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Fintech可以阻止下一場金融危機嗎?
本文譯自《福布斯》,作者為Nikolai Kuznetsov,以色列金融分析師和資深交易人員、導師。
當涉及到發展新的金融科技時,有人會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文藝復興時期。這些新的金融科技,俗稱Fintech,包括比特幣、區塊鏈以及更多涉及支付和貸款的主流概念。事實是,這些新技術正在改變金融格局。Fintech的主要好處本質上是讓各方有一個更好的交易,不論是意味著更低的費用還是更高的儲蓄利率和更低的借貸利率。但不僅如此,新Fintech技術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好處被輿論忽視了。
是的,我就是要談談P2P借貸模式。與每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一樣,尤其是在金融行業,P2P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被嚴厲警告它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巨大風險。然而矛盾就在於,P2P貸款銀行模式實際上可能有能力預防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發生。
距離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過去已超過7年,但全球銀行體系仍在努力恢復當中。然而,隨著美國住房價格再次上升,且抵押貸款利率接近歷史低點,另一個信貸泡沫正在釀成中,而這一次,不止是在美國市場。到目前為止,各國努力防範另一場危機的措施集中於實施更嚴厲的法規。但是,當前銀行系統有一個重大缺陷沒有妥善解決,而這事實上在P2P貸款中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傳統銀行 Vs P2P
在目前體制下,銀行家不會拿自己的錢冒險,相反,承擔風險的是完全是的儲戶,也就是銀行的儲戶。在極端的情況下,當銀行環境惡化時可能就要政府來買單。而至於銀行家,他們自己則牽涉到極少的利害關係;事實上,他們承擔風險的意願常常意味著豐厚的獎金。銀行家們絕不會拿自己的儲蓄或養老金冒險。這是真正的問題,當他們可獲取利潤巨大,而損失風險極小的情況下,專業人士將如何代表其他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制定低風險策略?事實上,次貸危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不能指望他們採取最積極的行動方式。
那麼,P2P貸款將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事實上很簡單。在P2P借貸中,放款者是個體,決定將錢借給誰的人也是個體,做出風險評級的人也是個體。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2008年我們的銀行系統就建立在P2P貸款上,再與當前的銀行系統進行比對會是怎樣的?如下表格,我們將評價房價的Case-Shiller房價指數與
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進行比較:首先,公認的是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要比次級抵押貸款的低得多,然而,這仍然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一個基準;其次,雖然它被稱為“次貸危機”,但事實上是整個美國房地產市場在此前就是很大的泡沫。
繼續來看,有趣的是,房價大幅上漲,其速度遠遠超過抵押貸款利率。換句話說,房價上漲,但銀行沒有收取更高的貸款利率。所以現在可以合理地認為,這就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一個要素,而且這將被證明是真理。(另外,在P2P貸款中,低利率風險不會回滾到儲戶中。)
現在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放貸的不是銀行而是個人,那將會發生什麼呢?個體放款者(也就是儲戶)將面臨一個選擇:買房還是借錢給別人買房。如果房價上漲速度更快,投資者將要求更高的P2P放款利率回報(而不會像當前那樣反而降低利率);這就可能意味著房價無法飆升到一個泡沫,因為有個人投資者放款的P2P抵押貸款市場會讓抵押貸款更加高成本。從本質上講,這就是一種供給需求平衡的力量。
當然,每一個優勢都會伴隨著劣勢,這就是風險將從機構轉移到個人儲蓄者/放款者。而這正是Fintech行業仍然需要努力的地方。一個有效的系統應該可以讓投資者有所途徑去確保其投資遠離違約的風險。或者也可以有一個系統,規定借款人提供資產作為抵押品——特別是如果我們希望P2P貸款會發展成P2P抵押貸款的時候。然而,儘管存在所有這些挑戰和風險——P2P的優勢也是無法掩蓋的,它是唯一可以讓信貸成為更負責任的金融行為的模式——一種可以設計來幫助避免未來市場泡沫的更優的銀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