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漲姿勢 野釣調漂是一種修行!

調漂法為上好雙餌後半水調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則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

照上述方法調好漂後,可以從一目釣到五六目,直到兩根腦線都彎曲,鉤餌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墜子都接觸水底。當然,這種過於遲鈍狀態是對蚯蚓做餌而言。

採用了上述的調漂法,完全不考慮調目的所謂靈敏度,只考慮釣目的靈敏度。釣目越接近預先設定的一目越靈敏;釣目越大,直至墜子觸底越遲鈍。實際垂釣中,因拋鉤定位可能不准.釣組深一腳淺一腳的現象肯定存在。用耐咬的紅蚯蚓做釣餌,這一點靈敏度是無所謂的。即使是用面餌,因釣餌黏度大,只要不是雙腦線彎曲得很厲害、墜子觸底,多幾目少幾目也是無關緊要的。

為什麼要帶餌調一目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尼龍釣線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O.14,半水調好的漂,在釣底時因釣線重力增加,實際調目會減少;

第二,尼龍釣線和浮漂本身都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它們吸水後重力增大,也會使實際調目減少,特別是低檔的塑膠漂。由於上述兩個原因,在調好的漂釣了一二個小時以後,預先設定的目數很可能已經變為“垂直歸零”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調漂法實際上就是“垂直歸零”法的發展和完善。事實上,低檔的塑膠漂和粗長的釣線吸水後對浮漂的影響可能遠遠超過一目.上雙餌半水調的一目(即預留的一目)可能還不夠,釣了一二個小時後.有必要對漂墜搭配重新進行校正、微調。

二、使用合適的釣線

小鉤易釣小魚自不必說,小鉤釣大魚,卻有先天的不足。鉤的強度一般問題不大,關鍵是魚鉤小了鉤條細,刺入的又淺,容易割豁魚嘴。因此,野外釣大魚,用的鉤應大些。

一般說,冬春釣的魚較小,丸世和丸袖7號鉤便足夠大了(伊勢尼4號、5號與之相仿),一二千克的魚上了鉤也不在話下;夏秋釣5千克以內的大魚,丸世和丸袖10號、伊勢尼6號便已足夠。釣線以中等偏細的釣線為好。在保證腦線號數是主線號數的0 5~0.8倍的前提下,冬春釣魚.腦線應為0.4~0.8號為好,夏秋台釣,腦線在0.6~1.5號為好。用太細的線,磨損快、代價高、換線麻煩。

三、用餌應軟硬兼施、黏散結合

野外台釣也要打窩和續窩。最主要的用餌法,除了葷餌和一些成形的索餌以外.是用黏度大的面餌直接掛在鉤尖上,然後在每次下鉤前,使用蘸粉“包”餌。速度雖說慢一點,但效果特圳好。

製作包餌:直接取約四分之一袋的商品餌,在家用涼開水和得軟硬適度即成。

製作蘸粉:取約三分之一袋商品餌,加人等量的麵粉,搖勻即成。有的商品餌自身就有很好黏度,對鉤有良好的附著力,不需要加麵粉。

製作釣餌:先在家用雞蛋清加少許蜂蜜或白糖,加小麥麵粉揉成軟硬適度,到釣場後取適量和包餌混合捏勻。若過稀.可以加蘸粉來調節。也可以用少量蘸粉直接加釣場水制釣餌,但其黏度比加有蛋清面餌的略小。只要風浪不是太大、魚不是太小,用於台釣其黏度綽綽有餘。

上述餌製備好後,到釣場確定了釣點.先用大團的包餌連下幾團,然後上黏度大的餌,再反復二三次濕水、蘸粉,包餌、釣餌、蘸粉三種餌味兒相同,鉤上的餌內緊外松。既化散得快,又不能全部化完,誘魚效果不錯。按一人一天一支竿的用量,一袋商品餌可以用兩天以上。包餌、釣餌系熱水和成,春天不放在冰箱,也可以放三四天時問不壞,很節省。

淺水中的台釣法

水過淺怎樣釣?適當縮短腦線,可能的話選用短點的漂,這是必然選擇。還有一個問題:水淺了,漂腳緊挨墜子,提起竿來長長的漂身很容易和腦線絞纏在一起。解決方法很簡單:用一小段橡皮筋,把漂肚和主線套在一起.讓漂直上直下。

上述裝漂法在釣碗口大的草窩及釣流水時很有用,可以消除漂紮入水中後浮不起來和提竿時水草卡漂的現象,朝流水上游方向略帶緊線.可以避免流水把漂帶得掩入水中。

把握台釣的靈敏度

1、鉤、餌、線是靈鈍的基礎:為什麼這麼說?浮漂頻動卻老是扯空,換了同型號的新鉤後效果立馬改變,這是因為以前的鉤子鈍了,用新的魚鉤顯得靈敏度更高。魚鉤仍然鋒利卻扯不上魚,換用別的偏小的鉤,效果又變好了。這是因為鉤型號不對,大了。釣小的魚用大團的面餌,提竿不中魚,換小餌後中魚率高,這樣較小的餌又顯得靈敏度高。粗線和細線也有類似的現象。在這裡,鋒利小鉤、小粒釣餌和細釣線顯得靈敏度高,是因為它們方便魚的攝入,一觸即掛,不會滑脫。我現在用的鉤,以伽瑪卡茲為例。釣手竿,丸セ、丸袖和伊豆7號用的最多,最大不超過12號。チス鉤為0.8-1號,最大不超過2號。 許多人是抱著釣大魚的幻想使用粗線大鉤和較大塊釣餌的,還有不少人是為了節省開支。通常情況下一副粗線大鉤可用半年以上,有的週末垂釣族能用二三年。但是我要說,這樣做不僅會減少釣獲量,而且會大跌頻頻上魚的樂趣。我常用的腦線,早春多為0.6-1.5號,夏秋為1.5號和2號;主線,早春為1.5-2號,夏秋為2-3號。腦線越細換得越頻繁,就能保證釣線的性能,即使是在早春,對付一二千克的魚也不在話下。不過有時鉤子太細太小,魚嘴太嫩,掛的不是地方,可能會割豁魚嘴跑魚。儘管如此,細線小鉤提竿成功率較高,大魚咬鉤的概率更大.

2、浮漂也有靈敏度

浮漂的靈敏度表現在四個方面:1、漂體的大小;2、漂身的線條及外觀;3、浮漂的穩定性;4、漂尾的粗細。漂體的大小和靈敏度的關係,簡單地說,就是體積大的漂靈敏度差,小漂靈敏度高

穩定性對靈敏度的理解

浮漂的穩定性和靈敏性是一對矛盾。穩定性好的漂,當受到一定的外力干擾(風浪和魚攝食)時,會失去平衡,但是能夠迅速恢復到平衡位置。穩定性特差的漂,外力一干擾會使浮漂的動作幅度變大,恢復平衡的時間變長,使釣手一時難以捕捉到魚的咬鉤信號。因此,浮漂需要一定的穩定性。但過於穩定也是不好的,它會使魚咬鉤的信號變弱。 一支浮漂,它的穩定性是受其重心(包括懸於水底的鉤、墜、線、餌的重力,它們的作用點在漂腳)和浮心支配的。浮漂的重心就是漂的各部分及作用於漂腳的配重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浮漂的浮心,是浮漂浸入水中部分的體積中心,相當於浮力的作用點,浮漂的自重越輕,配重越大,則重心越低;浮漂上部分的體積越大則浮心位置越高。這樣的漂浮心在上重心在下,重浮心距離很大,穩定性很好。和上述情況相反,自重大、體積小、負重小、浮力泡位置低的浮漂,浮心和重心位置相距很近,穩定性降低,靈敏度提高。但二者位置過近也是不好的。浮漂“過敏”,稍有風吹浪動魚觸鉤,浮漂就會亂動。當二者位置重合或重心高於浮心時,頭重腳輕,浮漂就站不住,釣不成魚了。 穩定性不同的漂用途不盡相同。淺水、靜水多用靈敏度更高的漂;深水、風浪大對穩定性的要求較高。

空心塑漂自重最輕,做的漂一般能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但將浮漂做小可以提高靈敏度;普通的軟木材質較重,漂不能做得太小,加大體積可以提高穩定性。材質比重比較適中的巴爾杉木、通草、孔雀翎等,結合對不同工藝參數的選擇以及對外觀的精雕細刻,浮漂可以做得比較完美、各具特點。

浮漂直徑與靈敏度

大家都知道,細尾的浮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漂尾細、單位長度(目)的浮力小,一枚魚鉤和釣餌對應的目數就比較多,魚向上提動釣餌時,上浮的目數就比較多。但漂是不是越細越好呢?太細的漂,在魚向上提動釣餌時,送漂幅度變大,但太大的送漂也沒有要,我們平時看送漂,2-4目也就夠了。太細的漂給看漂帶來難度,漂尾強度大大降低。休閒台釣,關於漂的目數和鉤的重量有一個大致的資料可供參考:一枚魚鉤在水中的重力相當於1-3目的漂尾浮力比較合適,這樣,既可便於觀漂,又可以得到很好的送漂信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魚鉤大小因魚而異,漂尾粗細因鉤而異。釣大魚,用漂尾粗的漂,釣小魚用細尾漂。

釣組的靈敏度

釣組的靈敏度,按我理解就是釣餌被魚攝入的難易程度。釣餌近乎全部懸浮狀態,魚攝食容易,靈敏度就高,反之靈敏度低。怎樣改變調目和釣目來獲得釣餌在水底的不同狀態,各報刊討論較多,相信釣友能夠自行解決。釣組靈敏的總特徵,除了前面講過的合理選擇鉤、餌、線以外,就是鉤餌的懸浮程度大,水面露出的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