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黃帝五果”,今有“現代五果”?
不少養生、營養專家說起合理的膳食結構,經常提及《黃帝內經》的排比句:“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翻譯成現代漢語的大意是:穀物主食是人的生存根本,各種肉類和蔬菜、水果,則是在主食之上作為增益、補充,不可偏頗。
不得不說,那些不被現代人當作正餐的水果,竟如此被古人看中,建議每天必吃。“五果”雖然在飲食結構中起不了主導作用,但勝在功能全面,在輔助五穀提供精氣的同時,又可輔助五菜疏通壅滯。上述平衡飲食的論述傳承至今,已有2400多年。
著名養生專家周岱翰教授認為,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黃帝內經》中的膳食調配觀點,也符合現代營養學所宣導的“平衡飲食”建議,仍不失為理想科學的飲食結構表述。
“黃帝五果”是哪五果?
“五果為助”中的五果究竟是哪五種水果?為什麼是這五種水果而不是其他水果?只能說在古代的農業文明中,交通不方便,種植不廣泛等因素,人們所能接觸的水果或許這“五果”最常見。而在《靈樞經五味》中有這個說法:“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正所謂“酸生肝,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辛入肺”,“五果”的性味與心肝脾肺腎恰好相宜,“五果”名號非浪得虛名。
我國“桃文化”源遠流長,神話夸父追日的“化為鄧林(桃林)”,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都是說的桃。用現代觀點而言,桃子不僅解渴,還是低血鉀與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療的主角。杏子品性溫熱,能有效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行氣活血。李子味酸,與話梅同理,能使胃腸蠕動,改善食欲,促進消化。至於棗子,許多女士例假之後都會選擇吃紅棗,全因棗子可以補血降壓,增強人體免疫力。糖炒栗子俘虜了許多人的“皇帝舌”不僅味道好,事實上,栗子不僅養胃健脾,是補腎暖身的佳品。
有沒有“現代五果”?
有觀點認為,從營養價值來看,香蕉、蘋果、木瓜、柑橘、檸檬可稱為“現代五果”。香蕉通便潤滑,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免疫力。蘋果富含各類維生素,可補充人體纖維質與各類微量元素,降低心臟病發病的概率。木瓜味甜,健脾胃,助消化,對胃疼,消化不良有著較好的食療作用。柑橘汁多味美,能緩解高血壓,防止腎功能喪失。檸檬含有高鹼性,止咳化痰,並有效地幫助肺部排毒。這一說法並未得到印證,權當一家之言。
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醫生陳永春說,“五果”中的“五”,不是數字中的“五”,泛指各種水果及堅果,什麼都吃,每天保證吃。俗話說,水果“上午為金,中午為銀,傍晚為銅,晚上為鉛”,說的是吃水果的時機。晨起時,身體胃腸功能蘇醒,此時吃水果容易消化;反之,晚上入睡之前不宜吃,因為鮮果寒涼,同時果糖與胃酸的過度發酵而引起腸胃不適。
以果入藥,輔調氣機
《本草綱目》對“五果為助”有這樣的解釋:“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輔助粒食,以養民生”。在五穀為養的食物支撐下,若五穀供應不足甚至斷供,五果、五菜以及五畜都可以作為補給。而“輔助粒食”,是說可以輔助五穀,為人體提供精氣。“疾苦可以備藥”,說明五果有保健作用,可以藥用。
養生專家認為,藥材的功能嚴格來說就是“調理氣機,以平為期”,五菜、五果在這一點上與藥材功能接近,從這個角度解釋,五果可以用來輔助五菜備藥。實際上,有些水果某些營養素含量較高較廣,比如稱為維生素C“發電機”獼猴桃,一個就能提供每天所需的兩倍維生素C。而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包括單糖與雙糖,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在食物不足時,水果還能提供部分熱量,增加飽腹感,緩解肌餓。食物充足時,食用水果則是平衡營養的重要手段。為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原則之一是,“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天天有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水果。
延伸閱讀:“五果”和“五菜”
(溫馨提示:你可以單獨將圖片分享給好友喔)
“五果為助”指的是這五種水果
▼
“五菜為充”指的是這五種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