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醫學革命性研究成果 人體器官或可再生

4月2日消息,國際學術權威雜誌《科學》刊登了一項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體細胞重程式設計為多潛能幹細胞。該成果開闢了一條全新的實現體細胞重程式設計的途徑,給未來應用再生醫學治療重大疾病帶來了新的可能。

哺乳動物細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發育階段具有分化為各種類型組織和器官的“多潛能性”,而隨著生長發育成為成體細胞之後會逐漸喪失這一特性。人類一直在尋找方法讓已分化的成體細胞逆轉,使之重新獲得類似胚胎發育早期的“多潛能性”,並將其重新定向分化成為有功能的細胞或器官,應用於治療多種重大疾病。此前,通過借助卵母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或者使用導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動物體細胞被證明可以被進行“重程式設計”獲得“多潛能性”,這兩項技術共同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在這項研究中,鄧宏魁團隊僅使用4個小分子化合物的組合對體細胞進行處理就可以成功地逆轉其“發育時鐘”,實現體細胞的“重程式設計”。使用這項技術,他們成功地將已經特化的小鼠成體細胞誘導成為了可以重新分化發育為各種組織器官類型的“多潛能性”細胞,並將其命名為“化學誘導的多潛能幹細胞(CiPS細胞)”。

鄧宏魁團隊的新方法擺脫了以往技術手段對於卵母細胞和外源基因的依賴,避免重程式設計技術進一步應用所遭受的一些質疑,例如破壞胚胎或基因突變風險等。這項成果提供了更加簡單和安全有效的方式來重新賦予成體細胞“多潛能性”,是體細胞重程式設計技術的一個飛躍,為未來細胞治療及人造器官提供了理想的細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