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摳門?NO!是自我意識在萌芽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大人不難發現寶寶漸漸地變得“摳門”起來,小氣得不得了。家裡來了小朋友,會把自己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看管的緊緊地,誰動跟誰急。這種摳門、小氣行為讓大人哭笑不得,也感到十分尷尬和難堪,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一、寶寶為何變得“摳門”
其實,“摳門”是寶寶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三歲以後,寶寶對於“我”和“你”的概念越來越清晰,非常注重“什麼是你的”和“什麼是我的”,並以此來確認自我的心理邊界。
若家長不能洞悉寶寶的這一心理變化,一味地要求寶寶與他人一塊“分享”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就會讓寶寶感覺到“失去”或者“被侵犯”。出於這種不安全感和緊張感,寶寶便會極力捍衛自己的所有權,並對“分享”這一行為表達出憤怒、反感的情緒。如果這種願望不被大人所理解,寶寶就會更加的不安,更加激烈的拒絕分享。
二、正確引導寶寶的“摳門”行為
對於寶寶的“摳門”行為,大人要學會正確地加以引導。那麼,該如何做呢?
1、真正做到尊重寶寶的“物品所有權”
大人要明白一點,分享是以“擁有”為前提的,沒有人可以分享自己還沒有擁有的東西,沒有這種“擁有感”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而是大人自作主張的武斷支配。無論是玩具、零食還是書籍,只要是答應送給寶寶的,就應該由寶寶來支配,讓他明白自己真正擁有這些東西,自己能夠決定要不要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2、潛移默化地將分享概念傳達給寶寶
當家裡來客人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幫助“招待”客人,端出水果和零食給大家吃等。慢慢地,寶寶就會認識到“東西雖然是屬於我的,也是可以分享的,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3、多創造寶寶與他人分享的機會
家長應多給寶寶提供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帶著玩具和同伴交換著玩,增加其與同伴分享的經驗;或者鼓勵寶寶把小時候的玩具、衣物等送給鄰家的弟弟、妹妹們;也可在六一兒童節等假日讓寶寶向同伴贈送小禮物,從中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
4、及時稱讚寶寶的分享行為
寶寶有了好玩的玩具、好吃的東西,願意與小朋友一起分享時,家長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贊許,令寶寶產生榮耀感,進一步樂於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物品。
5、不能強制寶寶“大方分享”
大人若一味強制寶寶“大方分享”,會使他極其難過、生氣並產生強烈的危機感,覺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不被大人尊重,從而便會影響寶寶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因此,要想讓寶寶學得大方一些,大人千萬不能強制,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才可以。
6、不要隨意給寶寶貼上“自私”、“小氣”標籤
大人在寶寶不肯分享玩具給小朋友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下不來,就大聲斥責他,甚至說他“吝嗇”、“自私”、“小氣鬼”等。這些字眼會嚴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同時也反向強化了這種行為模式,使他的行為變得更加“摳門”起來。
【辣媽辣言】上文看完,有些爸媽可能會覺得羅裡吧嗦,不明就裡,其實啊,教育孩子著實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親愛的粑粑麻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