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互聯網造車繼續沒戲?奇瑞新能源鎖定第四張牌照

在第三張新能源資質塵埃落定一個半月後,奇瑞新能源等來了自己的好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主辦、國家資訊中心支持網站—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上公佈了一則資訊,根據在網站上查詢到的資訊,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純電動乘用車專案的審批結果顯示通過。

看到又一個整車廠獲得電動車“准生證”,互聯網造車企業該著急了。互聯網高調進軍汽車行業,除了被嘲諷是“門外漢”、“野蠻人”外,就連生產資質都不容易拿到。目前已經獲得電動車生產資質的四家企業,除了長城花冠不是整車廠外,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以及最新的奇瑞汽車都是汽車圈的“老司機”,但雖然長城華冠不是整車廠,旗下的前途汽車也總是被歸為“樂視們”,事實上它卻是新能源汽車圈裡的老玩家。早在2007年,長城華冠就參與過薩博、北汽、長豐等傳統車企的電動化改造項目,2015年,由前途汽車自主設計研發的的K50亮相車展,樣車也已經生產完畢進入了測試階段,今年年初,前途在蘇州的工廠正式奠基,一期投資超過20億元,先期產能5萬輛。

雖然新能源牌照席位目前沒有限定數額說法,但在市場中,誰能占得先機誰就能發展更快,若遲遲沒有准生證,互聯網造車企業也許會因為難以量產而流產。目前車和家工廠奠基、樂視超級汽車工廠落址浙江省湖州市讓互聯網造車項目落地,不過,若是繼續等不到電動車生產資質,這些企業可能要以與已獲得資質的企業合作這種“代工廠”方式去實現量產。看起來生產資質是最表面的制約因素,但實際上製造環節是“互聯網造車”的最大挑戰,無論造什麼樣的汽車,無論在互聯網還是新能源的包裝下,汽車行業逃不開的是生產製造和銷售環節。若是不能克服這一問題,很多企業在未來將會面臨洗牌,最後消失在牌桌上,這才是互聯網造車“沒戲”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