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類孩子最招人喜歡,可長大後往往最沒出息

文/柏燕誼(百誠釋心諮詢公司創辦人)

【乖孩子 最受傷】

文/柏燕誼(心理諮詢師、暢銷書作家,最受媒體推崇的情感鑒定師)

如果問一位正在養育孩子而疲憊不堪的媽咪,你希望孩子怎樣?也許大多都會脫口而出——“乖孩子!”

如果問一位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孩子,老師一般的都會說——“乖孩子!”

可乖孩子,真的快樂嗎?長大後的“乖孩子”,往往膽小、謹慎,心裡脆弱。乖孩子,最受傷。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媽咪們的抱怨:“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乖?”見到別人家的孩子,對他(她)的行為處事很讚賞,就想當著父母的面誇讚一番,這其中最常用的詞語是什麼?——“真乖”、“乖孩子”。當我們用“乖”或“不乖”來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這些詞語的背後承載著怎樣的價值觀?

【什麼樣的孩子,才會被稱之為“乖孩子”】

在大人眼中的乖孩子,無非是指那些聽父母師長的話、不違逆大人、對成人的命令深信不移地服從的孩子。但這樣卻恰恰違背了孩子的本性。因為孩子在稍微懂事了之後,就會有自己的主張;如果父母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卻又強迫自己要聽話時,一部分孩子自然因壓迫而反抗,變成所謂的“不聽話的壞孩子”。而另一部分孩子,尤其是面對強勢的父母,只好壓抑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

【用“乖”或“不乖”來評價孩子,本身就具有操控意味】

想想看,絕大多數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操控中逐漸長大起來的。家長為孩子的成長設計了一條路徑,每當孩子想偏離這一路徑的時候,家長就會千方百計地加以阻撓和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懷疑自己的覺知,甚至覺得這些源於愛的“暴力”或“操控”是對的。這種操縱就像牛吃草一樣。一頭牛還是小牛犢的時候就被拴在一根小木樁上。剛開始它總是不肯老老實實地待著,刨蹄子、打噴鼻、不斷地撒野,企圖把小木樁拔起來。可是,牛犢的力氣太小,折騰了一陣子總是在原地打轉,不久它就不再折騰了。然後,牛長大了,不僅個子高了,力氣也大了,可是它已經不想再去拔這根小木樁了。有一次,飼養員在給它添料的時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頭夠不著的地方,只要它一伸脖子,這小木樁就會被拔起來。可是,它吃完了夠得著的草料,眼看著旁邊的草,打了兩個噴鼻就耷拉下腦袋了。

【對孩子反復操控會導致3個結果】

第一,反復操縱的結果,讓孩子從小就只好接受這種記憶,最後成為自己日後的行為準則。有不少小時候被操控的孩子,長大後成了施暴的大人。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給培養出來的。

第二,反復操縱的結果,使得孩子在學習中不敢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總是等著老師給他一個“標準答案”或者做法,當他們發現老師不提供這樣的服務時,就會手足無措地愣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反復操縱的結果,就是一步步抹殺孩子探求未知的情趣和欲望,壓抑住自己的天性,在大人規定好的路途中蹣跚前行。這樣的行進必然是心累而且身累的、是疲于應付的,孩子的創造力也就在這其中一點點地消失殆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等到了大學再去做,還有用嗎?

不論成人多麼睿智,只要他還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礙孩子獨立思考、發展自我的劊子手。

【乖孩子,最受傷!】

事實上,許多父母都是拿著放大鏡,審視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並在嘮叨中完成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乖巧的孩子來說,這個過程極其受傷。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或模糊或清晰的“理想孩子”的範本,有的孩子會反抗這個範本,不停地出狀況,於是父母就得不停地處理問題,修改範本,漸漸地這個範本就具有了彈性和空間,這種孩子的成長也許不夠完美,但真實、自然。

那些乖孩子,是努力迎合父母期望的人,他們那麼渴望獲得父母認同,自覺不自覺地拿“理想範本”修剪自己。於是他成了從不製造麻煩、省心的乖孩子,甚至願意把所有心事藏起來,在父母面前扮演一個永遠開心、綻放笑容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戴著父母期望的面具,永遠在“扮演”自己。在努力迎合某個人時,同時也讓出了自我發現的機會,喪失了自信和自尊。因為他從沒有機會也沒有充滿彈性的空間來認識自己、建設自己,那個“理想範本”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使他不敢越雷池一步。奇怪的是,事情往往是這樣,越是乖巧的孩子,越是渴望父母的認同,越是發現無論自己多努力,都不能令父母滿意,都不能達到父母理想的期望。壓抑、沮喪就像噩夢,驅逐不去。

更為可怕的是,這個看似永遠達不到的“理想範本”會漸漸演變成乖孩子內心對自我的完美要求。即使他已經進入青春期,即使他已經離開父母的羽翼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這個“理想範本”已經深深烙印在乖孩子身上。無論他怎樣努力,永遠不能令自己滿意,戴著面具的他,不知道怎樣來探索自我、認同自我,沒辦法舒展地做回真正自己。一旦遭遇危機,或需要應變力來應對環境中的挑戰,他往往覺得力不從心,無路可逃!

乖孩子,最受傷。這就是為什麼,一些聽話的、從不讓父母操心的乖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成為不明原因的抑鬱人、情緒不穩定的脆弱人,成為心理危機的易感高危人群。每次面對這樣的乖孩子,我都會心痛:在成長中,探索自我、建設自我遠比迎合父母更為重要啊!做一個孩子,實際上不必太乖啊!

在父母傾盡所有來呵護、教導孩子時,千萬不要忘了,愛很重要,教導很重要,而時間和空間也很重要,就像一本書,必有留白。當孩子跟你頂嘴時、對抗時,他不是不乖,只不過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那個充滿無限可能的自我,而不是那個父母刻好的“完美小孩”。在我看來,父母的寬容、忍耐實在比愛更重要!

養育一個孩子,沒有什麼比讓他做自己,擁有一個真實自然的成長過程更好的了。

*本文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媽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