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已經出掉的相機 Konica auto s1.6
去年夏天買了一台相機,Konica auto s1.6,柯尼卡的一款固定鏡頭大光圈旁軸相機。
Sony Nex3+Olympus 40/1.4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等以後有機會玩微單可以拿來改口玩轉接。這個邏輯現在想想真是有點奇怪,應該先買了微單再考慮買相機改口吧。所以,由於一直沒有買微單,也就一直沒有拿這個機器去改口,期間也諮詢了改口費用,兩三百。當然,機器的成色超乎想像的好,金屬機身,沉甸甸的手感,拿著把玩就是挺爽的一件事。
小米 Note,廣州紅磚廠
機子玩了一年多,陸續拍了三卷,上禮拜出掉了。因為現在 135 主要用 Olympus Pen Ft,小巧省膠捲,閒置下來的機子就想出掉。已經在新主人手上了,希望繼續給新主人帶去拍照和記錄的樂趣。開始看圖說話模式。
畢竟是 F1.6 的大光圈,拍一下花看一下虛化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是第一卷拍的,黃斑對焦還不是很適應,大圖看起來感覺對焦不太實。另外據我所知道的同類型相機中,最大光圈應該是 F1.4。
當時還住在廈港,離南普陀很近,只要有新的相機或者鏡頭都喜歡去南普陀拍照。拍照是我的興趣愛好,煩心的時候拿起相機出門走走,排憂解難;佛門淨地,尋求內心的平靜也藉以祈求能夠達成願望。
南普陀的早晨,銀髮蒼蒼的誦經老人。我也曾想有這樣平靜的時刻,拿著經書對著佛像,內心不起波瀾。可是生活的各種喜怒哀樂,總是激起內心的漣漪。
虔誠祈願,願佛祖保佑善良的人們。想起我媽媽,她總是虔誠祈禱我們身體健康,錢慢慢賺,身體照顧好最重要。
南普陀寺已然成為廈門旅遊的必去之地,雖然我已搬離附近住的更遠了。很久沒有過去了,有時間,再去拍照再去拜拜。
這開始應該是第二卷了。沙坡尾藝術西區,現在廈門運營比較好的一個文創之地,就在沙坡尾邊上。這一帶現在也開出很多新潮、文藝、創新的店鋪,藝術西區每週有固定的市集,有時候碰到主題的大市集人更多。我也去擺攤過,不過我不適合做生意,所以沒賺到錢。
只知道藝術西區,不知道何時發展而來,原本是做什麼,歷史已經過去,而現在的運營相信會越來越好。
這台大自行車算是西區裡比較標誌性的存在了,拍照那天正好碰到有些車子在展覽。
這是正好碰到一次復古市集,偷拍了一張攤主。
這條巷子是通往廈門手藝的,廈門手藝也是藝術西區運營的,原本一個朋友也在那弄了個工作室,那天本來去找他的。
這家咖啡店在沙坡尾附近民族路,我還沒進去過,那天去辦事經過拍了一張。老闆是我們隔壁村的老鄉,改天有空去拜訪一下。
現在住的地方,新老分隔如此明顯。
給老婆拍了一張,她一直嫌棄我拍的人像不好看。
這是開始第三卷了,那天帶著相機出去吃飯,期間發佈的閑魚資訊有人回復換機,我想著還有幾張沒拍完,趕緊拍掉所以就把鏡頭對準老婆了。
兒子大哭的照片也拍了不少了,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哭,看起來都是那麼可愛,每次手忙腳亂拿相機、對焦、測光、按快門,生怕錯過他大哭的時候,因為哭是最難擺拍的。
這張開始都是在廣州拍的,7月份組織廣州培訓,作為組織方我提早一天過去準備,第二天是學員報到的時間,安排好酒店我趁機跑到紅磚廠逛了逛。
海滄大橋。那天很早醒,拿著相機跑到樓頂拍了最後三張,下樓就把價格直接改低了,下午被人拍下,打包發貨。
那天的朝霞成為機子在我手上拍的最後風景。
現在手上沒有數碼相機,買膠捲、按快門、沖掃,最後再電腦上每一張看起來都顯得很珍貴,即使拍壞的,我也一直捨不得刪掉。也許這是膠捲的魅力,雖然面對稍縱即逝的瞬間有時候根本來不及拍,但是那些能被記錄下來的時刻也足夠我回憶。最後來一張和相機的合影。每一台玩過的相機,都會有一張人機合影,那也是一段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