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位日本名牌大學教授說,他因為沉迷《太空侵略者》而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富田勝,今年已經60歲了,是日本著名“高富帥/白富美”的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生命科學(人工智慧)和環境情報學,他本人也是模擬細胞和代謝物組解析的第一人;他還是慶應大學第一個上市公司代謝物組科技的創始人……總之這是一個人生的贏家。

為什麼要說他的故事呢?因為他在大學時代沉迷了當時讓許多人都沉迷的那款著名的《太空侵略者》,這款遊戲最後影響到他走上了研究人工智慧的道路,並最後獲得現在成就。根據他本人的敘述,他當時被稱為“玩《太空侵略者》的名人,號稱用腳操作都可以拿到8000分”,並且在回答慶應入學考試面試官的時候,也以此作為自己的一技之長(誤)。

總之,這一個聽起來非常雞湯,但也對玩家來說很有正面意義的小故事,特別適合用來說服不願意看見孩子“沉迷”在遊戲中的長輩們。

這個故事來自日本媒體denfaminicogamer(原文

點我

),他們有一個專題,專門尋找那些通過遊戲來謳歌人生、讚美人生的人來進行採訪,非常正能量。本文以採訪內容為中心改編而成。原文為QA形式。

富田勝現在玩《太空侵略者》還是很厲害

我原本就是一個很喜歡玩遊戲的小孩子。在初中的時候,暑假作業有一個項目是做自由研究,我當時就研究了“紙牌的概率”,一個人玩了大概5000次,然後統計了一些牌的組合大概會出現多少次,寫了一篇報告。

初二的時候我做了“五子棋必勝方法”的研究,結論是只要你把黑色的棋子放在棋盤的中間,然後把白色的棋子放在隔一格的斜對角(象棋中馬可以走動的那個位置),黑棋就一定能贏。我把所有的組合方式都調查了一遍。

你可以知道,我是真的很喜歡,也很沉迷遊戲。

我迷上的第一個遊戲應該是《打磚塊》吧,大概是我大學1、2年級的時候。但其實在這之前,我都不太喜歡電腦。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電腦的操作還不像現在這樣是通過鍵盤來進行的。那時候我們還在用卡片,上面排列著小洞,一張卡片就代表程式的一行,所以說,如果你要往電腦裡輸入100行的程式的話,你就需要用打孔機做100張卡片,然後再一張一張讀進去。

《打磚塊》控制一個平臺反彈小球,來消除畫面上的各種磚塊的遊戲

當時電腦實習是我們大學的必修科目。有一次上課,要求我們計算圓周率的後四位,像我剛才描述的,如果你的程式出錯的話,就需要不斷另作新的卡片,真的非常麻煩。而且你最後得出的結果是3.1415……那這些到底有什麼意思呢?

後來就出現了電視遊戲。最初是《網球》,之後就是我剛才說的《敲磚塊》,最後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太空侵略者》了。我當時覺得這遊戲超好玩,因為你越往下玩它就會越難,實在是很讓人沉迷。

我當時花了不知道有多少錢和多少時間在這款遊戲上面啊,所以我玩這個遊戲也是相當厲害的,不是我自誇。

當時當時這個遊戲玩一次100日圓,按照當時的物價來說相當貴

這個遊戲的特點是,當你把最後一關特別難的那個通關了,它就會回到最初那一關最簡單的地方去。所以說,如果你玩得很溜的話,可以在上面花上4、5個小時,甚至是一直玩下去。

我當時拿到了超過99990分,但它最終還是會回到0。那個時候你就會感到很空虛啊。所以說,像我們這種高手(笑),到最後就實在沒什麼玩的了,就開始“炫技”,比如說擊落UFO拿到追加300分,或者使出“彩虹”這一招。

當時的《太空侵略者》有一個Bug,就是在某種情況下侵略者的那個小人會留下自己的足跡,我們就叫它彩虹。我每次使出那一招的時候,後面圍著看的人就會歡呼起來。

當時這個遊戲真的是很火啊,一台機器後面排老長的隊伍。所以玩的人就會摞一堆100日圓的硬幣放在臺上,告訴後面的人“這台機子暫時由我包了”。

其他的話,比如說還有用腳來操作遊戲的人。一般的人用手操作也只能那6000分,但是那個人用腳都可以拿到超過8000分,這樣的。

當時還有一個“東京6所大學《太空侵略者》比賽”的節目,我是作為慶應的代表上場的。當時我們拿了亞軍。

接受採訪時的富田勝

然後,通過《太空侵略者》,我又開始對電腦產生興趣了。

比如說,我就想著,是不是可以自己改造一下,讓《太空侵略者》可以不要回復到原本的那個難度,讓它可以一直越來越難下去,至少給那個5位元數的分數再加上3位元這樣。

然後這就成為了我努力學習大學課程的動力,就想著是不是應該重新學習一下電腦和程式,於是就買了一台Apple II。那應該是當時最早的一台商業販賣的電腦了吧,就自己開始琢磨了。(有錢人!)

當時我做了一些遊戲,第一個就名叫《超級打磚塊》,內容大致上和打磚塊類似,但加上了《太空侵略者》的元素,就是如果你不在時間內好好打掉磚塊的話,它就會不斷往下掉。

之後的一個遊戲叫做《滑雪者》,它是一個立體的遊戲。我認為,這個遊戲哪怕放在現在來說也是很跨時代的。當時的滑雪遊戲基本上都是在畫面上設置兩根棒,然後玩家控制滑雪的人穿過其中;但是我做的遊戲在畫面裡面不會出現滑雪的人,但是在螢幕上(玩家的眼前)就會看到那兩根棒漸漸接近你,然後你再穿過去,也就是怎麼說,第一人稱視角的一個3D遊戲。(這是在大約40年前)

我把這個遊戲做出來以後,還跑去秋葉原賣電腦的店裡推銷,想要讓他們買下來呢。

但你知道,在那個時候,電腦的軟體本身還沒有作為一種商品可以買賣,大家也沒有那個概念,所以我就和秋葉原的那個電腦店員交涉,說我做一個遊戲,你們給我60萬、或者70萬日圓這樣。當時我還在Apple II上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在電腦上顯示漢字的《Apple漢字系統》,那個大概賣了200萬日圓吧。

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個人電腦Apple II。1978年的售價是1298美元,非常昂貴

不過我當時也沒有就這麼進入遊戲業界。怎麼說呢,當時還沒有遊戲業界這個東西。當時有一本雜誌叫做《月刊ASCII》(當時這其中專門用來介紹家庭遊戲的專欄就在後來獨立創刊,成為了現在的《Fami通》),那幾乎就是唯一可以被稱作業界的東西了吧。

這些錢作為大學生的零花錢來說是聽可觀的,但如果說要把它作為自己的職業,那就有些擔心自己會餓死。當時畢竟不像現在那樣有這麼多的軟體公司會説明、雇傭你。

於是做著做著遊戲,我就在大概1980年的時候開始構思一款電腦和人類對戰的將棋遊戲了。我將棋有四段段位,所以其實還算挺熟悉的。但是,這實在是很難,因為你很難讓電腦像人一樣那麼快地判斷一件事情。

這樣的遊戲中“人工智慧”是不可缺少的,我當時的想法就轉向了學習人工智慧相關的方向。我找了當時大學的老師談了談,最後決定去美國留學,直到今天,我也在我當初因為《太空侵略者》而產生興趣的領域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