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買“低配”車再改“高配”可行嗎划算嗎靠譜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汽車開始有了高低配。這個做法無疑是將某款車型的受眾面擴大了不少——最主要還是低配車型,通過減少部分配置,來達到降低車型的價格,讓手頭不是很充裕的人也能買到喜歡的車型。

因此有不少老司機會推薦買一部低配車型,甚至是丐版車型,然後再自己動手進行“高配化”,認為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的錢,此外還能防止錢被“黑心產商”賺了,省了錢心裡還快活。但是,真的是這樣嘛?

我們先從最基礎的地方說起。一般低配車型,少了的配置無非就是那幾樣東西:真皮配件,娛樂設施,外觀件,大燈種類——這些是自己可以後期改裝的;

而不能改裝的包括天窗,安全配置等等,這些配置如果沒有的話後期無法進行加裝。

而這些東西如果我們自己去買的話,其實七七八八加起來,價格並不便宜。即使是三無產品,加上手工費也要個大幾百,算下來分分鐘直逼車型差價。

我們舉個例子:

以10代思域1.5T版本為例,低配的自動豪華版報價為13.99萬,與1.5T自動尊貴版版相差了1.6萬。其中缺失了真皮方向盤,真皮電動座椅,LED大燈,輪轂類型也不同。此外還有定速巡航,導航系統等。

磚叔從一些非正規管道瞭解到,LED大燈總成的價格是2000左右一個,一對就要4000,座椅包皮取決於皮的材質,如果要採用真皮的話一套下來小五六千沒跑,加裝電動調節總成更貴;而原產17寸的輪轂二手一套也要3000左右(帶輪胎),如果考慮全新的話價格翻倍完全不意外。加上七七八八手工費,價格已經直逼1.6萬,甚至有可能超過。

看到上面有些人就會說了,我不選原廠配件啊!而且我又不是要全面的“高配化”,我只是選裝一些配件而已,磚叔你那種演算法不適合我!誠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每一處地方開刀。但是無論如何,就算你只是決定安裝一個中控屏,對於車也是一個損傷。

汽車為了做到減少震動異響,從研發到製造工藝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而加裝任何東西,必然會對汽車進行拆解,小到幾顆螺絲,大到整個中控面板。拆解無疑會破壞原廠的平衡——即使去4S也一樣,特別是對於一些比較嬌貴的品牌,加裝一個東西可能讓你的車多了好幾處異響源。

而像車燈著這種涉及到電路改裝的,相信大家也聽說過自燃的消息。這裡磚叔需要澄清一下,如果採用原廠的配件,並且由靠譜的4S店進行安裝,並無什麼大問題。不過大部分人考慮到成本都會選擇副廠配件,這樣就會導致線路問題,甚至起火。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現在改裝法規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只要你有一點跟行駛證上的圖片不同的地方,交警都可以以此為由進行處罰,對於很多改了大燈的車主來說這一點必須留意。此外,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如果你的改件沒有通過車管所以及保險公司審核,保險公司也是可以拒賠。

因此如果真的要進行改動,千萬要記得請教當地的交管所,在外觀改裝之後如何對行駛證進行變更錄入,保險方面也要進行問詢,這些改動有無影響保險理賠。這些東西由於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因此各地說法不一,切不可聽信網上或者商家傳言“沒問題”而冒昧進行改裝。

低配車值不值得買這是個恒古的難題。低廉的價格無疑很是吸引人,但是配置卻是不少人心理一道坎。因此誕生了買低配車改高配的做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低配缺失的安全配置或者動力配置(比如各位津津樂道的ESP,電子手刹)是無法後期加裝的,如果你對這些配置有要求,那只能乖乖掏錢購買高配車型了。

另外磚叔還是想建議,如果對於配置有追求的話,還是購買高配車型吧。相比自己加裝,選擇原廠高配車無疑是給你更高配置的同時還能夠讓你安心駕駛的一個好方法。當然,如果你就是喜歡折騰,又或者追求個性,那就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