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拋球之殤 | 問診發球動力鏈的面具

不一樣的網球哲思,與您一起發現網球之美!

一、拋球之殤:飄忽不定

雖然發球是我們可控性更強的技術,它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賽場形勢的左右,職業球員雖然也發雙誤,但那不是常態。很多網球愛好者糾結在平擊、削切還是上旋的技術要領及變化等細節上,練習發球時間不算短,但長進卻甚微,其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卻常常被會略——拋球。誇張的說是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拋球的一點點偏差都會影響發球的品質(力量與落點),因此拋好球就成功發球的根本基點。拋球出現偏左、偏右方、或高、或低的、靠前(通常拋球靠前的,網球距離身體遠,會打不到網球或發球下網而失誤)、靠後(拋球偏後,網球距離身體就近,肩關節和手臂的伸展一定會受到限制,一般會造成發球下網或出界)的問題。從空間上拋球應該是三維空間的問題,也就是球與身體的三維空間的干係(左右、前後、高低)。拋球不穩定直接導致球的位置偏離最佳擊球點,最終不能再甜點擊球、框擊中球、發力困難,發球失誤也就在所難免了。如果你擁有1米90的身高的,發對於你來說就輕鬆很多,普通大眾還是要認真面對這道難關了,在取得發球真經這條路上的八十一難的第一關就是拋球了,別小看那個重量57克左右的FUZZY YELLOW BALL卻在你如來佛祖的法掌之下常常不聽使喚了。

二、問診拋球:力量從哪來

流行的拋球看法:持球手臂放鬆,手指和手掌相互配合托住球,具體說是直臂由下到上垂直上舉,手指並利用手臂垂直的加速通過拇指、食指和中指拿球將球平穩、緩慢地拋離手指,換句話說就是手指利用手臂向上運動慣性將球豎直向上輕鬆拋出,手腕和手指不要用力。這一觀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拋球的軌跡問題,直上直下,我們都會質疑,《美國網球教程》提出了“抛物線拋球”,現將這一問題擱置以後在詳解(這些都是拋球軌跡問題);二是拋球的力量來源,我們可以看到手臂、慣性、手腕手指幾個關鍵字。問題來了,力量是來自手臂的力量產生的慣性,那麼手臂產生的慣性從哪來呢?

三、思考邏輯:動力鏈

動力鏈是由人體的肌肉、筋膜、關節和神經系統組成一系列關節之間相互聯繫而構建成的動作模式。人體作為多剛體系統的一個有機的動力鏈,任何運動效果來均自於所有鏈條的累積效應。由關節鏈與肌肉鏈兩部分組成的動力鏈,是人體的動力系統和日常訓練實踐中最為強調和重視的一類鏈結構,因為它直接關係著網球技術的完成、負荷效果以及運動效率等。其中肌肉鏈是由若干肌肉單位和肌肉群組成,是人體運動的發動機。拋球是整個發球技術鏈條的一個環節,拋球與其他環節是環環相扣的,或者所前面的環節為後面的環節做鋪墊或能量傳遞。我們為了獲得拋球技術的本質或至少接近它,就必須通過“正確的東西來尋找真實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是真正的理解拋球技術必須在其存在的真實情境中去理解。這樣我們便把拋球放在一個發球整體鏈條下來思考。照此看來,我們必須將拋球復原到其存在的前、後環境之中才能洞悉其密碼。拋球之前身體動作與之後的動作時發球技術的各個環節看成互相咬合的車輪,是一個精密的系統,一動無不動。

四、看圖推演:動力鏈的主從

上圖是小德的完整拋球動作,你是否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軀幹在腰部位置做了一個屈伸的動作作為拋球力量的啟動(前面有一個抬前腳的重心的轉移),類似蹺蹺板的技術,網球不是手用力拋出去的,類似於古代戰爭中拋石機的原理。

(一)髖部動力鏈為主

下面我們把上圖分開來分析,拋球的力量主要來源於髖部開合的主要動力鏈上的一環,大腿與軀幹的夾角由小變大,即先合後開(太極拳術語)。職業球員這一角度開合的角度因人而異,但都能從中看出變化的端倪。

這一動作主要是利用背部大肌肉群的屈伸做功將軀幹抬起,大家可以通過這下面這個方法進行練習(本文主要給網球愛好者提供一個練習思路,非答案與秘訣),我們可以通過掌握其中發力動力鏈的原理,進行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

(二)肩部動力鏈為從

髖部開合動力鏈將將產生的力量向上傳導到肩部,手臂以肩關節做一個鐘擺的離心擺動動作將慣性繼續向上傳導,類似於扇面打開的動作。到釋放點的時候,網球與手掌分開,但這時候手臂還要繼續隨著慣性繼續向上(我稱其為“隨拋”,這一動作有著很重要的生物力學意義,其中原因在發球的擊球部分再做詳細解釋)

通過後拋實心球是體會這一動力鏈的很好的方法。

小結:拋球是身體的整體協調運動,而非單純的手臂運動,主要是由軀幹於腿部之間開合(運動解剖學上稱為背部肌肉的屈伸動作)產生的力量傳導至肩部,帶動手臂作離心的擺動,也即是用手臂向上運動慣性將球豎直向上輕鬆拋出,下一期和大家一起探討拋球的軌跡涉及的數學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