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電影《驢得水》:讓話劇披上電影的包裝

一部直擊人性的黑色喜劇,從舞臺走向銀幕,經歷了近4年的時間,對於新三板剛上市的開心麻花來說,這不容易,對於這些勤勉的話劇演員來說,更不容易,畢竟在小鮮肉橫行的時代,能依靠自己的實力殺出重圍,還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但是《驢得水》拍得好麼?對於中國觀眾而言,9、10月份進入了喜劇荒的節奏,整整兩個多月,觀眾都在接受郭敬明的廉價CG、張一白的心靈雞湯和好萊塢的狂轟亂炸,或許這部電影讓觀眾有了“久旱逢甘露”的感覺。

雖然無法複製2015年《夏洛特煩惱》的盛況,但《驢得水》用一步一個腳印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影片為了製造符號化的刻板諷喻,中斷了所有人物的內在邏輯,讓故事變成了一出鬧劇。”《驢得水》中的人物性格轉變生硬,似乎只是為了牽強附會地表現主題。當然這些在戲劇中統統可以,因為戲劇發生在舞臺上,與觀眾之間有間隔,所以在表現形式上可以更誇張、更荒誕。

《驢得水》作為一個IP,改編成電影之後勢必會帶來更大的影響力,對開心麻花來說,或許這是一筆雙贏的生意。

撰文: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