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電動汽車為我國零部件企業帶來新機遇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視窗期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期。2020年之後,隨著補貼的退出,外資、合資品牌將會發力,屆時留給國內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時間並不多,未來5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期。
我國將電動汽車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得到了包括汽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電力等相關行業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回應。經歷導入期的磨煉之後,企業逐漸找到了感覺,看清了機會和前景,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公司發展戰略的重心,很多企業已經由“試試看”轉向了“鐵了心幹”。短短幾年,我國的電動汽車產品已經從燃油車改裝走向了正向設計。2015年以來,已經有10餘家企業發佈了電動車發展戰略,比如上汽的“綠芯”戰略、北汽的“衛藍計畫2.0”戰略、吉利的“藍色吉利行動”計畫等等。

而電動汽車的發展也為我國零部件企業帶來了新機遇,能否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提高核心競爭力,重新定位自身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地位,是各大企業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首先,零部件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巨大市場。在汽車產業鏈中,整車與零部件處在不同的位置,整車是品牌企業,面對最終用戶,競爭最為激烈。而零部件是中間產品,它面對的是多家整車企業。目前,一輛車的成本中,外購零部件要占到一半以上。因此,汽車零部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只要汽車市場的總體狀況沒有大的變化,零部件市場就會相對穩定。因此有人說,寶馬、賓士如果離開了博世可能要關門,但是沒有了賓士、寶馬,博世卻不會關門。
其次,很多零部件都是密集型產品,汽車大量的核心技術都在零部件領域。從100多年汽車產業發展的情況看,正是零部件企業在技術上的一次次突破,推動了汽車產品水準的提高。比如,防抱死刹車、子午線輪胎、汽油噴射、安全氣囊、GPS導航等等,都出自於零部件企業的創新,某種意義上說,整車企業對零部件有很強的依賴性。
如今,燃油車的零部件板塊已經被固化,而電動汽車正在深刻改變著整個零部件體系,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機會。比如,電池、電驅動、電控方面所涉及的硬體和軟體,轉向助力、空調等功能部件的電動化,車身輕量化設計的新材料、新零部件和新工藝,充電設施涉及的電子電力,自動駕駛涉及的感知傳感元器件、操作執行器件以及計算資訊傳輸、導航、防碰撞等所涉及的硬體和軟體等。特別是電動汽車的智慧化到最終的無人駕駛,擴大了整個零部件的範圍,零部件的概念和範疇正在改變。而這些領域幾乎都是空白,技術的壁壘尚未形成,技術路線還有多種選擇,存在著巨大的創新空間,給新的進入者提供了眾多的機會,也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最近,英特爾公司並購了一家以色列的高科技企業,這家企業研發出一種基於視頻的軟體,在無人駕駛中用於巡航和防碰撞,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英特爾公司為並購這家企業花了153億美元,也就是說,與汽車相關的配套零部件一旦有了新的突破,就會具有很高的溢價能力。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在產業發展中處於跟隨地位,一直處在拼價格的困境中,導致的結果是利潤率非常低,低利潤率又使得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專注於再研發,所以在低端產品上徘徊很多年。
但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零部件方面的新需求,目前還沒有形成壁壘,要改變我國零部件產業的困境和發展狀態,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我們應當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出自主技術的產品,從而提高溢價能力,獲得高收益。
因此,電動汽車的發展必須要汲取燃油車發展的經驗,絕不能走技術空心化的道路,面對新的形勢應該持續加大零部件創新和研發力度,零部件不僅必須要與整車同步,而且必須有超前的技術準備,這一點非常重要。現在中國缺的恰恰是具有技術實力、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應當也必須成長出一批高水準的、具有競爭力的零部件公司。目前,萬向、福耀玻璃等企業已走在前面,而後起的寧德時代、精進電機、科力遠動力、匯川技術等眾多企業也正在躍躍欲試。
不過,我國企業也要認真提高零部件產品的品質。汽車是一個高價值耐用品,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零部件企業要用科學嚴謹的流程保障產品品質。按照“中國製造2025”的路線,首先要在關鍵環節實現自動化,減少人對品質的干預,目前電池等一些產品供不應求,有些產品為了短期利益追求產量、放鬆了品質,這是非常危險的。最近,高田安全氣囊召回事件再次證明,品質上的“差不多”是絕對不行的,品質管制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品質這個坎過不去企業就沒有希望。我們應當抓住當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重建的機會,做強、做大零部件企業,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