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2016年終水果謠言大盤點!告訴你事實真相

所謂“病從口入”,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於吃的東西越來越注重其品質!所以,當人們聽到關於食物的各種傳言風聲,不禁讓更多的人關注!但是有一些“謠言”也從中作梗,今天我們一起來揭秘,看看2016年有哪些關於水果的“謠言誤傳”!

TOP 1 多種無籽水果用避☆禁☆孕☆禁☆藥培育?

謠言:無籽水果中含有大量激素,因使用避☆禁☆孕☆禁☆藥處理達到無籽效果。此外,“頂花帶刺”的黃瓜也用避☆禁☆孕☆禁☆藥處理來保持新鮮,經常食用對人體有害。

真相

在所有水果謠言中,避☆禁☆孕☆禁☆藥是跨界幅度最大的添加劑,葡萄、西瓜、黃瓜等常見果蔬悉數中招。但實際上,無籽水果中大部分為天然無籽品種,而另一部分則是通過人工雜交培育、使用合法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進行無核化處理。

無籽水果主要包含西瓜、葡萄、柑橘等品類。其中,無籽西瓜主要通過人工雜交培育,使種子無法正常受精發育,最終形成無籽果實。無籽柑橘則是將自然形成的無核柑橘所在枝條進行嫁接進行繁育產出。

TOP 2 柿子不能與N種食物同吃?

謠言:柿子與螃蟹同食可引發中毒,嚴重者可致命。

真相

最早的“柿蟹相克”之說起源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如今,柿子成為食用禁忌最多的水果,如“柿子不能與螃蟹同食”、“柿子不能與白酒同食”、“柿子不能與紅薯同食”等。

事實上,柿子與其他食物相克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支撐。屬於典型的急性胃腸炎和食物中毒反應,且以下消化道反應即腹痛腹瀉為主症,符合細菌性食物中毒和痢疾感染的特點,並非食物相克引發。

柿子中富含大量果膠、鞣酸(單寧),在空腹大量進食後會在胃酸作用和胃肌機械輾轉下產生凝塊滯留胃中,形成植物性胃石,臨床可見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或少量咖啡色血性物,常併發胃潰瘍、幽門梗阻,少見腹痛腹瀉。而胃內強酸環境是胃石發生的基礎,高蛋白飲食只是其促發條件之一。

TOP 3 楊梅鹽水泡出小白蟲會致病?

謠言:楊梅、櫻桃等水果在浸泡鹽水後會爬出大量白色小蟲子,可致病,千萬不要吃。

真相

櫻桃和楊梅是最常受病蟲害侵襲的農產品。果蠅在果實表面產卵後,幼蟲會在果肉內孵化,而上市後用鹽水等浸泡便可爬出,這在不少消費者看來成為“水果泡出蛆蟲”的證據,引發不少擔憂。

楊梅進入成熟期後果實變軟,會吸引果蠅在表面產卵,採摘後擱置一天左右便會生蟲。北方的櫻桃、蘋果如個別不新鮮、散發出發酵味,也會吸引果蠅,但對人體並無危害。

目前對於果蠅蟲害並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主要依靠物理套袋和噴灑農藥進行控制,若果蠅已將卵產在果實內,則很難處理。儘管鹽水泡出白色幼蟲給消費者的感官衝擊較大,但實際上果蠅不會攜帶病菌,其幼蟲更是從出生到成長都處在無污染環境中,富含高蛋白、高營養。

TOP 4 草莓打膨大劑可致癌?

謠言:個頭大、形狀奇怪的草莓都用了膨大劑,會在人體內積累並致癌。

真相

草莓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水果,但歷年上市前後關於“激素草莓”、“膨大劑草莓”致癌的說法便在網上盛行,其中對個頭較大、外觀均勻的空心草莓質疑最多。

草莓的個頭與很多因素相關,如通過雜交選育、疏花疏果都能得到果實更大的草莓。而某些異常大的草莓確實存在使用膨大劑的可能,但並沒有“致癌”那麼恐怖。

事實上,膨大劑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學名為氯吡脲(CPPU),20世紀80年代首先由日本發現,之後引入中國,在國際上廣泛使用。其能促使植物細胞加倍分泌細胞分裂素,增加單位時間內植物細胞分裂的次數,同時還能促使生長素的分泌,使細胞長得更大。

 TOP 5 荔枝泡藥水引發手足口病?

謠言: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浸泡的,具有弱腐蝕性,吃完後會引起孩子發燒,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

真相

作為保質期最短的季節性水果之一,荔枝一直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因此不少商家在採摘後會對其進行一系列保鮮處理。這種方式由於資訊不對稱等因素,在消費者中被演變成“荔枝泡藥水可致病”的謠言廣泛傳播。

事實上,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或口腔分泌物,吃荔枝並不會引發或傳播這種疾病。

至於“荔枝泡藥水”,目前上游荔枝產地及流通環節中,較常採用的是檸檬酸加食鹽兌水浸泡的方式,可將荔枝保質期延長至7-15天,以保證其從產地到運輸過程中的品質。

此外,荔枝外殼也容易附著一些田間微生物、真菌和多酚氧化酶等,在炎熱天氣會氧化果皮中的一些無色物質,導致其變色。因此,檸檬+食鹽混合冰水浸泡的方式能降低荔枝外殼表面的真菌,並讓果皮處於微酸環境中,延緩其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