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以為只有馬雲會造節嗎?孟薑女也會

年輕人玩的不少看起來很炫的東西,其實老祖宗早就玩過。比如裝神弄鬼的西洋萬聖節,其實我們早就有,而且還有三個。春天的清明節,秋天的中元節,到了這冬天,就是“寒衣節”了。寒衣節定在每年農曆十月初一,今年正好落到了西曆的10月31號和萬聖節狹路相逢,也是很有默契。

清明和中元更為大家所熟知。但寒衣節現在可能只有在老一輩人要給更老一輩人買紙錢的時候才會被提起。這個寒衣節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一說由孟薑女而起。大家都知道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長城,孟薑女去看他,沒想到竟然目睹了丈夫的慘死。孟薑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但你知道孟薑女去看丈夫帶的是什麼嗎?就是禦寒的棉衣。給生人的禦寒棉衣,卻只能做死人的妝殮,所以寒衣節也叫“送寒衣節”,民間流行燒故人的衣服,也就是取的這個意思。

寒衣節除了表達對亡人的哀思之外,其實也是冬天開始的一個先導。因為它跟另一個節氣——立冬挨得很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和自然的節律保持一致才能舒適健康。寒衣節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日照短了,也要相應地“早睡晚起”。要適當早睡,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

此時日夜溫差較大,應注意保暖,添加衣服也慢慢增加,其原則是以穿衣不覺寒冷為度,做到“無寒即已”,以逐步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有助於人體更好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冷的冬日。

冬季乾燥,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充足的水分,來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所以,應補充充足的水分以保證身體的需要,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口渴時再喝水,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了。最好多喝白開水,也可以多喝豆漿、鮮榨果汁等。

寒衣節之後的冬天,會多陰冷晦暗的天氣,飲食應以增加熱量為主,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冬天也是個心血管病高發的世界,為避免血液黏稠,應多食山楂、黑木耳、番茄、芹菜、蘿蔔等。一般天氣不好,人的心情也會不好,可多吃些氣味芬芳的水果,如香蕉、鳳梨等。此外,深海冷水魚類,尤其是肉食性魚類,如馬哈魚、金槍魚、鯖魚、鯡魚等,以及種子食物,如南瓜子、核桃、亞麻子、大麻子、芝麻、葵花子等,皆是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其5-羥色胺含量也相應較高,因此也是改善情緒的食物。

另外,北方這個時節都開始供暖,室內溫暖,而室外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很容易“上火”。冬季是一個收斂的季節,因此所有生髮的食物最好少吃,尤其是辛辣,如辣椒、胡椒、花椒等,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缺水。不過冬季適當吃酸性食物卻很有益處。

運動方面人們之所以感覺身體發冷,多是陽氣不足。中醫有“動則生陽”的說法,千萬不要因為天氣冷就窩在家裡不動,但也別太劇烈,別太勉強自己。慢跑、太極、瑜伽、羽毛球,等適度的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飯後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飯就躺下或坐下。

當然不論吃什麼喝什麼,心情好才是最基礎的,多曬太陽,多聽音樂,看看電影、讀讀書,盡情享受冬日時光,並期盼下一個春天的來臨吧。(文/張遠)

延伸閱讀:中國三大鬼節知多D

(溫馨提示:你可以單獨將圖片分享給好友喔)

清明節養生建議:清明時節,季節更替,人體也會出現很多的變化,此時應該保持心情舒暢,注意添減衣物,防寒保暖。清明節氣舊病容易有復發的現象,因而忌食“發物”,可適當吃一些寒性食物。

清明節由來

相傳清明是紀念春秋的介子推的。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弟弟重耳流亡,一道出奔的臣子只剩幾個,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一塊肉烤熟給重耳吃。

重耳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獎賞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起才猛然憶起,差人去請不來,晉文公去他不見,背著老母躲進綿山。有人建議放火,三面點火,留下一方,讓介子推自己出來。誰知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大柳樹燒死了。晉文公把母子倆葬在大柳樹下,把綿山改為“介山”,並把這天定為寒食節,全國每年這天禁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他伐一段燒焦的柳木做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一詞就是源於此。第二年,晉文公領群臣登山祭奠,只見老柳樹復活,他走到跟前掐下一枝,編一個圈兒戴在頭上,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中元節養生建議:由於中元節時期濕氣較重,因而要加強身體鍛煉,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防止濕氣入侵體內。可嘗試在家煮姜湯,將體內濕氣逼散而出。

中元節由來

佛教這一天為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盂蘭盆是印度梵語“倒懸”的意思,本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係,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一天,於是“盂蘭盆會”的故事與中元相融合,並加入許多中國化的元素,比如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元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地從萬物有靈論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寒衣節養生建議:略

寒衣節由來

每一年的農曆十月初一,謂“十月朝”,是送寒衣節,也稱冥陰節、祭祖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的人,稱為送寒衣。為免先人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是要焚燒五色紙,為先人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去溫暖。十月一、燒寒衣,寄託著後人對故人的懷念,也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又標誌著嚴冬的到來,因此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