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大隱於市的麵館弱爆了,這家地下室麵館獨樹一幟

成都,作為美食之都,有太多耳熟能詳的大小餐館,有各色美食紮堆的美食街。這些美食和餐館的背後,是為之付出努力的老闆、店長、廚師和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員工。

有些店,一直開在不太為人所知的小街,

有些人,一直持之以恆做著好吃的東西。

像朋友一般閒聊,分享某家店和某個人的故事。

“成都伙食”特別推出“小人物,大故事”系列,一同走進餐飲人的世界,聽他們訴說美食背後的故事。

作為吃貨天堂的成都,做的麵筋道彈牙絲毫不遜於北方麵食,同時加入了川味特有的鮮香麻辣,擔擔麵更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成都市井巷陌裡有著不少地道的老面店,這些niubility的面店大都開了二十年。每一家都各有特色,征服了挑剔的成都人民。

在越來越講究裝修裝飾的今天,逼格似乎成了一家餐廳好與否的重要標準。然而,那些真正的蒼蠅館子有意無意都在反其道而行,即便是在並不好找的巷子裡,也依然生意火爆。成都不乏這樣的老面店,但要說開在地下室的,可能也僅此一家吧。

“老六面店”現址在紅旗超市總店旁邊,即提督街中國銀行背後,遠遠只能看見一塊破舊的店招指示牌靠著電線杆。

酒好不怕巷子深

順著路標走過來就能看見“老六面店”這個不算太小的店招,走近點便可俯瞰這個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面店。地下室的空間十分寬裕,比較寬敞的操作間,可以擺放20來張桌子。

地下室門口的招牌

還沒到飯點時間,店員把這裡也收拾得整整齊齊

老闆娘張姐說,麵館開在地下室,條件是有點簡陋,但是清潔衛生從來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不管是廳堂還是廚房,都要經得起檢驗。每天的澆頭都是單鍋炒出來,每次一炒就是一盆。

老闆娘說,這間“地下室”麵館已經十年有餘了,但最初並不是在這裡,而是一街之隔的大牆西街。

“老六面店”並不是一開始就在地下室的,而是在距離一街之外的大牆西街51號,那也正是當年老闆夫婦住家的地址。老闆姓黃,家裡八姊妹中排行老六,街坊都習慣稱黃老六。

夫妻二人當年都是電氣開關廠的職工,後來廠裡經濟效益不好,兩人便決定出來做點小生意。當時第一想到的也就是開麵館,成本低風險小,自家的住宅正好是臨街的平房用來做店鋪,賣點成都人常吃的家常面。於是,1990年九月,“老六面店”就開張了。

老六面店老店斜對面的大牆西街街口(圖據網路)

90年代的大牆西街,臨街有不少黑板鋪,每天都能看到木匠在打磨木材。緊挨著的是勞動人民文化宮,與中山街(如今已不復存在)的茶館毗鄰,也算得上是一條繁華的小街。

由於那個年代商業還不發達,花椒、海椒、豆瓣這些原材料更多都是自家製作,但卻將這樣的標準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日復一日的生活與經營,轉眼就是15年時間。隨著城市改造,大牆西街的平房也迎來了拆遷。都做了這麼久了,突然要搬遷該去哪裡找鋪面呢?沿街已經陸陸續續有很多館子和店鋪,租金也不便宜。

2006年,幾經周折,終於在紅旗超市旁邊的物業找到了一間鋪面,這裡被中石化(現為中國銀行)大樓完全擋住了視線。老六夫婦二人心裡也很忐忑,開在這裡真的會有人來吃嗎?

然而,現實不得不使他們儘快將鋪面開出來。於是,便有了這間地下室面店。但讓二人驚喜的是,面店重新開業生意就一直火爆,搬遷和位置似乎並沒有帶來負面的影響。

飯點時間基本上都是滿座

回過頭來看,恰逢彼時太升南路手機生意紅火得一塌糊塗,周遭上班族越來越多。由於店面更大,生意就又上了一個臺階。張姐說,全靠著許多老買主的口口相傳才有了“老六面店”的今天。每次來都一如既往的點固定的口味,固定的分量。二兩牛肉,或三兩雜醬。

對於老主顧而言,在這裡吃面已經成了習慣

飯點時間老闆幾乎一刻都不停歇的在點菜和收錢,還要幫忙上菜。稍微不忙的時候,碰到老主顧來了便會坐在一起拉拉家常。這20多年來,這裡的常客有天天泡茶館的老成都,有90年代炒金銀珠寶的哥老關,有銀行門口的收外幣的川川兒,也有做手機生意的……

老主顧也伴隨著麵館一路走來

最早,面店只有排骨、牛肉、雜醬和脆紹四種家常面,這也算是成都老派的面系。排骨面選用上等的中骨,不多不少三大坨蓋在面上。而現在深受食客喜愛的酸菜肉絲麵、回鍋肉面這是新派。

回鍋肉

面面分量均勻,不會覺得多了膩人,也不會因為少了沒吃過癮。

豇豆面

綠色的豇豆配上粉色的泡菜末,口味和顏值俱佳。

酸菜肉

絲面個人打了高分,酸菜酸度適中,綿軟,肉絲有嚼勁,分量算得上實在。

手工水餃都是每天早上現包出來

內堂的牆角整齊的擱著一排很大的泡菜罎子

不同口味的面的食材整齊的擺放在架子上,簡潔而高效。

如今,老闆娘獨自經營著這家已經開了26年的“老六面店”,她說這裡的員工基本上都是跟著一起幹了十來年的,像親人一樣。十多二十年時間一晃就過了,好像每天都是一樣的,只是感覺自己變老了。

對於面店的經營,她說這麼多年做出樂趣來了,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早上醒了就到館子裡來做事,賣完又收攤。至於還要做多久,到油盡燈枯那天吧。采寫 | 大頭蔥小人物,大故事美食背後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滿載著大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