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把屎把尿的危害多,後果讓你後悔不已!我們需知

我國流行的把屎把尿,可能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了,某種意義上可以算是過早的如廁訓練;這時,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具備對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是由成人在控制孩子的大小便,我們通常所說的如廁訓練,是指孩子能在訓練後,逐漸學會像成人一樣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把尿能達到訓練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嗎?

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睡醒後。這還是比較成功的排尿訓練。

失敗的排尿訓練在1歲前比比皆是,後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比如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潑尿才能接著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為憋尿而哭鬧。

1歲之後,孩子們開始有了一點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並不完善。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個道理。很多家長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時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時候自己尿了,就會責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罵的方法來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須告訴家長。這樣的家長,等老了之後,自己大小便控制不好的時候,要祈禱你的子女不要為此而呵斥你哦。

然而這種把屎把尿的危害你知道嗎?

1.引發痔瘡和脫肛

把尿既不利於寶貝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引發寶貝脫肛、肛裂等疾病。如果頻繁把便,寶貝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導致寶貝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有資料表明,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屎把尿有一定的關係。

2.導致寶貝尿頻

如果媽咪頻繁地給寶貝把尿,會讓寶貝對排尿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即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寶貝由於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久而久之容易尿頻。

3.寶貝因等待而憋尿

寶貝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在此之前,寶貝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寶貝,不如說是訓練媽咪找到寶貝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睡醒後。經常把尿的後果是寶貝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因此很多寶貝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著睡,有些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為憋尿而哭鬧。

我們應該要怎麼樣去誘導孩子進行如廁呢?

1.寶寶1歲半左右,很多媽媽發現給寶寶有時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這意味著媽媽可以開始做些簡單基本的排尿訓練了。(當然,如果繼續給寶寶穿紙尿褲,等到2歲再開始訓練也是完全可以的,且寶寶會學得更快。)

準備一個可愛的尿盆是個不錯的選擇。一個方便而可愛的尿盆會讓寶寶更願意在有尿的時候主動去找尿盆,或者告訴大人。還會讓寶寶慢慢學會自己脫褲子提褲子, 學會控制自己準確坐上尿盆的動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

這些能力的提高,還會增強寶寶的自信。(如果這時還在把尿,甚至因為寶寶不配合把尿或不提前告知尿 尿而呵斥寶寶,寶寶能學會什麼呢?)

市面上賣的尿盆有很多種,有跨☆禁☆坐的,靠背式的。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愛好來選擇。一種不喜歡就換一種試試。

不過有很多媽媽發現,領寶寶到衛生間,讓寶寶學習蹲下尿尿也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國外很多父親在幫兩三歲的男孩子學習尿尿時,會帶寶寶到尿盆或者小馬桶旁邊,或者在馬桶旁擺個腳凳,丟一個麥圈到水裡,讓男孩子瞄準麥圈“開火”。這樣積極引導的創意,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排尿訓練時的好思路。

還有一個廣泛適用的辦法,就是大人上廁所的時候讓孩子進來“觀摩”。小孩子都是從模仿中 學習的,尤其喜歡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感覺。告訴寶寶,“媽媽想尿尿了,要去廁所,坐在馬桶上,然後噓噓,然後起來提褲子,然後沖 水。”很多寶寶會僅僅因為喜歡沖水而喜歡使用馬桶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