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逛吃這些地兒,治癒等貨神煩(之二)

雙十一,下單倒是容易,到貨總是很難。催完發貨,催快遞。等,只能耐心地等!等著等著,只剩下煩。其實,坐在陰冷的屋子裡,一天查看好幾回物流狀態,不如走進初冬暖陽,跟著天天走街串巷的北青社區記者,去轉轉他們的推薦。連玩帶吃,都幫你想好了。到時候,你只會慨歎一天時間過得太快。什麼煩啊、怨啊,轉瞬即逝……在網上泡久了,到那些最接地氣的店裡逛一逛,你立刻就能明白,為什麼神仙也要經常下凡來走走。

如果說故宮紫禁城是北京宮廷文化象徵,那麼宣南文化正是北京市井百態的縮影。宣南文化自明清伊始,在民國期間達到巔峰。如今,想尋找書中的北平,宣南地區仍是個不錯的選擇。聳一聳鼻子,揚一揚腦袋,跟著久違的味道,循著排隊的人群,瞬間穿越到小時候。

賞舊貌:走在“更新”的楊梅竹斜街上

“這裡,就是民國的三裡屯。”大柵欄楊梅竹斜街的“模範書店”內,店主這樣說道。清末民初,隨著中國近代開放的西學東漸和漢人社會地位的提高。北京宣南地區成為民國時京城最開放的地方。今天的大柵欄中這種中西合璧的小洋樓建築如今還是比比皆是。

舊日的楊梅竹斜街上書局、茶樓遍佈,隨著大柵欄更新計畫的進行。一方面設計方儘量保全了舊日大柵欄市井的形貌特徵,另一方面重新製作的服務設施和精心挑選的商戶,讓這條街道充滿了活力。

亮點:青雲閣、世界書局、模範書局、兔爺張等

吃小吃:門框胡同的“一線天”

說起舊京城的繁華地段,有句俗語說得好,“東四西單鼓樓前,王府井前門大柵欄,還有那小小門框胡同一線天。”這條北起廊房頭條,南至大柵欄商業街的小胡同能夠跟舊京城幾大商業中心平起平坐,最大的賣點就是一個“吃”字。據統計,舊京城的門框胡同曾有著多達20余家小吃商販。今天依然名聲赫赫的老字型大小小吃“爆肚馮”、“羊頭馬”、“乳酪魏”當年都曾在門框胡同裡開店經營。

如今的門框胡同,依然是以餐飲為主業,狹長的胡同邊上餐廳林立。在廊坊二條,爆肚馮的前門老店在1985年恢復營業,老房內的爆肚馮如今由馮廣聚的兒子馮伏生打理。

亮點:爆肚馮、褡褳火燒、大酒缸等

逛市場:報國寺“袖口裡的交易”

錢幣、撲克、舊書、連環畫……凡是能想到的收藏,這裡幾乎都能看到。在明末清初,報國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書市,比琉璃廠書市還早許多年。“很多老藏家都是從德勝門過來的。”人稱“秤砣鄭”的鄭海生介紹道。地攤、瓷片十幾年來一直是報國寺市場獨特的風景線。

2015年以來,報國寺市場宣佈改造,將原來的地攤全部撤銷,“我們準備將市場還原成以紙質藏品為主的市場。”市場管理方工作人員說道。如今的報國寺市場比起以前“袖口裡的交易”市場中多了幾分雅致。

亮點:紙品收藏、連環畫

聽故事:空竹博物館館長和他的“非遺”故事

在廣安門報國寺西夾道內有一家北京空竹博物館。年近七旬的李連元是這家開在四合院裡的博物館的館長。作為北京抖空竹第三代傳人,在空竹專案申遺的10周年之際,他為參觀的客人講述空竹的歷史,同時也愛講述自己的空竹往事。

小院中,幾個展廳陳列了記錄空竹發展歷史、空竹申遺歷程的圖像展品。而館長李連元有時也會拿起空竹即興表演一番高超的空竹特技。

亮點:參觀免費、聽館長講述空竹的歷史和申遺過程、學習空竹

品佳餚:老北京心心念念的“本幫菜”

在宣武區白廣路內,一家從門臉上看去十分簡潔的店鋪“美味齋”曾是宣武居民們記憶中的一部分。始建於1956年的“美味齋”是上海美味齋飯莊在北京的“援建”,無論是5毛錢的白斬雞,還是今天的生煎包子蝦子麵筋。都已經成為老宣武居民津津樂道的區域美食。

如今的美味齋依然以經營上海菜為主。其中生煎包子每天來買的人最多。每天中午和下午,對外銷售的視窗前都會排滿來買生煎包的人群,其中不乏一買一鍋的“大手筆”。

亮點:生煎包、蟹粉獅子頭、菜肉餛飩。

玩民俗:胡同裡“最小的博物館”

93號院博物館位於大柵欄鐵樹斜街93號,號稱“京城最小博物館”,在宣傳民俗文化方面並不小氣。在老北京四合院內的博物館經常會請來民俗老師為參觀者進行民族工藝講解和表演,同時現場還可以參與制作一些民俗工藝品。

亮點:民俗手工藝製作 文/記者 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