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最新研究表明最好的VR設計會影響大腦海馬體

虛擬實境為UX設計者提出了新挑戰,因為對優秀的VR作品而言,臨在感比簡潔性和功能更為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針對臨在感進行設計呢?

如果你是一名UX設計者,而且還沒有看過Netflix最新播出的《怪奇物語》,那麼VRdax建議你不妨看一下這部科幻驚悚片。不僅是因為《怪奇物語》十分有趣,更因為你會感受到這幾十年來令人難以置信的科術發展。故事背景設置在上世界80年代,角色所使用的是大型無線電對話機。而最重要的或許是(前方劇透),故事涉及了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宇宙(異世界)。因為近幾年虛擬實境技術的再次興起,這不禁令人懷疑《怪奇物語》的編劇是有意將這樣極具話題感的情節寫進故事之中。然而,引起觀眾注意的是,當時人們對虛擬實境的理解與現在有顯著的區別。以前的理解更接近於《大魔域》中的場景,(經典童話影片,根據知名德國幻想文學大師米切爾·恩德的代表作《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改編),現在虛擬實境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真實。對交互設計者而言,這對設計過程提出了非常有趣的挑戰。如何創建一個全新的世界呢?和往常一樣,當代的難題可通過歷史找到答案。

當前關於虛擬實境技術的炒作很容易讓人忽視它真正的年齡。VR這個概念其實早已經出現。最早的一台虛擬實境設備見於上世紀50年代,名為“Sensorama”。當時的電影攝影師莫頓·海力格(Morton Heilig)所製造的機器試圖為使用者提供真實的3D體驗,例如使用者在觀看視頻時,還能感受到氣味和震動。

在60年代,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生伊凡·蘇澤蘭(後來被譽為電腦圖形之父和虛擬實境之父)發明了“The Sword of Damocles”(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是一個頭戴式顯示器系統,使用者會通過身體來控制虛擬化身,而不是控制器。在1991年,世嘉開發了Sega VR頭顯。Sega VR頭顯和當時90年代的許多設備為現在的虛擬實境模型奠定了舞臺。如果沒有前人的鋪墊,諸如HTC Vive這樣的設備很有可能不會被開發出來。虛擬實境設備已經從依賴外部線索(如氣味)發展成完全依靠我們的內部狀態,以及我們辨別真假的能力。

秀美

如果我們能理解人類大腦負責辨別真假的區域,那麼這又會帶來怎樣的幫助呢?根據神經美學家塞米爾·澤基(Semir Zeki)的研究顯示,我們可能比想像中更加瞭解這個狀態。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受測者在觀看“beautiful”(秀美)藝術作品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與觀看“sublime”(崇高美)藝術作品時有十分明顯的差別。“Sublime”這一術語在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非常流行,用於描述我們在面對身心震撼,無法抗拒的事情時所產生的敬畏或恐懼感。例如,當你站在懸崖邊往下看的時候,或是觀看夜幕燦爛的星河時,你就會產生這種崇高美的感覺。因此,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將虛擬世界比作是觀看崇高美的事物。幸運的是,這個聯繫帶給我們一個線索,去解鎖何謂成功的虛擬實境體驗。

崇高美

那麼,在澤基看來人類的大腦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他的研究表明,測試者在觀看“秀美”的事物時,大腦海馬體呈現出低水準的活動。然而,在觀看“崇高美”的事物時,大腦海馬體的活動則十分活躍。除了記憶和學習的功能之外,海馬體還能將人類的記憶與大腦處理位置資訊的過程聯繫起來。海馬體經常會處理地理資訊和位置資訊,會利用地標物件和圖像來説明我們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有時候,海馬體還會根據人類情緒的“地理資訊”繪製地圖。比如為未來的目標、願景、實現目標的手段和記憶序列“繪製地圖”,或者系統化我們的對自己描述。當我們在觀看一些“崇高美”的事物時,如雷暴,我們就會喪失自我的感覺,因為海馬體會變得不受控制。對虛擬實境體驗而言,這種自我喪失感是關鍵。我們的海馬體必須要“引燃”,從而迫使我們喪失對真正現實的感知。

在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進一步支持該理論的證據。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研究表明,在進入虛擬實境環境時,大腦的反應與真實環境中的反應大不相同。科學家把小白鼠放在虛擬實境環境中,然後又放置在真實環境中,以監測它們的神經活動是否會發生差異。神經學家發現,小白鼠大腦中的神經元在虛擬世界中的激發與在現實世界中的激發不同。在虛擬世界中,大腦海馬體中的神經元似乎會隨機激發。而在現實世界中,海馬體的神經活動會更加系統。被稱為“位置細胞”的細胞存在於大腦的這個區域,會説明標記我們所處的位置。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假設是,海馬體會形成認知地圖,或者是對物理空間的心理表徵。如果虛擬實境技術可以隔斷這些“GPS”細胞,我們便會自動進入到一個未知的領域。

雖然目前很難在測試者體驗虛擬實境時進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但對如何創建出強大的虛擬實境世界仍然有一定的幫助。最好的VR設計會影響海馬體,讓我們失去對位置和時間的感知。從Sensorama到HTV Vive,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史表明,設計正逐漸轉向以人為核心。以前更多的是依賴外部線索,現在則依靠我們的大腦。儘管傳統的UI設計師能在認知科學中學習到移動介面和PC介面的設計方式,但虛擬實境的使用者體驗截然不同,因為它優先考慮的是臨在感,而不是功能。重要的不是讓用戶能夠輕易地找到正確的按鈕,而是要讓使用者傳送至另一個世界。然而,我們如何能在大腦海馬體中尋找到正確的鑰匙呢,這又是另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