淘新聞

【蘭拓欽選】2016年度攝影器材紅黑榜

前言與閱讀提示

由於本總結中包含部分篇幅的“黑榜”,也就是說我們認為該器材並不值得購買、器材的畫質和其他方面表現對不起其市售價格等,可能會引起某些品牌粉絲和該型號用戶的不適,雖然我會在文中儘量詳細的闡明評選的理由,但如您認為自己不能接受自己喜歡的品牌或者自己手中的器材上榜,請即刻關閉本文頁面停止閱讀。

如果對本文內容有合理的異議,歡迎有理有據有觀點的進行表達。但對於出言不遜者,本公眾號保留(包括但不限於)拉黑、公示等權利。

參選產品限定於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24日發佈的影像產品。

135全畫幅可換鏡頭相機榜

2016年度最佳135全畫幅可換鏡頭相機:佳能EOS 1DX Mark II

上榜理由:補齊短板的同時保持了全面的旗艦性能

實際上由於今年各大廠商一致的沒有更新畫質級135全畫幅產品線(5Ds:2015 D810:2014 A7R2:2015),實際上只好以速度機的標準來評判今年的全畫幅新品。實際上1DX2拿這個第一可以說幾乎沒什麼太大的懸念,除了圖元稍低、獨立式對焦系統擠牙膏這兩點不足之外,改善了動態範圍上的短板,連拍速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加入了觸控式螢幕操作,片上式雙圖元對焦等等再次鞏固了佳能1系的旗艦地位。再考慮到拍攝體育/野生動物的時候佳能鏡頭的可用度,我們決定將年度最佳135全畫幅相機授予佳能1DX2。總而言之,這是一台值得你安心放心的生產力工具。

購買建議:買得起、需要的自然會買,不需要的自然不會買,不需要說太多。

蘭拓評測:「風暴騎手的狂湧」——佳能1DX2 vs 尼康D5全面測評

2016年度最不推薦135全畫幅可換鏡頭相機:索尼ILCA-99M2

上榜理由:相對自身的進步來說槽點實在過多

本年度所有的全畫幅可換鏡頭相機包括佳能1DXII、5D4、尼康D5、索尼A99M2、賓得K1這幾台。算起來的話,1DX2拿了最佳,5D4至少也是全面的提升沒有較大短板,D5術業有專攻同時高ISO畫質做到了現今的極致,哪怕是賓得K-1,除了五軸防抖本身的散熱問題(這個我覺得A99M2應該也有,但是還需要真機實測來證明)之外,該給的也都給到了,槽點並不多。

其實專業級別全畫幅機身很大程度上都是作為幹活機器來使用的,作為生產力工具的話,實際上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不能有硬傷,所謂硬傷就是,有個毛病在幹活的時候會很讓人蛋疼或者使得某方面性能大幅度落後於競品,而且這個毛病沒有可以無傷解決的方案。從這一點上來說D5的動態範圍也是一個硬傷,所以真的如果之前沒有購入相機,需要把這一點納入重點考慮。但是,相比A99M2的幾個大槽點,這個根本不算大問題。

A99M2作為索尼今年發佈的唯一一部全畫幅可換鏡頭機身,從規格上來看也是很美麗,但僅僅是規格而已,連拍14fps實打實的沒錯,但是開啟連拍的時候A/D採樣精度只有12bit直接掃滅了它作為幹活型速度機的實用性…真想替索尼半導體說一句:敵はカメラ部門にあり!(敵在相機部!)

扯遠了。實際上除了鎖定12bit這個槽點,這機身還有以下兩點硬傷,使得它成功坐上了我們的黑榜:

1、一膜毀所有

實際上,雖然IMX251是2015年實裝上市的圖像感測器,但其規格和畫質都不差,甚至可以說放到2016年都是響噹噹領先的水準。但是,之前我們在等效光圈(信噪比)篇的證明中有一級結論:散粒雜訊的信噪比正比於有效總能量的平方根,既然說到了這裡,就不得不提索尼A卡口單電用於對焦的半透膜分去的20~30%能量(按官方說法的1/3EV的話算出來是23%,但是蘭拓菌在這裡持保留態度)對畫質的影響(由於我們自己還沒有對這款相機進行測試,此處引用DxOMark資料):

高ISO表現:(常用高感800-6400內)同輸出圖元下遜於4年前的佳能5D3/6D,僅略勝於8年前的佳能5D2。

動態範圍:同輸出圖元下遜於佳能5D4。

由此可以推斷a99m2的實際曝光寬容度也趕不上佳能5D4,能把IMX251玩成這樣子,我都替索尼半導體覺得心疼。

2、垂暮的A卡口

A口的鏡頭究竟多少年沒有實質性更新,我也已經快沒印象了。而且現在據說A卡口鏡頭如果想購買的話,需要提前近半月時間訂貨,也就是說,索尼自己對這批鏡頭,都不怎麼保有產能和存貨了……

購買建議:

喜歡索尼相機的話大可以直接入E口產品。至於a99m2本身,在此提出兩點忠告:

如果你沒有A口鏡頭,千萬不要去買A99M2; 如果你有A口鏡頭,還是不要去買A99M2,而是應該趁這個機會趕緊去找接盤俠。

APS-C畫幅可換鏡頭相機榜

2016年度最佳APS-C畫幅可換鏡頭相機:尼康D500

上榜理由:除了畫幅之外幾無缺點

D500算是完美的接過了D300/D300s的班,當年D300/D300s被聽到最多的評價就是“除了不是全畫幅,別的挑不出什麼毛病了”。D500實際上也做到了這一點。如果硬要挑缺陷,那麼應該就是——靜態(暗部)極限畫質上並沒有超越定位APS-C中端機的尼康D7200。

作為一部APS-C旗艦,從D5上能下放給你的都已經下放給你了,包括原汁原味的對焦系統、4K視頻、觸控式螢幕、三防機身、同級別裡堪稱優異的高ISO表現……甚至D5沒有的,D500也給你了:14EVs的動態範圍水準。可能目前來說唯一的缺點是價格稍微有點貴,尼康系產品內部比較的話,加點錢,都能買D750了,而全畫幅感測器的吸引力對絕大部分用戶來說,都遠大於APS-C旗艦的機身性能。除非,你真的很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蘭拓沒有對D500作詳細評測,但是其畫質數據已列入資料庫中,可以到蘭拓官網資料庫當中進行查看。

購買建議:APS-C旗艦的目標使用者首選的機型,比如野生動物、體育攝影等。

2016年度最不推薦APS-C畫幅可換鏡頭相機:富士X-T2

上榜理由:扭曲的定位和價格

其實X-T2如果只賣到一部APS-C中端相機的價格,那麼實際上也沒有多少黑點的——機身性能OK,畫質大家都是24MP的那塊索尼底有差別也差不到天上去,富士的APS-C系統也還不錯……但是既然你賣10299,那這個價格別說D500了,給我一個不買索尼A6500的理由?人家才賣八千多啊。

何況如果實在喜歡富士,同樣的價錢,明顯入手X-Pro2會合適很多,既然玩小眾玩情懷不玩玩混合取景器和真·復古旁軸造型?那多沒意思啊。至於別的方面,您又何必選擇這兩款機器呢?

何況富士還有個虛標感光度的問題,不然你以為為什麼到現在了,富士的機器還是沒有原生ISO100(手動滑稽)。

購買建議: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出門左轉X-Pro2,或者右轉A6500、D500。

4/3畫幅可換鏡頭相機榜

2016年度最佳4/3畫幅可換鏡頭相機:空缺

講真今年真的沒有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M4/3系統機器啊,本來小巧精緻的一系統,非要奔著傻大黑粗去跟135全畫幅硬肛極限性能,圖個啥呢,本來看著挺好玩的GM系列機身,還整條線都給砍了,看不懂……

2016年度最不推薦4/3畫幅可換鏡頭相機:奧林巴斯E-M1 Mark II

上榜理由:更扭曲的定位和價格

有人覺得這個榜應該欽點小蟻……拜託不看看小蟻才多少錢,拋開價格談性能都是耍流氓好麼……

至於E-M1 II,M43的機身賣到13999,哪怕它有更強化的五軸防抖,哪怕它有60fps連拍,只要你真的懂了等效光圈原理,把手裡的小底鏡頭一換算,相信我,你不會有花13999買個這玩意的欲望的……

購買建議:錢多得沒處花可以買一台玩玩

鏡頭機身一體相機榜

2016年度最佳一體相機:索尼RX100M5

上榜理由:便攜、變焦與等效光圈的完美結合

黑卡系列在3、4、5擠了三代牙膏之後,終於做到了一個差不多完全體的狀態——高速小鋼炮。論便攜能跟它比的也不多,論等效光圈比APS-C畫幅微單配套頭還優勝一點,論視頻信噪比吊打一堆沒超采的大底相機(虛化這個是先天限制沒辦法),還有好玩以及具備一定實用意義的1000fps HFR高幀率視頻等。不過要說呼聲最高的缺點,相信很多玩家一定想的和我一樣,那就是……沒!觸!摸!屏!!真的這種機器做個觸控式螢幕上去會非常方便,然而,就是不知道索尼在想什麼,搞不懂,大概真·究極進化版,RX100M6,會在2017年出現……?

購買建議:作為單反備機隨身攜帶,或者拿這機器入門攝影都是可以的,如果你原來打算購買微單套機而且近期不打算購置其它鏡頭,不妨考慮以這款機器作為替代品。

蘭拓評測:索尼黑卡™RX100M5 畫質測試&開箱

2016年度最不推薦一體相機:尼康致金DL

上榜理由:耍了一年猴,還是沒上市

年初就發佈了,拖到現在還沒上市,論悶聲耍大猴,別人我誰都不服,就服你……

廣角鏡頭榜

2016年度最佳廣角鏡頭:佳能16-35mm f/2.8L III

上榜理由:兼顧廣角風光與人像拍攝的規格與素質

無需多言,這就是本年度佳能帶來的最大的驚喜——相對於II代全面提升的素質,優秀的全開光圈表現和變焦畫質,幾乎與二代無異保持了特色的星芒和色彩……最重要的是,現在12000元就可以買到它,而它的素質,足夠對得起這個價格。

購買建議:不光佳能用戶可以買,在索尼16-35GM沒出現之前索尼用戶也可以把它列入考慮範圍,用metabones IV轉接的話,畫質損失可以接受。

蘭拓評測:佳能16-35mm f/2.8L II/III代畫質對比測評

2016年度最不推薦廣角鏡頭:賓得D-FA 15-30mm f/2.8

上榜理由:貼牌也就算了,翻倍漲價也就算了,還把防抖閹了

都是騰龍造的東西,索尼FE卡口陣營那邊至少是打了蔡司牌,至少是立了獨立的產品線(Batis),至少是FE卡口獨佔……而賓得的這個貼牌版本15-30/2.8,什麼都沒變,變的只有價格。從騰龍15-30/2.8VC的5000塊,翻了一倍直漲上萬,還順便把鏡頭防抖給閹掉了。不知道賓得的用戶入了這個鏡頭,拿出去看著插著騰龍15-30的佳能/尼康機身,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想。

實在是買了K-1,需要賓得口廣角鏡頭的話,建議還是買副廠。Irix 15mm f/2.4是有賓得口現貨賣的,三千多塊,一點也不貴。

中焦鏡頭榜

2016年度最佳中焦鏡頭:索尼FE 50mm f/1.4 ZA

上榜理由:目前自動對焦標頭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如果不是前面有Otus55攔著,這支鏡頭拿下全部在產135相機f/1.4標頭當中的素質第一名都是輕鬆愉快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它的實力。除了素質之外,它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無論是焦外、色彩表現、還是實拍。唯二的問題當然就是高端鏡頭必備的“貴”和“重”咯。在人類的基礎科學有重大突破之前,這兩個問題,勢必要一直伴隨著高端鏡頭產品線了,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事情。

雖然索尼85GM也不錯,但是畢竟85GM沒有拿下所有在產自動頭當中真正的全面第一名,所以在這裡我們欽點了FE 50/1.4ZA。

蘭拓評測:【標頭新時代】畫質向50mm f/1.4規格鏡頭橫評

購買建議:索尼的標頭,要麼FE55,要麼就是它,別看別的了。

2016年度不推薦中焦鏡頭:索尼FE 50mm f/1.8

上榜理由:素質和600元的佳能痰盂相當,並不對得起價格

我知道有人又想欽點STM小痰盂把佳能批判一番,或者欽點永諾山寨小痰盂,但還是那句話,價格,價格,價格!

考慮到價格,和佳能STM小痰盂素質不相上下的“普及版”微單小痰盂愣是賣到了1500,差不多能買三個STM小痰盂了,或者稍微加一百塊錢買個國產轉接環(300元)+STM小痰盂(600元)+40餅(700元),要規格有規格要便攜有便攜畫質差不多還賺個接環……何樂而不為呢。

蘭拓評測:【小痰盂的大亂鬥】——佳能、尼康、索尼50(55)mm f/1.8鏡頭橫評

重複一下,索尼全幅微單用戶購買標頭的唯二選擇就是FE 55/1.8ZA或者FE 50/1.4ZA兩支蔡司,貴點是沒辦法了,但是物有所值,痛並快樂著吧。

長焦鏡頭榜

2016年度最佳長焦鏡頭:尼康105mm f/1.4E ED

上榜理由:規格與素質都帶來了驚喜

如果說16-35L III是佳能給我們的驚喜,那麼105/1.4E就是尼康給我們的驚喜沒錯了——在1.4光圈的基礎上把焦距擴充到了105mm這個範圍,也是一次規格的突破。雖然我們沒有對它進行測試,但就其他網站的測試來看,這支鏡頭的畫質水準相當出色,在規格已經有突破的基礎上做到這一點,著實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鏡頭並沒有比85/1.4G大多少,相對規格上的提升,控制得很可以。

尼康70-200mm f/2.8E其實也是個有力的競爭者,但是畢竟規格缺乏亮點……

購買建議:尼康的人像頭,是需要從85/1.4G和105/1.4E當中好好糾結一番了。

2016年度最不推薦長焦鏡頭:空缺

長焦這種各家看家的玩意兒,出現辣雞產品的可能性真的不大,就算是價格相對於素質略虛高的索尼70-200GM,也只是略虛高,因為素質並沒有完勝佳能小白兔而已(相對于尼康720E的比較目前還不清楚)。所以,根據自己手中的器材,放心購買就好啦。

最具驚喜產品榜

2016年度最驚喜影像產品:大疆禦Mavic

上榜理由:無人機的另一種形態

無人機竟然可以做到那麼便攜,竟然可以不用再額外拎個包!可以說Mavic是大疆本年度給我們最大的,差不多也是所有影像產品廠商當中最大的一個驚喜了。其實本來無人機產品也沒那麼大,但是有了Mavic之後,人們對便攜性的要求可以說又上了一個大臺階。1英寸底、提升畫質的精靈4 pro雖然在畫質上更勝一籌,但是對於便攜性、實用性的擴展,真的比不上Mavic。

2016年度最沒驚喜產品:尼康D5600

上榜理由:鞋油已溢出

尼康這個定位的APS-C畫幅入門產品自從D5200搭載了2400萬圖元感測器取得畫質突破之後,就一直在擠鞋油,D5300去了低通,D5500加了觸控式螢幕,其實雖然乏善可陳但都算是關鍵使用體驗的改進。到了D5600,就加了倆不痛不癢的新功能……真的不知道說它什麼好了。雖然就機器本身來說在同價位競品當中依然有自己的優勢,但是這個擠鞋油的態度,著實讓人十分的不舒服。

拍照智能手機榜

2016年度最佳拍照智能手機:三星Galaxy Note 7

雖然已經BOOM了,但是單論拍照,無論是靜態畫質、視頻、對焦,還是其他方面,除了沒有噱頭一樣的雙攝虛化之外幾乎是手機界無敵的存在。但是既然已經BOOM了,唉……就不多著筆墨了吧。

2016年度最不推薦拍照智能手機:紅米Pro

不好好做硬素質,非要玩花活的典型。雙攝是有了,然而效果麼……抱歉,我真的不覺得這個功能在這部機上有什麼實用的價值。包括後續的小米5s Plus的雙攝,演算法上的演進還是任重道遠啊。紅米Pro上市還沒三個月,價格就從1499崩到了1099,然後到現在,無論是小米官網,還是小米之家,都已經找不到官方的購買方式,側面也證明這一波雙攝最終宣告失敗退場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