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有多牛,專家解讀蘋果專利烏龍|唯物週刊
李安新片一票難求,120楨到底有多牛,出門問問即將發佈新產品,李志飛是如何對公司定位的,唯物週刊幫你準備了一周的好文章。
李志飛:出門問問是不是一家AI公司重要嗎?
“AI 公司很難死掉”,為了證明這一點,李志飛給雷鋒網「唯物」算了一筆賬:
“一個人工智慧公司,假設 100-150 人,人力成本一年就是 5000、6000 萬人民幣。如果你能做 1000、2000 萬人民幣的營收,一年就是消耗 4000 萬人民幣。那不就是 500、600 萬美金嘛,如果融個 2000 萬美金,不就可以搞 3、4 年嗎?死不了的。”
換句話說,出門問問也很難死。不過好死不如賴活著顯然不是李志飛想要的姿態,不然,他也不會把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往“表廠”這條路上帶。
去年年初,在一次以“奇點”為主題的大會上,李志飛一字一頓地對著台下的觀眾說:“我個人強烈反對奇點這種提法,因為這是一種不可實現的東西。”這種態度令不少同行側目,作為既得利益團體中的一員,對概念的背離往往難脫嘩眾取寵的嫌疑。可李志飛還是說:“不能騙自己,沒有意義。”
“你說我們不重視 AI,我們公司有 60 多號人專門做 AI,中國有幾個這樣的創業公司?你不能因為我往前走了一步,我沒有天天跟你講 AI 就這麼說。只是你這種方式我認為沒有任何希望,所以我才會天天去琢磨到底 AI 用到什麼產品裡面去。”而到目前為止,李志飛能給出的最好的答案就是 Ticwatch。
“不管你信不信,目前的智慧可穿戴產品就代表了人工智慧(應用)的最高水準。”幾個月前李志飛曾這麼說,但到 11 月 22 日,他又要給出另一個答案——智能車載後視鏡。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20fps到底有多牛?
今年4月,李安在 NAB 年會上首次發佈了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 11 分鐘片段,11月11日,影片正式顯影。之後所有的討論主要都是圍繞這三個數位——3D、4K、120fps 展開的。
3D 大家都比較瞭解,4K 解析度的播放設備也逐漸開始應用,iPhone 6S 已經能拍攝 4K 視頻,最後這個 120fps 才是李安這次冒險的重頭戲,他這是把電影拍攝的幀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如果這部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令人滿意,李安帶來的技術革新意義堪比當年的《阿凡達》在 3D 電影上的技術革新。
120 幀/秒,或許將和 VR 一樣成為電影的下一個關鍵字。從 24 到 120 ,電影拍攝幀率是怎麼一步步進化的?
其實早期的電影拍攝並沒有一個標準,因為那時候採用的是手搖式攝影裝置,拍攝的時候難免會有拍攝速度不統一,而且幀率相差非常大,比如說愛迪生的電影是以 40 幀/秒拍攝的,而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則是以 16 幀/秒拍攝的。
後來發展到有聲電影,引入了同期錄音技術,可將聲畫同時錄製到膠片上,24 幀/秒能保持最高的聲音清晰度,如果再低的話,音軌上就會有太多的表面雜音,於是 24 幀/秒就成為了電影拍攝幀率的標準。
超過 24 幀/秒拍攝的電影就叫“超高幀”電影,有很多電影嘗試以超高幀拍攝。
蘋果專利烏龍一場,美國專利審查還不及中國高考
最近蘋果申請的“包含有靜電透鏡的電容式指紋感測器”專利獲得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授權,被媒體奉為“黑科技”,使得未來的 Touch ID 模組可以安裝在 iPhone 螢幕下面。但是,在 Microarray 首席科學家 dragondevil 看來,這個看似高大上的技術,可能違背了基礎的技術原理。
2016 年 10 月 4 日,蘋果公司的發明專利 US 9 460 332 B1,英文名“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or Including an Electrostatic Lens”,中文譯名“包含有靜電透鏡的電容式指紋感測器”獲得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授權,引發業界熱議,據傳這將成為蘋果新 iPhone 的屏上指紋識別技術。但經 dragondevil 分析,這其實是一起烏龍事件。
一點也不互聯網的vivo真的很容易看懂嗎?
今年的國產手機“期中考”結束之後,vivo 獲得了圈內圈外的廣泛關注。雖然在此之前,並沒有人質疑其江湖地位,但逆勢上揚,出貨量反超小米、華為,多多少少令人錯愕。
2016 年 11 月 16 日,vivo 在老地方“水立方”發佈了三款手機:vivo X9、X9 Plus、Xplay6,以及一款 VR 設備——vivo VR。這是 vivo 第一次在發佈會上推出多款新品,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客觀地講,就產品本身而言,即使 X9、X9 Plus 前所未有地搭載了前置雙攝像頭,但 vivo 這次並沒有逃出智能手機同質化嚴重的現狀。正如其產品總監黃韜在接受記者提問“為什麼你們的手機經常被詬病很像別人的手機”時所說:
“別人的手機也很像我們的手機,任何行業都是這樣,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都很像。”
煥然一新當然需要時間,在歷史長河裡,手機被重新定義至少要追溯到九年前的第一代 iPhone 發佈。而在黃韜看來,下一次“百花齊放”可能只要一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