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有人要打你孩子,你會對撕還是主動認慫?

前些天中午與朋友談完事出來,途經一所學校,剛好是放學的時間,校門口站了許多家長,喜笑顏開的迎接著排隊出來的孩子們。

突然,不遠處傳來爭吵聲,雙方越罵越大聲,不一會,爭吵演變成了打鬥。

一個爸爸模樣的男子和一對明顯是爺爺奶奶級的老兩口在我的正前方撕了起來。老爺爺抓住年輕爸爸的一隻手,老奶奶則抓著那位爸爸另一隻手,一邊對罵,老奶奶一邊抽出一隻手狠狠地打著那位爸爸,那靈敏的身手和氣勢都能去參加老年柔道比賽了。那位爸爸氣得滿臉通紅,也狠狠地推搡著對方,努力尋找機會還擊,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旁邊的一些家長迅速圍上來把雙方拉開,但打架雙方依然不肯甘休,繼續撕扯著。

我身邊的一位老奶奶歎著氣說:“這些人怎麼這麼沒素質,學校門口打什麼架啊?這麼多孩子放學,影響多不好!”旁邊等待的家長也應和起來。

就在這時,一位班主任模樣的老師沖過來,大聲呵斥,雙方這才停止打鬥,但嘴上依然你一句我一句對罵個沒完,直到班主任老師拿出教育學生的氣勢出來,兩邊家長才勉強冷靜下來。

“他孩子欺負我們寶寶!”爺爺奶奶氣憤地說。

“那你有什麼資格打我孩子?”那位爸爸怒吼著。

“誰欺負我家孩子我就得教訓!你家孩子打人還少了嗎?”那位奶奶氣衝衝地說。

“我家孩子聽不聽話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有什麼資格教訓他!”

眼看雙方一言不合又要開撕,班主任老師大吼一聲,“停!”然後讓兩邊家長一個一個輪流說,這才搞清楚打架的緣由。

原來,兩家都是剛剛上一年級的男孩,兩個孩子經常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天放學排隊出來時,小朋友們你推我搡,那位爸爸家的孩子走在後面,推了前面的小男孩一把,前面的男孩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

這一幕被等在校門口接孩子的爺爺奶奶看見,頓時臉色大變。隊伍解散後,他們迅速圍住那個推人的孩子,爺爺一把抓住孩子的衣領,奶奶在旁邊大聲謾駡,指責孩子沒教養,還順勢拍了孩子的手一下,孩子嚇得臉色都變了。

那位爸爸趕到時剛好看到那個爺爺像拎小雞一樣,揪著孩子的衣領,奶奶在打孩子,就不顧一切沖上前一把把爺爺奶奶拉開,彼此爭執起來。

就這樣,兩個孩子間的矛盾正式升級為家長間的矛盾。

聽彼此敘述完理由,班主任老師還沒開口,旁邊圍觀的一些家長紛紛議論起來。大多數家長都認為雙方不該在學校門口打架,彼此就算有再大的火,也不應該在學校門口打架,有話好好說,有矛盾先溝通,不要不顧一切動手,這對孩子的影響太惡劣了,尤其給自家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我看著眼前這一幕,內心也深深地鄙視著打架雙方的家長。我的觀點與大多數吃瓜群眾一樣,覺得雙方家長太衝動了,什麼問題不能冷靜處理,非要動手呢?就算有再大的爭執也要注意場合,不應該選擇在學校門口,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行為示範。

那天晚上,仔爸下班回家後,我把中午發生的這一幕告訴了他,誰知道,仔爸的觀點跟我完全不同,他更支持那位爸爸的做法。他說:“你和仔仔是我最重要的人,只要有人敢這麼對待仔仔,我就會不顧一切先沖上去,先打一頓再說。我決不允許任何外人隨隨便便動手欺負你或仔仔,不管錯在誰,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人動手我都不會手軟。我的孩子錯了我絕不袒護,但只能我自己或是老師來教育教訓。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我,我自然會教育他。怎麼可以隨便讓別的家長教訓我的孩子,甚至動手打他呢?而且還是比他大那麼多的家長?如果我不上前保護他,孩子會多害怕多無助啊!”

仔爸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我也設身處地地思考如果這一幕發生在仔仔身上,如果那一對爺爺奶奶揪著仔仔的衣領教訓他打他,我是不是能冷靜客觀地處理?

然後我發現,我,不能!

如果有成人欺負我的孩子,我一定會不顧一切沖上去保護孩子,絕不認慫!

我回憶起自己成長中的一件事情。

那是我6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一天,媽媽帶我去菜場買菜,在一個攤販前,媽媽蹲下身子挑菜,旁邊是一個賣鴨子的小攤販,我好奇地伸出手去抓鴨子,鴨子被嚇得呱呱大叫起來,那個鴨販沖著我破口大駡。我嚇得呆住了,不知所措。這時媽媽迅速放下手裡的東西,一把把我拉到她背後,不顧一切地和那個攤販互罵起來。

那一刻,我的內心覺得特別特別溫暖,“媽媽會保護我”、“媽媽很強大”是當時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這個印象一直留存到現在。媽媽有沒有素質、媽媽的做法對不對……這一切在幼小的我心裡根本沒有任何判斷,我只知道媽媽會在我受欺負的時候保護我,我不是孤立無援的,這好像才是心裡最深的感受。

我把這個問題發在了朋友圈裡:“如果在學校門口,看見別的家長正在教訓你的孩子,這時,你會:A、不顧一切沖上前去開撕。B、沖過去拉開對方,護住孩子,冷靜詢問緣由。C、考慮到學校附近的影響,認慫,趕緊把孩子拉走。

這個話題得到了數百位元媽媽的踴躍投票,有很多爸爸也熱情地參與進來,幾乎所有爸爸的答案都是A,也有將近一半的媽媽選擇了A,他們的觀點與仔爸一致,認為核心利益不容侵犯,只要別的大人欺負自家孩子,就是大人之間的問題,不管什麼時候,不管身處何處都會不顧一切開撕!

另外將近一半的媽媽則選擇了B,認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在保護好孩子的基礎上,儘量冷靜地處理問題。

還有一些朋友建議拍視頻,報警等。沒有人選C,大家一致地認為,慫自己可以,慫孩子絕對不行。在保護孩子這件事上,絕不認慫。

孩子間的打鬧很正常,尤其男孩子,他們的荷爾蒙需要發洩,所以他們交朋友的方式就是不斷地打鬥,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即使打的頭破血流,過沒多久也會輕鬆和好。很多男孩子的友誼就是在打鬥中神奇地建立起來的。

如果家長看不慣孩子之間打來打去,可以教孩子一些出現爭執後的解決方法,比如:打得過打回去,打不過趕緊逃,被欺負了告訴老師或對方家長,如果老師或對方家長不管,爸爸媽媽再出面跟家長進行溝通。

有些家長受不了自家孩子被欺負,一心想著我要給孩子出頭,去教訓別人的孩子,這樣的行為不管任何原因,任何理由,都是以大欺小,恃強淩弱,都是不對的。

不管發生什麼問題,不管內心多崩潰,身為家長都沒資格出面去教訓別人的孩子,這是最基本的界限。

同樣,如果有成人欺負你的孩子,也一定要第一時間沖上去,把孩子保護起來,讓孩子知道,他是被爸爸媽媽保護的。

這不是袒護,更不是溺愛!

自己孩子犯了錯,該教育一定會教育,絕不偏袒,但別的家長幫忙教訓甚至打罵自己的孩子,這就是越界。

這個時候放任不管,才會給孩子帶來最大的傷害。孩子會留下“我很弱小,沒有人保護我”的心理印象,家長事後也會倍感自責。

一位媽媽告訴我,他4歲的兒子在社區玩的時候推人,把一個小朋友推到了,那個被推到的小朋友媽媽氣衝衝地沖過去,要求孩子打回去,被推到的小朋友原本不敢,他的媽媽就一把抓住推人的孩子,示意兒子打。這位媽媽想著是自己孩子先動手的,覺得不好意思出面阻止,就站在遠處看著這一幕。

有了媽媽的支持,被推到的小朋友鼓起勇氣一個飛腳朝那個推人的小朋友肚子踢過來。推人的小朋友原本想跑,無奈被另外一位媽媽死死拽著,只能硬生生地忍受被人踢這一腳。

被踢後,推人的小朋友疼得大哭起來,踢人的母子倆趾高氣揚地離開。媽媽看著這一幕,感覺心都碎了。她非常愧疚,特別自責,她覺得自己怎麼可以這麼懦弱,怎麼可以在關鍵的時刻選擇了認慫。

所以,如果看見別的家長欺負自己孩子時,開撕可以,絕不認慫!認慫才是對孩子最大傷害!

轉載自60分媽媽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