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當孩子犯錯,其實三句話批評就夠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知道錯誤的原因,以後能夠避免或改正。但實際上,許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和孩子好好地說、講道理不管用,批評也不管用,著急了打一頓也還是不管用。

那當孩子犯錯了,到底該如何說如何批評,孩子才會聽,才能起作用?希望今天優媽帶來的文章能給父母們幫助和啟發。

1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裡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隻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

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

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

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

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裡,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列寧的姑媽一定是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專家”,因為她對待孩子們打碎花瓶這件事並沒有立即批評責罰,也沒有當場拆穿列寧的“謊言”,維護了列寧作為男孩子的自尊心,也給了他一個承認錯誤的機會。

2

其實作為孩子,天性就是“愛犯錯”的,不然怎麼從探索中獲得成長?誰的小時候不曾犯錯?犯錯了又有什麼了不得,改正就是了。

所以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擺正心態,不要把事情“嚴重化”,當成“這又是一次幫助孩子學習成長的好機會”,心態就更容易平和。

為什麼我強調心態平和?因為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一點,批評孩子的時候習慣聲音抬高八度氣宇軒昂,疾風暴雨一樣的責駡。其實這樣一點用都沒有,只會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你的情緒上,而忽略了你說話的內容。

你冷靜,孩子才會冷靜,才能更好的注意你說話。

另外一點父母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急於批評。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背後的原因並不是大人想像的樣,也許他們的出發點並不壞,如果不問清楚事情發生的緣由就著急批評,很容易傷害孩子的熱情。

當錯誤發生了,父母先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你的感受如何?”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說。這時候父母只要傾聽即可。

孩子說完了,如果確實判斷是孩子做的不對,需要批評,那麼如何批評?

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三句話就夠!

第一句話:冷靜的指出孩子做了什麼錯事。

第二句話:指出這件事的後果,以及我們對這件事的感受。

第三句話:告訴孩子我們很喜歡他本人。

到此結束,拍一拍孩子的肩,用期待的眼神與孩子交流。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分鐘。

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

就事論事指出孩子犯的錯誤。通過這一句話讓孩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事。

告訴這件事的後果以及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很生氣,不能容忍這樣的錯事。通過這一句話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該這樣做,以及這樣做對自己或者對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我們不能容忍孩子所做的錯事,但是我們很喜歡孩子本人。通過這句話告訴孩子我們對他們的愛,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批評,而是因為愛才指出他的錯誤。

適量就行,點到為止,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麼錯,錯在哪裡,會有什麼後果,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你的愛,讓他明白他不是被討厭的、被拋棄的。

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你就可以開始跟孩子一起討論要怎麼彌補錯誤啦。記住,是一起討論,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提出意見,並親自去完成,這將是孩子邁向精神獨立的第一步!

(如果媽媽覺得有用,記得分享給其他媽媽哦。本文為媽媽網孕育管家app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旺旺:fmb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