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周平:區塊鏈及其標準化發展趨勢
從各種聯盟、協會到各大校企合作實驗室,區塊鏈行業的玩家都希望率先成為制定標準的一方,或者從中搶佔某些先機,尤其是由工信部牽頭編寫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頒佈以後。
那麼,區塊鏈標準的制定目前處於什麼狀態呢?接下來會有怎樣的進展呢?在昨日舉行的前海國際科技創新峰會期間,雷鋒網對工信部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軟體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中國區塊鏈技術標準制定組負責人周平進行了專訪。
“標準”首要解決“是什麼”,目標是“引領發展”
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個地區都在推行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但是,其實區塊鏈本身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方案體系,關於其“是什麼”的問題,行業內尚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
英國:一種利用區塊存放記錄的資料庫。
日本:一種數位資產交易技術。
開發者社區:一種點對點(P2P)分散式帳本技術,能夠有效、安全地支援資產的發行、交易、管理和服務。
R3: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位帳本的技術方案。
周平主任表示,到目前為止,研究院綜合了國內在這個領域裡,重點和需要區分的專家的意見,進行了一個初步的界定:
區塊鏈是分散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電腦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具有分散式、免信任、時間戳記、對稱加密和智慧合約等特徵,其部署模式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而從區塊鏈的演進路線來講,周平演講中指出,從三個關鍵字可以把現階段大家對區塊鏈應用層面的認識做一個總結:
1、造幣;但是這個“幣”不是貨幣,而是比特幣,對於像比特幣這樣的東西,金融行業不把它認為是貨幣,它就是一種資產。
2、資產交易,當下大家在考慮,但是未來的區塊鏈核心作用是價值傳遞功能,它的核心功能是價值傳遞。不僅是資產交易,資產交易只是其中的一項。
而從技術演進路線,大家有不同的劃分方式:
目前我們經過研究,認為區塊鏈存在的形態,1.0和2.0是正確的,但是現在所提的3.0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從技術演進上來講,1.0到2.0之間,它的本質變化是技術本身的豐富化和完善化,也就是技術越來越成熟,是產生了技術的顛覆性創新,這就是整個區塊鏈到目前為止它演進的技術路徑。所以從這兩個視角來看,我們才提出了對區塊鏈的定義,把它定位成一種模式。
“現在對標準制定的首要目標是要統一大家對區塊鏈的認識,包括區塊鏈是什麼、它可以做什麼,”業內普遍認同,區塊鏈的技術水準目前還是很初期的階段,主要還是要對整個體系進行優化。而有些從業者因此提出,現在談標準的制定還為時尚早,但是,如周平所言,“這是傳統對‘標準’的功能的定義,就是將其定義成‘規範’,但‘標準’還有個功能是——引領。”
對區塊鏈特別IT領域,技術發展速度快,革新發展速度快,應用發展速度快,把標準的功能僅僅定位在“規範”,這是有待改進的,所以我們提出另外一個理念——引領發展。
趨勢判斷:中國建區塊鏈的開源社區是必然
周平表示,目前行業對區塊鏈的技術特性的認識,在區塊鏈應用推動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幾個挑戰:
我們也在思考,區塊鏈未來究竟應給他什麼樣的定位?為了論證這一點,我想有三點可以給大家聲明:
1、去中心化:本質是分散式,它的部署模式不像我們傳統IT是搞大集中的,大型的資料中心。
2、跨境:強調的是互聯網,不是打破資料主權;
3、顛覆:區塊鏈是一種IT驅動的業務發展的創新模式,它對現在的業態不會發生改變,不會因為區塊鏈出現了,我們的金融行業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正如大家對“什麼是人工智慧”這個問題尚無統一答案之時,也不妨礙人工智慧技術一路高歌60載。同樣,在促進區塊鏈發展的問題上,周平表示,工信部也不是“死腦筋”的,“一開始我研究什麼是區塊鏈,後來覺得乾脆這樣——我們改變工作上的思維方式,就設置了十問區塊鏈。這十問都是區塊鏈比較突出的問題。”
標準方面,有兩個視角看生態:
一個是技術監督——其實標準最核心的是涉及到技術專利,一般我們這個行業,你能夠把技術專利產業化,你是最牛的,這裡有很多典型案例。比如像微軟硬碟的格式、NFS他就是產業化了。從技術視角它具有固化技術的成果,讓大家有共同上升的空間。
一個商業化模式——是兩條主線:一條主線是市場的主題,涉及到產品、技術專利、解決方案;另外是服務於市場的協力廠商機構,像諮詢、認證。
現在基本上面的情況就是這樣的。那麼,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現在也在思考幾個標準化的工作的規劃,從我們的核心技術四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構建區塊鏈系統本身與標準視角來說是,開發平臺本身所提供的平臺到底長成什麼樣?資料庫應具備什麼樣功能?
第二因素是開源,但對中國來說,用什麼方式來開源?我們是否通過一種能夠達成共識的基礎架構來開源呢?對下一步的工作總體考慮,從目前來看,中國建區塊鏈的開源社區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第三個因素,對於未來的中國來說,我們有無機會去培育另外一種我們有一定話語權的體系架構?現在區塊鏈的後臺研究體系,實在是差別比較大,基礎也不一樣。
第四個因素是金融視角。從底層開始到存儲,在服務層有資產管理和邏輯性管理。在測試方面,還涉及到開發、運營、安全,還有監管很重要。
對於上述種種視角與因素後,他後來總結道:“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關鍵,最關鍵的是如何讓這個標準有個我們自身的技術體系,而且這個自身的技術體系如何與國際上的標準對接。我們把這問題解決了,後面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
如網錄科技CEO呂旭軍曾指出,在國內,大家更喜歡探討商業模式或者說是應用場景,一個公司在做了,幾十家公司跟著一起做,跟風更多一些。國內目前不足的是區塊鏈基礎技術的研發,缺乏團隊去做長期性的研究,或者說缺乏足夠多的原創型技術,比如閃電網路、智慧合約這樣的基礎性技術框架。
對於這樣的現象,周平稱,這種現象將帶來“技術空心化”的負面效應,無法掌握核心關鍵。
不過,在其位謀其政,周平表示,“對整個區塊鏈行業來說,從我們院來講,最關注還是標準化需求的問題,究竟標準化能為國內甚至全球區塊鏈發展發揮什麼作用,比如說引領,我們要怎麼去引領?是引領技術研發還是引領應用,還是更好地支撐國家的安全?”
關於區塊鏈聯盟:核心功能是生態建設
當前國內外都已經成立大小多個區塊鏈聯盟或協會組織,其中有的為了構建聯盟鏈應用的合作,有的是為了模式、標準的探索,雖然大家都收效甚微,甚至變故甚多。周平稱,“大家紛紛抱團結盟的現象,最核心的是大家都在找機遇。但要如願實現各自的目標的話,
聯盟的運作就要看其構建生態的水準,聯盟內的成員都有其位置,有其功能歸屬,讓聯盟內單位都能有自己發揮作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