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毫米波測試創紀錄,它顛覆的是什麼?
Facebook在2014年成立了Facebook Connectivity Lab,這個實驗室的願景是連接全世界。該實驗室採取的方式不同于傳統方法,即通過無人機(Aquila)來解決網路佈局的問題。
今年,Facebook加快了這一專案的研究步伐,7月份,Aquila完成了空中首秀,現在Facebook又創造了新的記錄——利用毫米波在13km的傳輸距離下速率達到20Gbps,據瞭解,Facebook即將挑戰下一個目標:30-50km實現30Gbps的傳輸速率。
根據Facebook官方的資訊,這次測試的是60GHz-90GHz的毫米波頻帶(E-band),頻寬為2GHz,測試環境是南加州的偏遠地區。
Facebook的測試類似穀歌的高空氣球計畫,他們在60000到90000英尺的高空中部署Aquila無人機來充當基站;另外,
Facebook還專門研發了
定制的射頻器件,因為
Aquila是太陽能供電,
整個測試過程的功耗只有105W。
20Gbps,13km,Facebook顛覆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毫米波的特性。
近幾年,低頻頻帶逐漸被佔用,在中國6GHz以下的可用頻率只有三段(3.3GHz-3.6GHz,4.4GHz-4.5GHz,4.8GHz-4.99GHz)頻率資源日漸緊張,可供5G使用的頻率寥寥可數,再加上使用者對資料速度的要求在提升,業界已經把目光瞄準到高頻區域——毫米波。
毫米波是波長為1~10毫米、頻率範圍為26.5~300GHz的電磁波,不少業內人士還認為毫米波將是5G的關鍵技術。僅今年一年,就有多家科技巨頭開始佈局毫米波技術,如愛立信與at&t公開演示毫米波可行性,高通發佈支持28GHz毫米波的5G基帶...這足以證明毫米波的發展勢頭。
通常情況下高頻寬意味著更快的資料傳輸速度,但與此同時,無線信號頻率越高,穿透損耗就越大,受障礙物的影響也越大,覆蓋距離也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因為高頻率的局限性,毫米波的射頻器件也不成熟,這是毫米波的兩大缺點。
也正是因為傳播損耗太大,毫米波很難在移動通信模式下進行遠距離傳輸,因此一般情況下毫米波不做廣域覆蓋用,即便被認為是5G通信的關鍵技術,毫米波也只是作為低頻的一個補充。毫無疑問,
Facebook這次試驗的13km和20Gbps都是一次突破,那麼這次測試真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神嗎?
其實不然。
某通信行業從業人士告訴雷鋒網,因為毫米波本身擁有很高的頻寬,天生擁有高速傳輸的優點,而且2GHz頻寬20Gbps的速度,效率並不高。
愛立信曾用800MHz傳輸幾十Gbps的速度,在高頻寬情況下,傳送速率20Gbps問題不大。
另外,該業內人士還表示,13km的遠距離傳輸實現20Gbps速度也不存在技術挑戰,相關的技術早有應用,例如
用波束賦型,再加大發射功率就可以做到遠距離的傳輸。再加上毫米波主要受障礙物影響比較大,Facebook採用對空傳輸很好的避開了這一問題。
因此,從技術角度來看,
13km的傳輸距離和20Gbps的傳送速率都不算是一次突破,Facebook顛覆的是直接把毫米波用在廣域覆蓋,這個業界並不認可的應用場景。如果Facebook能夠進一步實現商用,那將會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毫米波的理想應用場景
從Facebook的戰略來看,他們希望把網路覆蓋到地廣人稀的區域,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業界主要研究的目標。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5G商用後,毫米波會和低頻混合來使用,前者主內後者主外。
高頻做室內,低頻做室外在移動通信領域裡,
高頻主要會應用在室內,在室外區域覆蓋會出現很多漏洞,體驗也會很差,因為毫米波的傳播特性,在室外沒有足夠多的反射的物體就無法覆蓋。
就目前而言,現在科技企業在毫米波技術上的嘗試主要是測試其在移動通信環境下的可行性,即便是測試資料接近完美也無法快速實現商用。首先,
業需要建立毫米波原型而不是僅靠模擬;其次,毫米波對器件
的要求較高,研發出適用于高頻寬的射頻器件;最後,在
系統設計上,需克服波束賦形、波束跟蹤等等技術的限制。
總而言之,憑藉高速傳輸的特點,毫米波將在5G移動通信的節點上發揮重要作用,但率先在5G商用的依然會是低頻,而毫米波要實現商用,還需要產業界攻克上述兩大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