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婆分開住,也是為了孩子好呀!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很複雜,經過多年論證,保持距離美,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各自原因,不得不“婆媳共居一室”,或暫時,或長期。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孩子”。可是,往往我們的初衷是“為了孩子”選擇婆媳相處,結果也是“為了孩子”鬧得婆媳分離。會做人處事的,彼此心知肚明,相安分開;無法相容的,最後鬧得雞飛狗跳,離婚收場。
有一天在街邊,恰巧碰到林子,許久未見,聊著聊著便又聊到了孩子的話題。她感慨地說差點就撐不下去了……林子的婆家在市中心,房子不大,地段卻很好,社區對口的幼稚園那可是機關幼稚園,有多少人想削間尖了腦袋進去。毫無疑問,孩子一出生,戶口也落在婆家,為的就是將來能進這個幼稚園。
這個城市,房價漲得令人髮指,林子的新家安在跨區,在城鄉結合處,離中心有段距離。我去過她家,挺舒服的,一百多平米,寬敞,亮堂,周邊也有一應的生活設施。但因為距離婆家過於遠,且市中心路段實在太堵,女兒養在婆家,來回不便。漸漸地,漸漸地,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林子也說不清是怎麼答應丈夫的,還是彼此默認著,就這麼搬到了婆婆家住下。六十幾平米的房子,上下三代人,兩室一廳,房間局促可以想像,生活不便也一目了然。我問她:“你這是住了多少年啊?” “差不多從孩子出生開始,直到現在上小學了,然後就回自己家。”林子說。
回憶起那幾年,她說自己差點得了抑鬱症。丈夫是婆婆的心肝,幾乎啥也不做,以前兩人在自己家生活,林子指使他做點家務,還勉強叫得動,雖然做得不用心,好歹也是在勞動。但是自從住到婆婆家,吃完飯碗一推,筷子一擱,就坐那沙發玩手機了。老公玩手機,公公看電視,爺倆邊看邊有一搭沒一搭聊幾句。那邊看電視,這邊林子給孩子餵飯,電視聲讓孩子吃飯心猿意馬,頓頓要發火。孩子委屈,大哭不幹,她心裡更窩火,一邊還得克制著聽公婆的數落:“小孩子家家的,她又不懂,凶她有用嗎?”
“你知道嗎?我給女兒餵飯,上半頓是在餐桌上的,下半頓一定是在電視機前。那時候,你不知道我心裡有多恨,我黑著臉,希望丈夫能理會,他完全就是豬腦子,還當著公婆的面指責我說‘莫名其妙,不可理會’。後來明確跟老公提出關電視,可他說那是他爸,他不好開口。”林子說,這只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件事兒,兩代人住在一起,如此這般林林總總的摩擦,多得數不勝數。往事一件件,堵在林子的胸口,壓得她喘不過氣。林子是我見過的那種比較識大體的女子,別人能忍住的,她一定是忍在心裡的,別人忍不住的,她也儘量忍在心中。但會忍,並不是說她就沒有原則,她就沒有想法。曾經與丈夫之間的很多美好消磨在了日間的爭執中。終於,當孩子幼稚園畢業,林子毅然搬回了自己家,孩子就讀當地一所小學。“可是,你婆婆家社區對口的小學貌似比你家門口的小學要稍好些啊?” “算了,再為了孩子讀書而堅持,恐怕散場的是我和丈夫之間的婚姻。”林子說。
與林子情況截然相反的是我阿姨家的媳婦——小珍。如果說林子是主動搬過去與公婆住一塊的,那麼小珍是被迫與公婆住一塊兒。當年阿姨家老房子拆遷,換了房票買了這一百多平的大房子。買房子的時候,阿姨壓根就沒想過要再給自己買個老年房,她是鐵定了心思要和小兒子住一起的。所以多餘的錢,也就四散著東一處西一處貼補給了大兒子和小兒子。買房子的事兒,是在小珍嫁進來之前就已經安排好的,所以小珍也沒的選。就這樣,房子是新房婚房,婆婆和媳婦共處了六年,矛盾積聚著積聚著,也爆發了。這次,小珍所幸搬回娘家去了,意思就是,婆婆要住著,她就不搬回來。
在我的印象中,小珍屬於話不多的類型,逢年過節地,兄弟姐們們在一起說說笑笑,她就支在一邊,很偶爾才發個聲音,以至於我們時常忽略了她的存在。也正因如此,我偶有幾次特意找話題與她聊過幾句,其實她也會講,只是不太會主動與人交流。這次怎麼會有這麼大動靜?小珍的行為讓我們都吃了一驚。雖然在阿姨的口中一直在數落小珍的種種不是:不會照顧孩子,不會做家務,不會賺錢……我相信問題一定是出在雙方身上的,後來也找機會和小珍聊了聊,其實在小珍的心裡也有一堆苦水。她說她其實沒想過要逼老人家出門的,畢竟房子也是老人辛苦一輩子賺下的,但這日子真的沒法一起過下去。小珍承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確實差些,也不太善於交際,所以一直以來,在婆婆的印象中,她就是個“沒用的媳婦”,擺不出檯面,拿不出手。時時處處,婆婆也總是明著暗著挑刺她,她也不止一次兩次看到她婆婆在外頭說起自己的時候,那種搖頭失望的神情。
“婆婆在外面怎麼說我,我權當不知道,可是在家裡,她真的像孩子一樣管著我,連洗個澡,用個水,都會被她嘀咕半天……” 平時不多話的小珍,這回估計悶壞了,也一股腦兒地向我訴說。阿姨的強勢,我也是見識過的,一人操家,一手包辦兒子的婚事,兒媳婦也是她當年自己選的。她一直以為小兒子沒長大,壓根沒把他當做大人來看待,越俎代庖,事事親為。孫子生下後幾乎從頭到腳都是她一人帶的,白天晚上都跟她,當然孩子對奶奶也親。在她的潛意識裡,她可以允許兒子沒作為,但絕不能允許媳婦也這樣。所以結婚沒多久,她就對這個媳婦越看越不順眼,曾攛掇過兒子離婚,誰知兒子這回硬了翅膀,沒聽媽的,她也無奈作罷。
梁子是結下了,小珍嘴上不說,心裡始終梗著魚刺。後來有了孩子,家庭的煩瑣事也越來越多,孩子漸漸長大,學會了說話,也成為了小話筒,孩子本無意,聽著卻有心,奶奶怎麼在數落媽媽的,一次次積壓在小珍心裡越來越不滿,而這次小珍失業在家呆了一段時間,婆媳兩人一整天共處一室,矛盾終於爆發了。
“我知道我文化不高,沒能力養孩子,也不太會教育孩子,可我也是做媽的,兒子一會說媽媽好,一會說媽媽壞,我跟婆婆再處下去,對孩子成長不好,夫妻倆人也相處不好。”小珍這次也是鐵了心了。胳膊扭不過大腿,據說阿姨最近自己在張羅租房的事兒,她之所以願意委屈,理由也只有一個:為了孩子好。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難處,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又搭上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和一個不作為的丈夫,我能理解林子說的那種壓抑感,那種下了班不想回家,回家就想帶孩子往街上溜達的感受。當然,我也同情小珍的處境。嫁了人,本以為有了自己家,結果時時處處還要被另一個生命以外的長輩管束,卻無法能夠像對自己父母那樣進行反駁的尷尬苦楚。
當初,林子是“為了孩子”選擇與公婆同處一室;如今,我的阿姨,同樣也是“為了孩子”選擇分開而居。他們都清楚,如果再“為了孩子”相處下去,這個家就差不多要散了。但在這場複雜的家庭關係中,我覺得她們還是比較明智的,在無法兼顧兩頭的情況下,以顧全“大家庭”為重,即便都是“為了孩子好”,畢竟孩子的成長,他更需要融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關係。很多時候,給孩子“內在的能量”,往往比給孩子創造“外在的條件”更為重要。
我們都在為孩子而奮鬥生活,但更應該為了孩子,先穩固家庭基礎。現實生活中,一定有婆媳和諧共處的典型,現實中也上演一處處的婆媳之爭,為了孩子,保持距離美,不失為最明智的選擇。
*歡迎訂閱,分享。如有相關育兒問題,請聯繫旺旺:hulucai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