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越聯繫,越孤獨?能獨處,不孤獨!

【一】

越聯繫,越孤獨?

據人民網研究院發佈的《社交網站與孤獨的實證研究》顯示:

微博使用者中,絕大部分有輕度或強烈的孤獨傾向。其中,

孤獨感一般的有59%;

孤獨感強烈的有37%;

只有4%的人不存在孤獨感。

對於社交媒體對人心理的影響,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這樣解釋:

科技帶給我們一種“永遠不需要獨處”的錯覺,讓我們在排隊時、等待公車時,甚至在衛生間時都可以有事可做。

當人們獨處的時候,即使只有幾秒鐘,他們也會變得焦慮、恐慌、坐立難安,所以人們試著用聯繫別人的方法解決它。但頻繁的聯繫改變著人們對自己的理解。它催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我分享,故我在”。

以前的情況是,我有了一個想法,我想打電話告訴別人。現在事情變成了,我想要有個想法,所以我需要發短信告訴別人。

這種“我分享,故我在”的問題在於如果我們跟別人斷了聯繫,我們就感覺不再是自己了。我們的聯繫越來越多,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把自己隔絕起來。

而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培養獨處的能力——一種可以與外界分離,集中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二】

你的孤獨屬於哪一種?

你的孤獨屬於哪一種?對此,精讀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如下:

從結果可以看出,僅有19%的人認為自己不孤獨,大部分人都是孤獨的。除了網路、對比、感情、漂泊帶來的孤獨外,還有高達25%的孤獨沒有涵蓋在上述範圍。

其實,很多時候,那種孤獨感,難以名狀,難以言傳。

【三】

孤獨是否不可避免?

孤獨的定義一般分為2層:

有人因一些主觀或客觀的原因總是一個人,所謂的形單影隻。

有人處於人群中卻因為覺得無人理解和交流,思想不在一個層面上而孤獨。

這兩種情況,特別是第二種,或多或少都會陪伴我們。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深度和維度以及追求的東西不同,好不容易有相近的人卻也不一定遇得到。這就是所謂的知己可遇不可求。因此人都會處在一定程度的孤獨中,不可避免。

作家蔣勳說過:

當你被孤獨感所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適度的孤獨不可避免,我們不需去刻意改善,只需要學會與他相處就好了。

【四】

孤獨有何益處?

梭羅,曾經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兩年時間,梭羅都孤獨一人。常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

梭羅回答: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於滾滾人流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也會認為自己的優秀來源於自己的孤獨。

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被稱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少年時,他想成為一名畫家,婚後才開始寫作。之後,他因為上班的銀行帳目問題而入獄,在漫長而又孤獨的牢獄生活中,他有了充足的時間思考,並在此期間開始大量發表短篇小說。

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

越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思想越是獨特,也許比旁人也要忍受更多的寂寞和孤獨。

孤獨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讓我們從繁瑣的生活中跳脫出來。要想優秀必須有思考,思考往往和孤獨分不開,孤獨是優秀的必經之路。

【五】

你具備忍受孤獨的能力嗎?

忍受孤獨,就意味著要與群體隔斷聯繫,這種脫離群體的壓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

心理學家阿希針對這點,做了一個實驗。阿希的實驗內容很簡單,需要受試者判斷線條的長度,即右邊的哪條線段跟左邊的標準線段一樣長?

其實,在受試者中只有一個人是真正招募而來的,剩下的都是托兒。真正的受試者和托兒們一起回答問題。受試者在抽籤環節永遠就只能抽到6號。在開始的幾輪回答中,1-5號托兒都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於是,6號的回答也是正確的。

直到某一輪,1-5號托兒按照事先安排,集體給出錯誤的答案。不出所料,此時的6號開始變得迷茫。有趣的是,在猶豫再三後,大部分孤獨的6號都選擇了跟從大多數人的錯誤答案。

如果受試者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斷,堅持選擇正確答案,那就要獨自承受被群體拋離的孤獨和焦慮。這時,回歸群體的動機,就會驅使他屈從於群體的一致意見以解除孤獨感。

【六】

能獨處,不孤獨

常有人認為,總和別人保持聯繫就能讓我們不那麼孤單。但是事實恰好相反。如果我們不能夠獨處,我們會更加孤單。

細想一下: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一個人靜下來讀一本書了?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一個人觀察一棵樹了?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一個人冥想思考了?

何謂獨處?它的意義應該在於,對自我的省視中,學會放下對過去的思憶,對未來的幻想,回歸當下。

給自己時間和空間,你可以從洗衣、拖地板、清潔房間、沏茶、看書等等一切你願意的事情開始,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你的鏡子,你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內心,並與自己作一次深入的交談。

在獨處中,你可以找到自己,這樣你才能很好地轉向別人,與他們形成真正的聯繫。

【拓展閱讀】

1、《過於喧囂的孤獨》

《過於喧囂的孤獨》是赫拉巴爾許多優秀作品中思考最深、花的心血最多的一部佳作。小說通過一個在廢紙回收站的老打包工漢嘉的通篇獨白,講述了他在這裡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故事和所思所想。

2、《靈魂只能獨行》

即使兩人相愛,他們的靈魂也無法同行。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作者肯定精神生活的獨立價值,通過對古代哲人言行的追述,對人生所面臨問題的思考,闡釋了哲學在我們人生和社會中的意義,富有智慧和啟迪性。

3、《心是孤獨的獵手》

本書是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一舉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現代文庫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第17位。這是一個孤獨到極至的故事,在那些灰暗的天空底下,那個溫和的聾啞人用他的孤獨預示了美國這樣一個狂亂年代的變更。沒有人能擺脫掉孤獨的影子,至死方休。

4、《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一部很難歸類的出色的作品,部分回憶錄,部分其父的傳記,部分自傳;它也是對失落、家庭中的愛、父性和記憶的一次沉思。印象主義、細緻、有時又極其感人,它在奧斯特的作品中相當獨特……——《加州文學評論》

5、《孤獨六講》

本書是臺灣廣播節目“文化廣場”的結集,安撫過監獄中很多絕望而困頓的人。

書中,作者娓娓道來,認為美學的本質就是孤獨。深刻的從各層面剖析了孤獨,告訴你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