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旅行車的前世今生
牛車網網友一朵有妖氣的花 問:
可否介紹一下旅行車的歷史?
牛車網網友tmh1944 答:
旅行車的名稱有很多種,其中Wagon一詞的應用最為普遍,在北美以及澳洲等英語地區,人們通常稱旅行車為Wagon,而在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旅行車通常被稱為Estate。當然,有些廠商也會根據當地的語言習慣來為旅行版本產品命名,例如奧迪習慣給自己的旅行車加上Avant的尾碼,而斯柯達等廠商曾經用過Combi或者Kombi,大眾汽車將其所有的旅行車版本統稱為Variant,歐寶稱為Caravan,寶馬使用Touring,菲亞特則將旅行車稱為Weekend,而在法國旅行車大都被叫做Brake。
歷史起源:
為什麼要著重介紹它的名字呢?因為旅行車的歷史就要從它的名字說起,旅行車最開始叫Station Wagon,從字面的意義上來看,station wagon是車站馬車的意思。為什麼叫車站馬車呢?這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當時所謂的“旅行車”主要用來在火車站周圍運送行李和貨物,因此station wagon實至名歸。最開始的車站馬車的外形是這個樣子的。
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馬車漸漸被淘汰了,旅行車的外形變得更像是現在的封閉式貨車,但當時這種特殊的車輛的車廂部分是由木材構成的,不但製作工藝複雜,而且後期的維修保養也比較麻煩,因此導致了當時“旅行車”的價格遠高於普通車輛。
這款福特當年根據Model A平臺推出的“旅行車”既可以載人又可以拉貨,被當時的管理機構定義為商用車。它像今天中國的微面一樣,往往受到小生意人的青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汽車工業重新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車身生產技術的提升使得全鋼車身的旅行車開始湧現。同時,相比木質車廂,它的價格也不再那麼高不可攀,轎車式的以載人為主的旅行車開始在美國流行。
1949年的Plymouth(克萊斯勒子品牌) Suburban第一輛採用全鋼車身和轎車底盤的station wagon。
歐洲興起:
隨著戰後歐洲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在外出旅行時,也要盡可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所帶來的方便和樂趣,旅行車較大的行李廂空間以及可以用來捆綁貨物的車頂行李架則很好的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旅行車在歐洲流行起來,或許是賓士煽動的。他們家70年代給E Class設計了旅行車版本。
雪鐵龍DS21旅行車,全世界最漂亮的旅行車之一。
歐洲的旅行車大多是基於現有成熟的車型開發的。廣泛的用途和實用性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使其成為了人們出行的忠實夥伴。今天,幾乎所有歐洲大型汽車廠商的成熟車系都擁有旅行版車型,在很多歐洲國家旅行版的銷量甚至超過了普通三廂轎車。
美系衰落
就在歐洲迅速流行旅行車的同時,美國人開始放棄旅行車。大型豪華皮卡比旅行車在拉貨方面更實用,具有更強的通過性,顯然在地廣人稀的美國,皮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經典的美系旅行車AMC Ambassado
進入中國
在改革開放初期,最早進入國內市場並組建合資公司的標緻、大眾將盛行於歐洲市場的旅行版車型引入國內,熟料卻遭遇嚴重的水土不服,慘澹的銷量也使得其它廠商不敢再大規模的引進此類車型。
在桑塔納引入國內市場後的第二年,其旅行版車型也實現了國產化,皮實耐用的特點加上超大的行李廂空間,最重要的是相對親民的價格,使其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不過隨著競爭對手在產品上的不斷推陳出新,外觀一成不變的桑旅還是顯得老態龍鍾,被市場淘汰已是早晚的事情。
標緻505SW擁有第三排座椅,整車可以容下八個人,這在當時足夠吸引人的眼球。不過隨著標緻退出中國市場,這款車也漸漸移開了人們的視線。
現狀分析
如今的旅行車市場呈現復蘇的趨勢,各大廠商均有旅行版本的車型推出。
大眾蔚領跨界旅行車
賓士C級旅行車
還有它,地表最快旅行車,奧迪RS6 Avant
伴隨著國人經濟水準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都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習慣帶著家人行李“走出去”,顯然旅行車裝載量的優勢容易吸引到這部分人群。還有一部分人,把旅行車當成一個特別好的標籤,用來表明自己有個性、說明自己懂車,這樣的“小資”一族也不在少數。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近年來,很多車企都開始推出旅行車,寶馬5系、富豪V60、朗行、以及一汽大眾最新推出的旅行車蔚領,高中低價位的車型應有盡有。旅行車的門檻早已不像過去一樣高不可攀,只要價格靠譜了,對於國內旅行車的市場前景,我保持十分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