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生產前的3個徵兆,暗示馬上要生啦!
文/袋鼠麻麻 醫知袋鼠
(指導專家:馬良坤,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中華圍產醫學會青年委員、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對圍產保健、產科的合併症和併發症以及危重處理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對於很多沒有經驗的孕媽媽來說,越臨近預產期就越緊張,總是擔心小寶寶會突然降臨。其實,分娩發動前是有跡可循的,准媽媽只要學會分辨,就能從容應對了。袋鼠麻麻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馬良坤教授,教大家辨識:臨產前的徵兆。
*小百科推薦:秋冬大碼可調節孕婦內褲。選用優質精梳棉面料,柔軟透氣。腰部可調節紐扣,輕鬆應對媽咪孕期腹部變化。
預產期不是精確的分娩日期
整個孕期一般是40周,一些家長擔心孩子提前出生會不健康,但其實在醫學上滿37周就可以稱為足月,37周到42周之間出生的寶寶都是正常孩子,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而生存的能力。
很多人判斷准媽媽是否要分娩了,通常是以預產期為時間點,但預產期只是預計准媽媽生產的日期,並不是精確的分娩時間,很多寶寶都是在預產期前兩周或後兩周這段期間內出生的。
如果你有這一種胎兒下墜感,感覺胎寶寶往下走了,胸部憋悶的感覺減輕或消失了,呼吸變順暢了,就說明寶寶入盆了,你就要開始留心自己有沒有臨產的徵兆了。
*小百科推薦:十月媽咪秋冬孕婦睡衣套裝,舒適面料,柔軟親膚,色澤柔和,包邊整齊,給孕媽舒適的穿著體驗。
3個信號說明要生了
馬良坤醫生表示,真正臨產的信號有三個,那就是:見紅、腹痛、破水。
在產科急診,經常看到孕媽媽因為肚子疼、見紅來醫院就診,但醫生檢查過後卻說還沒有真正臨產,建議回家繼續觀察。這是為什麼呢?馬良坤教授說:“最常見的原因是孕媽媽只是先兆臨產,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假性臨產。“
有些孕媽表示不解,我明明有見紅或者腹痛了啊,為什麼還說我是假性臨產呢?假性臨產和真正臨產有什麼區別呢?別急,下面為大家一一解釋。
*小百科推薦:子初產褥期護理墊10片,表層棉柔無紡布,親膚舒適。潔淨木漿棉填充,乾淨衛生。
1見紅
見紅是因為子宮不規律收縮,使宮頸內口附近的胎膜與子宮壁分離,毛細血管破裂,產生血性分泌物,最後自陰☆禁☆道流出。一般發生在分娩前24-48個小時左右。 如果您只是出現見紅,沒有肚子疼的情況,那多半是假性臨產,可以先按兵不動在家繼續觀察。如果出血是鮮紅色的,超過月經量,而且又伴隨著腹痛的情況,那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去看急診。
*小百科推薦:全棉時代 純棉孕產婦一次性內褲,純棉網孔,透氣性佳,穿著舒適,獨立包裝,健康方便,呵護每個女性的健康。
2規律宮縮
如果您感到微微有些腹痛,大概五六分鐘、七八分鐘疼一次,一次持續時間不超過半分鐘,那也多數是假性臨產。假性臨產通常是晚上宮縮疼痛比較明顯,早晨就逐漸消失了。假性臨產不會導致宮口開大,所以這並不是真正進入到產程的狀態,還不需要入院。
真正臨產時,准媽媽會有肚子發緊、腰部酸痛、下腹部脹痛的感覺,並且疼痛的強度越來越強、陣痛的時間越來越密集、越來越久,每一次的持續時間至少要超過30秒。
*小百科推薦:惠氏金裝愛兒樂媽媽奶粉,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大腦就開始發育了,奶粉中的 DHA和膽鹼,支持寶寶大腦發育,寶寶更聰明!
3破水
破水的情況不是所有的孕媽媽在家時都會發生,有的產婦直到宮口開全,也不破水。但破水一旦發生,不論有無宮縮,有無其他臨產先兆,都要趕緊入院。
什麼是破水呢?破水是臨近分娩時,因為子宮收縮加強,子宮腔內壓力增高,使得羊膜囊破裂,囊內的羊水流出。產婦會突然感到有大量的水由陰☆禁☆道流出,感覺像尿失禁、無法控制;不過,也有些孕媽媽只是感覺陰☆禁☆道有點濕潤,像漏尿一樣。
*小百科推薦:親潤豆乳滋養洗浴三件套,天然豆乳精華,溫和沐浴洗髮,給你從頭到腳的水潤享受。食品級原料,無重金屬、無激素、無礦物油,溫和無刺激。
發生破水時,准媽媽要特別小心,尤其是有臀位、胎頭高浮的准媽媽。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坐起來或者立馬站起來。因為大量羊水的流出,會把臍帶沖出來而導致臍帶脫垂,甚至有可能導致胎死宮內的可怕結局。
發生破水時,正確的做法是:要平臥,撥打120或者999,儘快趕到醫院並做進一步檢查。此外,您最好記住破水的時間,並注意觀察一下羊水的顏色及量,聞一聞有沒有臭味或者發生其他特殊情況,以便醫生更快、更好地做出處理。
*小百科推薦:十月結晶豪華待產包24件套,攜帶方便,產婦入院必備,助准媽咪安心待產。
馬良坤醫生表示:
很多孕媽媽在臨產前感到非常緊張和害怕,怕宮縮疼、怕大出血、怕生不下來改成剖……負面的情緒會對產婦本身和胎兒都會產生影響。希望各位孕媽媽在產前保持一個平和的心理狀態,對您能夠順利分娩是非常有幫助的。
來源:醫知袋鼠,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親子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