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尊,才能尊重他人,贏得尊重
【一】
什麼才算是“紳士般”的新聞報導?
一次日本地震後,NHK電視臺想採訪一位父親與倖存兒子的災後重逢。在詢問父親的意見時,父親考慮了一會,然後抱歉地請媒體等待一下,接著,他轉身走進了病房,他要徵詢兒子的意見。採訪記者早已將攝影機開啟,攝像機前是白色的門簾。在播出時,這一畫面持續了整整兩分鐘,一動未動,一刀未剪,一直到那位父親出來示意可以進去拍攝了。
可想而知,整個過程耐人尋味,讓人深思。事後,文章《日本地震教我們的事》的作者用這樣一段文字來總結這一次採訪:
日本電視媒體在面對災難事件時,所有拍攝的鏡頭都嚴格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事實上,在給予被訪者足夠理解的同時,也給予觀看者以足夠的知情權,這是作為媒體給予的雙重尊重。這種優雅與穩重的採訪得到了全球輿論的一致贊許,NHK的報導後來被評價為“紳士般的報導風格”。
尊重,絕不僅是社交場合的禮節,而是來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自然的平視,發自內心的平等對話,質樸而明確,不功利也不廉價。
【二】
你真的需要說謝謝嗎?
一家銷售公司的CEO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職級比他低了好幾級的員工T同學,稱讚他在最近一次會議上的表現。T同學收到了郵件,卻沒有給予回復。大約一個星期後,T同學到CEO的辦公室,申請擔任某個空缺的職位,對T同學來說,這算是晉升到主管的位子,但他的能力足以勝任。CEO問他是否收到之前的那封電子郵件。T同學說:“是的,收到了。”接著,CEO問他為何沒有回復。T同學說:“我認為沒有必要那樣做。”
T同學沒有獲得晉升。與那個職位擦身而過,是否純粹是因為T同學沒有感謝CEO給他正面意見的回饋?不是。但T同學沒有回信是否是原因之一,讓CEO確信應該選擇更好的人選?毫無疑問是這樣的。
如果T同學認為無需長篇大論地寫一份感謝信,但至少,他應該回復一句“謝謝你”。或許,你會指責公司的CEO過度敏感,對聘用人員的判斷太過武斷,但是,你考慮過說“謝謝”所代表的意義嗎?
在基本層面上,它讓對方知道你已收到電子郵件。這樣做可以使寄件者減少焦慮感,例如寄件者會想:“不知XX是否收到了我的電子郵件?”、“不曉得他有什麼想法?”;
從情感層面,當你向某人表達深思熟慮後由衷的“謝謝你”,就等於是在感謝對方的努力,欣賞他的體貼,並針對他的行動會產生什麼影響,提供你的意見回饋。
感謝他人是重要的責任。我們都是與他人共同生活在社會裡的人,因此,感謝彼此是我們的基本責任。
把這個事件進行簡單化,一切就會變得更明顯了。如果你當面稱讚某人,而他一聲不吭地離去,你感覺如何?你的心裡一定會嘀咕:這人一點都不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是真誠且由衷地說一聲“謝謝你”,這也是作為社會人最基本的責任。
【三】
尊重的底線在哪裡?
一天,一位元報社總監帶著實習記者去被訪物件的家中做一個採訪。這是一位老畫家,無兒無女,獨自生活。總監和實習記者到達後,跨進門的那一瞬間,他們驚呆了——屋子裡散發著黴臭的味道;襪子與內衣隨意地堆放在一起,時不時還竄出幾隻蟑螂;許多吃過的泡面盒丟在桌上,裡面堆滿煙灰,看上去可怕極了。
總監和實習記者幾乎是在各種雜物中“開闢”出一條道路,才走到沙發旁邊的。為了可以坐得寬敞一些,實習記者只好自己動手將沙發上那些沾滿染料的畫筆、調色板以及大堆的廢紙團挪到地上。當整理完這一切,終於可以坐下來聊天時,實習記者早已經大汗淋漓。
老畫家卻沒有什麼不好意思,很坦然地接受了訪問。採訪結束後,兩人與他道別,老畫家說:“謝謝你們來採訪我,但是麻煩臨走前把沙發上的那些東西復位,一會兒還要用的,怕找不到。”總監回答好的,然後又把那些畫筆、紙團一一擺放回原來的位置。
出門以後,實習記者十分不理解,憤怒地說:“那麼亂的家,有什麼可復位的?他都不會不好意思嗎?”總監笑笑地說:“別生氣,也許他真的認為那就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我們看到的雜亂無章,在他眼裡或許就是井然有序。”實習記者依舊憤憤不平:“沒有人會過這樣可怕的生活!”
是的,我們不會這樣生活。可像老畫家這樣的生活,我們也沒有資格批判和敵視,因為他並沒有影響我們什麼,他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理念。未必正確,但須尊重。除了尊重合理的一切,我們還應該尊重不合理的一切。這就是尊重的底線。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由存在的個體,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哪怕是公認的荒謬或詭異,只要不違背人類道德與法規,那麼就無法抹殺其存在的意義。
尊重,是接納看似“不可思議”事物的存在,並給予彼此獨立的空間,體諒對方在社會上的存在方式。
【四】
機會,從尊重別人開始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女士帶著孩子去公司,孩子一直流鼻涕,於是,她就拿出紙巾為他擦鼻涕。可是,擦完後,女士隨手一丟,就把紙巾丟在了乾淨的地上。這時在旁邊打掃衛生的老人走過來,把紙巾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什麼也沒有說。一會,女士又把一張紙丟在地上,老人還是靜靜地把它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裡。當女士再次把紙巾丟在地上時,老人依然沒有說什麼就把它放進垃圾桶裡面。
然而,這時女士瞥了一眼老人,對兒子說:“如果你不努力學習的話,長大後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像那個人一樣,幹這些骯髒的活,被人瞧不起!”聽到這,老人走了過來,說:“這裡是某某公司,只有公司職工才可以進來,請問您是怎麼進來的?”婦女很自豪地說:“我就是公司行銷部的經理!”
老人聽後,立馬拿出手機撥了一個電話,隨後便過來一位青年。老人說:“我建議你重新考慮一下行銷部經理的人選是否合適。”青年人尊敬地回答:“好的,我會慎重考慮您的建議。”
是的,這位清潔工就是公司的總裁。故事的最後,老人蹲下來,微笑著對小孩說:“孩子,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很容易去尊重上司,尊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可是,卻往往會忽視身邊的一些人,比如那些打掃衛生的清潔工,勤雜工。因為他們的衣著簡陋,面容滄桑,所以人們常常漠視他們,更不用說去尊重他們了。
然而,人生處處都是考場。機會,就是從尊重別人開始。
【五】
尊重自己,你才開啟了尊重他人的旅程
尊重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做到呢?
S姑娘是一個過分在意他人看法和感受的人,這麼多年來她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活在討好別人的疲憊與痛苦之中。有一天,她坐公車回家,坐車會暈車的她感到身體很不舒服,塞著耳機,聽著音樂,低頭閉目坐在位置上。車的中途上來一位母親,帶著一個五六歲的男孩,站在S姑娘面前。小孩站了一會,和母親抱怨站累了,母親回應他:“那有什麼辦法,也沒有人給你讓座啊!”
S姑娘聽了內心十分糾結,想著要不要讓座,但是自己暈車真的很難受,掙扎了好久她終於決定讓自己坐著不動。沒過一會,這位母親讓售票員幫忙找個位置。售票員跟S姑娘說:“小姑娘你讓個座吧。”S姑娘回答:“我暈車很難受,如果我不暈車肯定會讓座的。”於是,售票員讓其他乘客給帶小孩的婦女讓了座。
這是S姑娘第一次懂得和做到尊重自己,而不被別人的目光所左右。後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車上又上來兩個老人,售票員也許是擔心他們會要求S姑娘讓座,提前就和老人說:“那個小姑娘會暈車。”
事後,S姑娘回想起這件事說:“她下車之後,內心的情緒非常複雜,有尊重自己,疼惜自己的溫暖和感動,也有自己過去這麼多年來一直不懂愛自己的心酸和苦澀。”當S姑娘提出暈車難受,無法給帶小孩的婦女讓座時,這一舉動不但尊重了自己,同樣得到了司機、售票員和其他乘客的理解,也就等於尊重了他們。
當你學會尊重自己,你才能尊重他人。
【六】
尊重自己,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有一個老太太,頭髮半白,六七十歲的樣子。因為中風的緣故,她的手腳很不利索,走路的姿態是以非常細碎的步子騰挪前進,手腳也非常不協調,走路的樣子看起來滑稽甚至可笑。然而,她堅持每天一個人在家門前的馬路上默默地走著,每天兩三次,一次一個多小時。剛開始的時候,她偶爾還會聽到一些路人在身後嘲笑她,議論她。好幾個月過去了,她還是一個人默默地走著,不過她的步子可以邁大一些了,走路的樣子也比以前協調許多了,就這樣,再也沒有人在她身後嘲笑她。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太太在路邊的綠地上,帶領著一群老人做運動手腳的健身操。夕陽西下,陽光灑在老太太身上,她的身邊站著圍成一圈的多位老人。她喊著口令,做著動作,其他的老人看著她,跟隨著她一起運動。那場景不禁令人感動和唏噓不已。
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尊重自己,大多數的人都像海面上擁擠不堪的船隻,只會隨波逐流。因為他們很多人都沒有自己,談何尊重自己。而那些已然懂得尊重自己,正按照自己的心意好好生活的人,不僅配得上他人的尊重,還配得上他人的喝彩與讚歎。
當你懂得尊重自己,你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甚至,因為這份尊重和堅持帶來影響他人的力量。
【七】
你做到了尊重他人的時間嗎?
除了學會自尊,我們還需要如何做呢?
作家劉墉在美國大學教書一學期後,為了瞭解學生們的想法,他特意與學生討論,請他們提出批評意見。“教授,你教得很好,也很酷。”有個學生說。停了一會,學生又笑笑:“惟一不酷的是,你常在每堂課一開始的時候等那些遲到的同學,又常在下課的時候延長時間。”劉墉一驚,不解地問他:“你不也總是遲幾分鐘才進來嗎?我是好心好意地等;至於延長時間,是我賣力,希望多教你們一點,有什麼不對呢?”
這時,全體學生居然都叫了起來:“不對。”接著有個學生補充說:“誰遲到,是他不尊重別人的時間,你當然不必尊重他;至於下課,我們知道你是好心,要多教一點,可是我們下面還有其他的課,你這一延,就造成我們下一堂的遲到。”
聽了學生的話,劉墉覺得很有道理。當一個人不守時,他不尊重的是別人的時間,因而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於是,他明白了: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需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時間。
有一次,劉墉約好了晚上七點與朋友見面。他做好了準備,早早來到約會地點的周圍。等到快七點時,他便可以准點赴約。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早早出門,是為了防止例如交通擁堵等外在情況造成的時間延誤,以預防耽誤他人時間;准點見面,是因為如果提早到達,說不定朋友還在家忙著收拾整理,早到會使對方手足無措。
尊重他人,首先,你需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時間。
【八】
呵呵,哦,為什麼成了最傷人詞彙?
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當嬰兒向媽媽發出信號,如果媽媽能在7秒內給出準確回應,嬰兒就沒有受挫感。如果超過7秒,那麼,嬰兒的受挫感就會滋生。如果總是受挫,甚至總是徹底受挫——媽媽基本不回應,那麼,嬰兒就會減少甚至再也不向媽媽發出呼應。
嚴重的“宅”,極可能都有這樣的背景。許多客體關係心理學家們都講到一點:對幼童來說,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不僅是幼小的孩子,很多成年人也可以感覺到,對於自己發出的請求,如果對方沒有回應或不及時回應,自己的情緒也會產生巨大的波動。
在一個網路調查中,類似“呵呵”、“哦”的詞彙,被評為了年度最傷人的聊天詞彙。為何這類詞彙如此傷人?這正是因為,它們不是一個真正的回應。而你如何回應別人向你發出的聲音,這不僅是基本的溝通問題,也預示著你是否尊重對方。
一名網友曾講過一個她自己的故事:一天,兒子和外婆玩,我就去洗臉。他瘋得很高興,突然跑來說:“媽媽,媽媽。”我對他說:“嗯,媽媽在洗臉。”突然,我意識到他是想告訴我他很高興。我說:“你是不是很高興啊?”聽到這,他“嗯”了一下就自己繼續玩去了。
很多哲學家表達過這一觀點: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在這個故事中,具體意思就是,媽媽回應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確認了,於是存在了。只有當你肯定了他人的存在,你才做到了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你需要懂得及時回應對方,而不是僅僅“呵呵”或“哦”。
【拓展閱讀】
1、《高難度談話》
道歉;客戶遲疑不定;供應商百般刁難;突發的公共關係危機;想讓別人幫忙,卻難以啟齒……艱難的談話總會不期而至,《高難度談話》是哈佛談判專案組歷經15年潛心研究,數千次的專業諮詢,錘煉出破解頂級溝通難題的有力武器。
2、《我不是教你詐》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透過一些具有強烈反諷意味的小故事,由政治到商業,由商業引出我們日常的處世方法,文筆犀利,生動有趣,從而引發一連串辛辣而又思辨色彩極其濃厚的議題。
3、《溝通的藝術》
本書是暢銷40載,再版14次的美國權威溝通教材,是超過200多萬大學生使用的人際關係讀本。既關注有關人際溝通的理論介紹,也加入了豐富實用的閱讀材料,如美劇、電影和真人秀等,讓讀者可以輕鬆學習和應用書中的溝通技巧。
4、《人生的枷鎖》
豆瓣讀友艾小柯曾這樣評論:“人的最大悲哀在於不可遏制地追求一種並不存在的自由。但若非如此,人生便失去趣味與目的。人性的枷鎖永不消失,人註定帶著鐐銬舞蹈。”
5、《德米安》
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講述少年辛克萊尋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艱辛歷程。出生並成長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偶然發現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那裡的紛亂和黑暗,使他焦慮困惑,並陷入謊言帶來的災難之中。這時,一個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現,將他帶出沼澤地,從此他開始走向孤獨尋找自我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