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有“棗”,青春不老
棗是中國的傳統滋補品,民間相傳有 天天吃三棗,一輩子不見老。五穀加小棗,勝似靈芝草,要皮膚好,粥里加紅棗”等等這樣的鄉俗俚語,這些都表現出棗的保健功效。據傳在很早以前,
在河南淇縣的一個小村裡,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姑娘,名叫青姑,但依然長得亭亭玉立,"
如處子"。原因就是她平常愛吃當地生產的一種無核棗。這就體現出棗對養顏的重要作用。中醫認為棗可以養血、益氣、安神、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常將棗用於補氣補血的藥方中。
紅棗的維生素C 含量居百果之冠,比蘋果、桃子高80~90倍,比梨高140倍左右,被譽為“天然素C丸”。
《本草綱目》中提到:紅棗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另外,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等礦物質,能促進造血,防治貧血,使膚色紅潤。加之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P和環-磷酸腺苷能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晰細膩,防止色素沉著,達到護膚美顏效果。由此,我們便能看出“天天吃三棗輩子不見老”的俗語不無道理。
“相傳秦始皇外出遊獵,當他站在一棵棗樹下服苦藥時,突然,秋風刮落了一顆紅棗,剛好掉進他的藥碗中,他想:“棗自天降,此乃天意”。於是,他轉怒為喜,開始用藥。這時,他明顯感覺藥湯的味道大變,喝完藥後,覺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湧動,大有開始返老還童之感。御醫看在眼裡,記在了心中。自此開始,每每用補藥,必定加棗。此方也很快在社會上傳了開來。”從這個故事就反映出棗具有緩和藥性的作用,倘若在一些藥性猛烈的方劑中配入紅棗,可以緩和藥性,以免峻烈藥物傷人正氣。
其實棗的養生之道遠不止如此,在歷代藥籍均有記載關於棗養生的事蹟。隨著人類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棗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在眾多棗的品種裡,尤其能彰顯這一要素的就是著名的老駿棗,它有樹齡越長,結果越小,營養越高的特點,被譽為養生棗之首。根據眾多古樹記載和民間傳聞,棗的養生功效都被一步步證實著,同時更映射出了“人生百年,百年紅棗”的民俗觀點。
作為中國五大果品之一的棗,與民俗風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韓非子》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杆莊稼”“木本糧食”之一。
從種棗、到變著法的吃棗等等事例,都表達著各省各地對棗的深厚情感。棗在我國廣大人民的心目中象徵著幸福、快樂和吉祥。民間各種重要的喜慶禮儀上,紅棗總以代表吉兆而出現。如:新當天,娘家人要往床上撒一片紅棗,渲染喜慶的同時,祝福著一對新人能早生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