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寶寶這麼可愛,你怎麼捨得打針?

早上看微博,發現了這幾張圖片,覺得特別有意思:

1歲的他遇到打針時的情景

3歲的他遇到打針的情景

5歲的他遇到打針時的情景

很應景,似乎孩子遇到上醫院打針都是這個情景,有的孩子進了醫院,甚至都沒有開始打針,就已經控制不住自己開始大哭大叫,要回家等等狀況。

但是,我在醫院也見過面對打針很乖的孩子,雖然很害怕,但面對護士和醫生都很從容,會哭但不是大鬧,那種大鬧確實讓我們家長招架不住,所以今天就來總結一些經驗。

孩子為什麼怕打針

一、自然反應

像與生俱來的人體反射一樣,像小寶寶生下來就會吸允反射,緊接著他們守到驚嚇也會有驚跳反射,所以,疼痛在寶寶身上會有自然的條件反射,讓他們害怕。

因為打針不管在胳膊上還是屁股上都會疼,這是一種自然的條件反射。

二,心理反應

但相同程度的疼痛,但比較小朋友玩耍過程中不小心跌倒的疼痛,打針更容易讓孩子不能接受,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也許是家長的無意識渲染,也許是孩子內心的恐懼感造成的。

三,家長的影響

家長帶孩子去打針,孩子生病去打針,媽媽的表情的情緒都在影響這孩子,記得小元寶第一次生病,三個月的時候,發燒,醫生說需要抽血化驗,醫生幫他抽血,我就抱著他哭,控制不住自己,我感覺我比懷裡的孩子還要激動、心疼。

孩子小一點不太懂,大一點的孩子就能感受到了,特別是媽媽的態度最能影響孩子,能加劇小朋友對疼痛的感知。現代家庭的孩子都很寶貝,孩子只要不願意的事,父母也會跟著緊張,年輕父母又沒有十足的育兒經驗,對生病的孩子緊張異常,這種焦灼情緒會傳遞給寶寶,使寶寶更加緊張。

四,孩子的疼痛感比成人更敏感

大人在感覺疼痛的時候,會適當的控制自己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疼痛,但小孩子不會。

小朋友在打針的時候,會把疼痛集中在一個地方,越疼越想哭,就越害怕,所以下面有辦法教會家長怎樣幫孩子轉移注意力。

五,環境影響

有的小朋友高高興興出門,不知道自己是去打防疫針,看見醫院就開始哭了,就算不打針,他們也不願意呆在醫院。有時候壞境也會增加孩子的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害怕打針。

父母怎樣‘解救’孩子

一,提前告知

提前跟孩子說,孩子對很多事都是未知,家長要在這種遇到讓孩子不安的事,提前跟孩子說,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不管他多大都要說,像打針,像睡前關燈,像分床睡...一切讓孩子感到不安或害怕的事都要提前告知。

二,家長坦然面對

家長一亂,就真的亂了,家長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孩子打針害怕我們可以教孩子轉移注意力,也可以想辦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三,不和寶寶說假話

我們始終想著過完今天這一關再說,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去哄騙他說,“不疼”“再也不打針了”或者是“我們現在就回家”,往往孩子信以為真,等下次再來的時候就會更抗拒,當他們感覺到疼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媽媽都是騙人的。

重要的是告知孩子真實感受,給足安全感讓他們不要太害怕。如果情況不能好轉,畢竟維持現狀比情況變得更糟要好。

四,適當的獎賞

一個小小的針頭,大人看著都有點害怕,別說孩子了,很多人不是害怕打針還是害怕針頭,就像有密集恐懼症一樣,看見了就害怕。

很多人說不能用玩具或食物去誘惑孩子,可我不這麼認為,適當的時候,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去解決問題還是可以的,也可以以此鼓勵孩子的勇敢,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