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99%的人都不知道真正人參的區別方法!

勿以重量論人參

“七兩為參,八兩為寶。”這句話,是人參行業的一句“古語”。之所以說是“古語”是因為這句話所指的是野生人參,而非現今人工種植的人參了。

園參

這句古語中的“兩”需要特別的指出,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今的有所不同。當時“兩”與“斤”的進制為16。也就是說16兩為一斤,“八兩為寶”更是說的是半斤之重的野生人參。這也就為什麼形容兩件事,或者兩個人相差無幾會稱之為“半斤八兩”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但凡人工種植的植物,都會比野生環境下自然生長的植物要更加的“優質”。就比如野生的豌豆與我們種植的豌豆不可同日而語,人參也是如此。園參七八年的種植管理,就會有一部分半斤以上的個體,也不乏一斤以上的超大棒槌。移山參十五六年也會達到這個程度。而林下參在二十年左右才有極為稀少的個體會達到半斤左右的重量,這也要看人參的品種與外界因素了。

移山參

如果我們現在仍然以人參重量來論人參價格的話,實在是有失公平。因為野生人參,就是讓它生長百年基本上都不會過50g。因為人參隨著參齡的增加,參體組織會變得呈海綿狀。重量反而不會增長。這時候,我們注重的應該是人參的參齡,而非參的大小。

野生人參之所以與人工種植的人參(包括園參、移山參、林下參)有區別,那就是因為在自然環境中的外界因素對人參造成的自然脅迫。這種自然脅迫的程度越大,人參就越具備我們所說的野性,也就是野生性狀。這一點,儘管林下參是人工播種,然後自然生長,仍然無法與真正的野生人參相提並論。舉例來說,野生人參20年參齡有可能只有三四克重也是較為常見的,而20年的林下參由於生長在人工營造的野生環境之中,相對生長環境非常優越,大部分會在10-15克左右。如果管理得當,環境優越,又在十幾年的時候經過一兩次的掐花,那基本上都是在三四十克左右的重量。這麼一對比,我們還能以重量為一個衡量標準麼?

其實以重量為衡量標準沒有問題,而問題就在於一旦使用重量為標準,那麼“機智”的中國人就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辦法使人參增加重量。

 

林下參

例如:

園參在種植期間會使用農藥化肥,這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產量無可厚非。而在加工的時候,有些地區會製作成糖參,甚至增加“增重劑”。這就有失良心了,人參歸根結底是給人吃的,而不是擺設。

再說移山參,移山參基本上都是林下參或者野山參這種野生人參種源的人參移植到園參地中,然後進行人工管理。相對園參參齡較長,這從市場需求上滿足了人參對野生人參的需求。移山參施肥一般都是葉肥,基本不會使用根肥。但是有些地區,有些人參種植者,也會對移山參過量施肥。這就導致移山參參體過於臃腫,重量會特別的大的原因。

林下參在集安地區是不施肥的,第一是經營理念的問題,如果林下參形態不接近野生人參,那麼就完全失去了意義,更失去的市場售價的保證,在這一點上集安也成為了全世界林下品質最佳的產地。第二是氣候條件的問題,人參在集安生長的週期相對其他地區會少半個月至一個半月的時間,施肥已經成為完全沒有必要的無用功,懂人參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否施肥,更注重的是林下參的參齡。在其他地區隆桑對林下參施肥多少有所耳聞,但卻沒有親眼所見,不做過多評論。

野生人參

這麼看到來,我們應該對人參品質的評價做一個界定。假設:林下參十五年,正常生長的鮮參重量在15-20克,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在這個重量區間的林下參在重量方面是最合適的。而超過20克或者低於15克則相對有所欠缺。是土質過肥導致長得重量過高,還是因為土地貧瘠,生產出來的林下參重量不足,這都是一切客觀因素。

但是品質高於這個標準過多,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有施肥的嫌疑?當然,這是一個整體評估的標準,如果說十五年所有人參都是15-20克,有一支林下參卻達到了半斤重,這就是一支奇貨。“奇貨可居”的道理大家都懂,這樣的參,是個別情況,而非整體情況,可以分開而論。

總之,如果不是購買這種超出常規的“奇貨”,大家在購買人參的時候,應該理智一些。切勿盲目認為大的、重的就是好的,反常必為妖。或者是奇貨一般的“妖精”或者是人工因素造成的“妖孽”。這就需要一個理智的消費頭腦來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