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送父母的禮物,父母需要是錢?

父母需要是錢,還是關心?

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子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希望父母可以給夫妻倆私人空間,分開居住;有了自己的小孩,子女都忙著工作,希望父母過來幫忙照顧小孩;當子女的小孩長大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了,而當父母也老了,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了;子女就會把這些父母寄養在護理院或老人院。

最近,有間“護理院”為了激勵子女經常到護理院探望長輩,護理院別出心裁的推出了奬孝金管理制度,這項制度規定兩個月內子女探望超過30次,給予200元奬孝金,探望超過20次,給予100元的奬孝金,探望超過10次,給予50元奬孝金。“獎孝金”現金抵用券,可以在繳納老人相關費用時抵用。

這項制度實施後,果然探望老人的子女多了很多,護理院的老人家也高興了。

但即便如此,兒女探望父母究竟為錢,還是為孝呢?

有人說:這些兒女不是為孝而來,而是為錢而來。往狠裡說,常回家看看,法律都沒能解決的事,一兩百元錢就把這些做兒女的搞定了,所以可恥的是兒女。

有人說:兩個月一兩百、兩三百元的“獎孝金”,對於探望老人更勤快的兒女來說,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最重要的還是這種激勵方式,撓到了做兒女的心底裡最柔軟的地方。與其說這些做兒女的,看重的是這一兩百、兩三百塊錢,不如說是看重了這個被錢所啟動的孝心善意。畢竟這個錢還是要用在老人身上,它喚醒兒女重視孝道的意義。

有人說:如果說子女們是奔著錢去的,那麼,探望老人超過30次才獲得200元現金抵用券,但與這30次來回車費相比,究竟是“賺”了還是“虧”了?再說,總不能每次都空手而去吧?至少得買點水果、營養品,保暖衣服之類的吧?如果是奔著錢去的,難道連這筆賬都算不清楚嗎?

也有人說:最高額度200元的奬孝金就像一面鏡子,讓一些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也喚醒了子女的道德自覺,慢慢的,前來探望的子女多了,孝順子女也多了,護理院的老人們就開心了,提醒意義遠遠高於金錢利益。

無論你是以上那種情況,其實你的父母都只是需要你的關心,就如

“常回家看看”,找點兒空閒,找點兒時間, 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帶上#保暖內衣#, 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菜。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買買#保暖內衣內褲#。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買買#秋衣秋褲#,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盼個平平安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推出“獎孝金”的是一家護理院,而不是養老院。

護理員與養老院有所不同,護理院是為長期臥床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晚期治療患者等等提供醫護和臨終關懷服務的機構。

這個冬天,父母需要的就是我們暖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