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被欺淩的孩子,我來說說那是怎樣的體驗
文/ 柳丁 說說咱家娃
本來柳丁今天打算寫別的文章的,已經寫了一半了,讀了那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淩說NO!》
讀完之後我真是覺得渾身冰冷,手止不住的抖,因為文中的霸淩事件,讓我重新回憶起初中那段極為黑暗的時光,那個孩子的恐懼和無助,我簡直不能再熟悉了。
雖然我們是一個學齡前嬰幼兒的公眾號,本不該趟這趟渾水的,但是這次,因為自己經歷的原因,柳丁真的有些話不吐不快。訂閱我的讀者們的孩子雖然普遍還比較小,但是早晚可能要面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經歷,可以讓更多的父母知道,面對校園霸淩,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有些事情,我們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起了。
回憶當年被霸淩的我
我當年剛進初中的時候,被分到了一個平行班,學習成績還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回家說班上不學習的小混混很多,媽媽就很擔心,愣是托關係把我轉去了重點班,悲慘的日子就從那時候開始了。
重點班就是不一樣,班上的同學個個都是高顏值和學霸的綜合體,而且大都是口才好的外向型,侃侃而談落落大方是他們的常態。反觀我自己,成績中等,害羞內向,不機靈反應慢,長相平平,還青春期發胖,最重要的還是新來的沒朋友。一切的一切,都讓我不知不覺的成為這個班級食物鏈的最底層。
說不清到底是誰,反正總是有那麼一群人,有意無意的在戲弄我。
我的椅墊上被放水氣球,水杯不知被誰用膠帶一圈一圈的纏緊,文具盒被藏起來,書本被丟在地上,書桌裡被放毛毛蟲,有一次我被後桌的男生用車鎖的鐵鍊勒住脖子,快喘不過氣了才放開……
我不知道看到一個笨笨的女生窘迫失態有什麼好笑的,但是這些人就是以欺負我為樂,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看好戲的陣容。
比起被戲弄,更加殘忍的是被孤立與嘲笑,無論我說什麼,做什麼,我的一切動作和姿勢,都是笑點,如果我發怒,他們就笑得更厲害。
那些笑聲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子,把一個青春期女孩的自尊戳得鮮血淋漓。有一陣我甚至害怕聽見笑聲,不論在哪裡,只要聽見笑聲,就覺得是有人在笑話我。
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睡著了也做惡夢,嚇醒了就偷偷在被子裡哭一場,白天又不敢犯困,一打瞌睡就會聽見譏笑,有時實在熬不住趴在桌子上睡著,臉上還不知被誰用筆劃,洗都洗不掉。
沒有被霸淩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可能會問,你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不打回去,為什麼不告訴老師?
我試過了,都試過了,我試圖反抗,但是我的力量太小,動作又慢,我追不上他們,打不過他們,還會出糗,最終的結果就是我的每一次反抗和怒火都是笑料和談資,反抗反而帶來更多的羞辱。
我也試圖向老師告狀,老師也是好老師,經常幫我,但她只能去批評懲罰那些有形的侵犯,無形的歧視和侮辱她也沒法兒管。
於是我待在地獄裡無處可逃,有一陣我心裡甚至總是計畫怎麼去死才能不太痛苦。
我的經歷告訴我,被欺淩的孩子,之所以能夠長期被欺淩,都是有深層原因的,你不能單單指責他不夠堅強,不懂反抗,我相信所有被欺淩的孩子,都已經實施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辦法。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是無路可走的。
想真正遠離霸淩,先讓孩子強大自身
回到這次對於校園霸淩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在學校和老師要如何監管,懲罰霸淩者這方面。
我也深深同意這一點,在美國的一些學校裡,有專門反霸淩的專案,如果定性一個霸淩事件,是要給霸淩者限制令的,規定他從此不可以接近被霸淩的孩子,如果再接近就要受處分。
這對於那些被欺負的孩子,無疑是非常溫暖的關懷,如果當年的我,可以受到這樣的保護,我也不至於如此的恐懼與絕望。
但即便是美國這樣嚴苛的針對霸淩的法規,也並沒有真正的消除校園霸淩,資料統計只有效的減少了25%,有人監管只不過會讓霸淩者更加小心,讓欺辱更加隱蔽而已。
親歷過校園霸淩的我的感受是:真正的霸淩,單憑外界的干預是無法消除的,那充其量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有些孩子,似乎有著一種“被欺淩的體質”,無論走到哪裡都是挨欺負的那一個。就算沒有身體傷害,隱性的孤立和歧視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亞於肢體的衝撞。現在還有新型的網路霸淩,更加可怕。
所以,想要讓孩子遠離霸淩,最有用的還是自身的強大。
當年的我,之所以能成功的擺脫霸淩,不是因為什麼所謂的“反抗“,大部分原因也不是因為老師的監管,更多的是因為我自己的成長。
1、擁有自信是最重要的
雖然當年的我因為每天受欺辱,而心理負擔過重,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但是我還有一點特別擅長的,就是寫作文,我的文章經常被作為範文拿出來念。
我的畫畫的也不錯,經常臨摹一些可愛的漫畫人物送給願意和我交往的同學,一來二去,也收穫很多友情。
漸漸的我覺得,我也還挺不錯的,我也是有優點長處的,我也能做到許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意識到他們欺負人,是他們的不對,不是我的問題,以後再面對嘲笑的時候,就多了不少底氣。
後來我學習也漸漸好了起來,能排進班級中上等了,就更加自信了,那些原來欺負嘲笑我的男同學,不知不覺的竟然變得友善起來。
青少年之所以容易陷在霸淩之中無法自救,很多是因為不自信,又看重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周圍的人都針對自己嘲笑自己,內心深處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配被人喜歡,所以被欺負被侮辱就是活該的。內心裡就已經放棄抵抗的想法了。
所以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多鼓勵孩子,多發現孩子的長處,不總是挑孩子的缺點,不總是打罵訓斥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你現在是不是能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孩子,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氣場。有些孩子雖然瘦小,但是往那裡一站,一看目光你就覺得不好惹,有些孩子,就算人長得高大,卻神情畏畏縮縮,目光躲躲閃閃,一看就好欺負,不欺負你欺負誰呢?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總被父母侮辱打罵嘲笑,習慣看人臉色謹小慎微,那他以後被同學霸淩,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2、來自父母的無條件支持
有很多被欺淩的孩子,被欺負的渾身是傷,心理狀態瀕臨崩潰,父母依然茫然不覺。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父母太疏忽,對孩子不關心,而是因為孩子壓根就不想讓父母知道。他們心裡再苦,也要在父母面前演成健康寶寶的樣子。
因為在他們的經驗裡,告訴父母不單不會得到幫助,反而會受到批評,充其量得到的一堆無意義的忠告和說教。還不如免了麻煩。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合理的維護他應有的利益,不強迫他分享,不允許其他人隨便拿走他喜歡的東西,當他和其他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要打聽清楚事實情況再下結論,不要一味的為了面子去責怪自己的孩子。這樣你在孩子眼裡才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可以保護他的人。以後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才會想要尋求你的幫助和支持。
無論你的孩子在你看起來有多麼多的缺點,多麼不靠譜,多麼幼稚,只要受到欺淩,都請無條件的支持他,這份支持,可能是他最後一份勇氣和力量。千萬別說什麼“你一定也有錯”這種傷孩子心的話。
我至今記得,有一天我又被欺負了,放學之後我心裡實在難過,看到下班回家的媽媽,不由分說抱住她就開始大哭,我媽媽問了兩句,見我不想回答,也不再問,只是緊緊的抱著我,由著我痛哭了一場。後來我才知道她抽空去找了老師溝通瞭解情況,讓老師給我換了一個座位,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3、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交朋友
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友情”就慢慢變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主旋律,同齡人對他們的看法,對他們的態度,對他們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
大多數被欺淩的孩子,都是缺乏友情的孩子,當他受到欺負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他,甚至沒有人為他說一句話,霸淩的孩子會結成小團體,孤立那個被欺負的孩子,讓其他孩子也不和他說話交往。
對渴望友情的孩子來說,這簡直意味著全世界對他的惡意,將他直接關進逃不出的牢獄。
這個時候,有一個和他親近的小夥伴,對他來說就是陰雨後的陽光,只要有一個同齡朋友關心他,支援他,和他玩,他就能夠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溫暖,他就可以不在乎那些惡意,重獲自信。
想起來,當年我真正走出欺淩陰影的開始,就是因為找到了和我同樣處在班級邊緣的小夥伴,抱團取暖,互相安慰,心才安定了下來,沒有那麼無助和恐懼了。
希望家長在重視孩子學習的同時,也重視孩子的社交,多邀請其他孩子來家裡玩,或者組織活動讓孩子有機會和同齡小夥伴多在一起相處,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這非常有利於讓他在新環境裡,儘快交到朋友,從而遠離霸淩。
校園霸淩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小孩子如果缺乏同情心,又沒有社會規範的意識,殘忍起來有時比成人要可怕得多。反霸淩運動已經在美國有了很多年了,校園抵制霸淩的體系也在逐漸成熟。但是這個話題在中國還只是一個開始,需要做的還有許多。
希望在校園建立更好的規則的同時(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為人父母者也能在孩子沒上學之前就做好這方面的建設,不單教孩子謙讓和善良,教孩子努力學習,也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強大的內心,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
校園應該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希望校園裡的每個孩子都不再受到傷害。
作者介紹:柳丁,教育碩士,旅美全職帶倆娃,對寶寶哭鬧永遠有辦法的媽媽
說說咱家娃:柳丁的原創個人公眾號,0-3歲的育兒百科全書,教你像美國媽媽一樣輕鬆帶娃
來源:說說咱家娃,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親子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