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賣火柴的小女孩,帶你走進耶誕節

想瞭解西方人的耶誕節,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重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家應該還記得,小女孩在寒冷的平安夜劃亮了第一根火柴,火柴中映出了她最先想要的東西------溫暖火爐房間裡的一隻烤鵝。

多數國家的聖誕季都在寒冷飄雪的冬天。一家人圍坐桌旁吃著聖誕大餐,是耶誕節的必備項目。而聖誕大餐的重頭戲就是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如果沒有烤火雞,可就算不上是聖誕晚宴了。就像我們大年三十,不可以沒有年夜飯。

不過,仔細的你肯定會發現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蠟燭看見的卻是烤鵝。沒錯,當時歐洲人吃的就是烤鵝。歐洲人移民美洲後才改為吃火雞,因為在美洲,火雞的產量遠高於鵝,從此,烤火雞漸漸成為耶誕節餐桌上的壓軸戲。

耶誕節必備的除了大餐,當然還有聖誕樹。在國外,如果家裡沒有一棵裝扮過的聖誕樹,那都不叫過聖誕!這就是為什麼小女孩劃出第二根火柴看見的會是美麗的聖誕樹。

而在聖誕樹頂端,通常都會有一顆大星星!據說這是因為耶穌誕生的時候,天上有星星指引,才得以讓東方三位博士和牧羊人能找到他。按照西方人的傳統,只有家庭的一家之主才有資格掛上這顆希望之星,而被期待已久的聖誕禮物則會被放置在聖誕樹下。

至於家喻戶曉的聖誕老爺爺,則來自另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一位窮困潦倒的父親因為沒錢籌備自己兩個待嫁女兒的嫁妝而苦惱不已,聖誕老人得知後趁深夜爬進煙囪把黃金塞到了兩位姑娘的長筒襪裡,這才解決了這位父親的困擾。從此聖誕老人就變成了一種期待和幸運的象徵。當下的問題是,找個煙囪好難!

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的最後一根火柴看見的是她思念的奶奶。這象徵著耶誕節在西方人眼中的真正意義:團聚。人們通過互贈禮物傳遞愛和情感,在常見的禮物中,紅酒和巧克力一直廣受歡迎。

正如我們過年要回家與父母一起吃年夜飯一樣,耶誕節也是西方人闔家團圓的日子。這一天,大多數商場店鋪都會暫停營業,一直到次日(12月26日)早晨才會重新開業,為的就是給所有人一個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有些停業的時間甚至更長,類似我們的春節。

在故事的最後,小女孩因為沒有得到幫助而被活活凍死了。安徒生在諷刺當時社會冷漠的同時也道出了耶誕節的宗旨:付出和分享。付出與分享一直都是耶誕節的主旨。即使是碰到陌生人,也要樂於送上祝福和愛心。

Merry Christmas!道一聲聖誕快樂的同時,我們需要傳遞給家人、朋友、社會更多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