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當你變胖,全身13個部位都面臨癌症侵襲

在大家的印象中,超重和肥胖總是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息息相關。可若要說肥胖與癌症關係密切,很多人就需要再想一想了。

事實上,大量科學研究表明,肥胖也是會致癌的!

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科研人員回顧了1000多項有關體重與癌症風險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肥胖會增加13種癌症的幾率。無論男女,身體品質指數(BMI)越大,患癌風險越高。大約有9%的癌症與肥胖有相關性。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今年8月份美國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變胖時,小心癌症遍佈全身】

與肥胖有關的癌症名單上,除了早在2002年就已經確認的結腸癌、食管癌、腎癌、子宮癌和乳腺癌5種癌症,還新增了以下8種。

1、胃癌

胃和食管同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分,鑒於肥胖會導致食管癌,胃癌和肥胖之間有關係也就不足為奇了。

過多的體脂肪可導致慢性炎症,特別是胃腸道炎症,會引起胃部分泌更多胃酸,患上胃食管反流。如果胃的近端反反復複被反流上來的胃酸所刺激,患癌的風險會明顯上升。

2、肝癌

肝癌不僅僅與過度飲酒和感染病毒性肝炎相關,還跟肥胖有關。

一項對157萬成年人的研究發現,BMI每增加5,男性患肝癌的風險就增加38%,女性則增加25%。計算方式,BMI=體重(kg)÷身高^2(m)。

脂肪的堆積常常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脂肪肝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2015年發佈的《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中國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已經達到12.5%~35.4%,取代病毒性肝炎,位元列我國居民的第一大肝臟疾病。

如果不及時發現、治療,脂肪肝可能會迅速發展,甚至誘發肝癌。

脂肪肝到肝癌的發展路線:單純性脂肪肝(脂肪肝的最初階段)→非酒精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3、膽囊癌

2014年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當BMI在正常基礎上每增加5 kg/m2時,膽囊癌的發病風險增加了31%。

這是為什麼?原因在於,肥胖人群常喜歡進食高脂肪、高熱量、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飲食失節,容易發生代謝紊亂,膽汁成分越來越粘稠,再收到膽囊炎症的刺激,易產生膽結石,進一步發展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也增加了罹患膽囊癌的風險。

4、卵巢癌

同一項研究顯示,BMI 每增加 5 kg/m2,卵巢癌的風險上升9%。

過多的脂肪組織會釋放多餘的雌激素和促炎症因數,這可能是絕經女性罹患卵巢癌和乳腺癌風險增加的罪魁禍首。

5、胰腺癌

胰腺的功能之一是消化脂肪,而肥胖者愛吃高脂肪食物,會造成胰腺負擔太重,長期以往容易誘發胰腺癌。

此外,肥胖是引發II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而II型糖尿病患者多數失去了調節胰臟釋放胰島素的功能,會增加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6、腦膜瘤

腦膜瘤是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19.2%,絕大多數是良性腫瘤。但目前對腦膜瘤已知的危險因素知之甚少。

2015年Live Science報導的一項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是腦膜瘤的危險因素之一,會使腦膜瘤的幾率高達50%,脂肪組織所釋放的多餘激素可能在其中發揮著作用。

7、甲狀腺癌

大量的實驗室研究揭示,肥胖會誘發甲狀腺癌,發生的可能機制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雌激素、胰島素抵抗、脂肪因數等。

此外,隨著體重的增加,甲狀腺本身的尺寸也在增加。甲狀腺越大,細胞突變和癌變的機會也就增加了。

8、多發性骨髓瘤

肥胖會刺激炎症形成,影響骨髓細胞生長的調控週期,細胞更替加快,加速了基因突變和癌症的發生。

【減肥就是抗癌!還不減肥】

從肥胖與癌症的關係來講,減肥就是抗癌,需要管住嘴、邁開腿,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二者缺一不可。

● 具體怎麼做?

1、堅持規律運動,每天至少進行半小時的中度身體運動,如快步走,體重應維持在BMI 22-24kg/m2 。

2、注重健康飲食

①限制、避免含糖飲料的攝入,如運動型飲料、汽水等;

②在外就餐時,應選擇低能量、低脂、少糖食物,限制攝入高能量食物(能量超過225-275千卡/100克的食物);

③飲食提倡粗細搭配,將雜糧、粗纖維類食物與肉、蛋等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

④限制攝入培根、午餐肉、熱狗、臘腸等加工肉類,多選擇魚肉、禽肉;

⑤晚餐以“七分飽”為原則,在運動不足情況下,吃多了容易營養過剩,導致肥胖。

⑥每餐攝入新鮮、完整的蔬菜和水果。若要喝蔬菜汁和果汁,選擇純蔬菜汁和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