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篆」得平淡日子裡的一顆刺

此前連續兩周的週六都在加班,只剩下周日的一天,起床吃午飯,然後看電影、刷網頁,恍惚間就是週一了。終於,又迎來了這個雙休,節奏又能夠從容不迫,便有種失而復得的喜悅。

原本上一回就說要給朋友做一個小禮物的,但是一拖再拖,這回終於做了。

我於篆刻,只是一個菜鳥,除了小時候用橡皮塊搗騰過蹩腳的圖章玩意兒,這是我第二次用石頭篆刻。菜鳥雖然飛不高、飛不快,但是它畢竟能飛,這是蟋蟀不能比的。於是投入 4 個小時只篆了 4 個字,我仍覺得很有意思,何況這是一份心意嘛。

什麼“壽山石”、“青田石”之類,石頭的花色和紋理繁多,並且切割不同,形態也不同,甚至有些石頭上還雕刻了“龍”、“麒麟”等各種造型。我選的的塊應該是壽山石,印面 3cm*1.5cm,高 5.2cm。

篆刻之前需要對石料進行打磨,先用粗砂再用細砂。打磨時石頭要放平、拿穩,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四周磨多了而中心則略為凸起,還有是整個面一側磨多了一側磨少了。

磨完之後用墨把印面塗黑,然後用刻刀先劃出基本線條。塗墨就是為了跟線條黑白分明。

字形可用線上字典搜索小篆體,而作為菜鳥,我則需要把曲線進行“折線化”改造,以方便實際的篆刻操作。另外還要記得,篆刻在印章上的字形跟正常看到的字形是左右相反的,而像我這次刻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恰好左右對稱。

不用追求一步到位,即便老手也會進行小改的。所以在第一遍線條比劃出來之後就可以粘上印泥看看效果,看線條的結構和疏密是否合適。然後就是篆刻,看效果,再刻、調整,再看效果,反復雕琢。

老手通常到最後階段小改一下即成,而菜鳥則需要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反反復複,一旦哪一下用力過大,刀鋒見底,那就等著重新開始吧。話說王羲之洗筆,把一池清水都洗成墨色了,想必篆刻老手也磨下了不少石粉吧。

這次除了“好”字字形稍微稠密了一點兒,另外三個都比較簡單,並且也是採用了“陰刻”的方法,所以不管如何畢竟刻下來了。原本想過讓朋友(老手)代為操刀的,但總覺得有損于作為禮物的意義,所以雖然自己刀法有限,但還是花幾個小時給“篆”出來了。

生活未必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能在平淡之中有各色的小故事,讓平淡的生活顯得耐人尋味,想必是挺好的吧。一顆小刺,就像生活中的一個色彩,能讓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我敢說昨天下午若不是去刻章,那我肯定是一直窩在椅子上了。

所以現在,也把這顆小刺送給朋友們。照片拍得不好就勉強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