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今年韓國的申奧片,只比大唐玄奘好一點

韓國今年參加角逐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

電影[密探]

終於可以看了

看完之後不得不說

小編有些失望

這明明就是一部略顯無聊的

韓國主旋律電影嘛

[暗殺]與[密探]同期拍攝。主旋律基調的環繞下,兩部影片獲得了相似的氣質。

然而,[暗殺]的精神與人、事息息相關,崔東勳摒棄大義的宣講,轉而用一場場暗殺行動來激烈渲染,以及兼顧到每一位角色的塑造功底,使整個故事無論是清晰度還是觀賞性都在高水準線之上,精神主旨反而更能直抵人心。

但[密探]在同時期歷史事件的包裹下,並不具備足夠的商業元素,臉譜化的人物、長時段的鋪墊,無形中削弱了血性的力量。

相比之下,幫崔東勳把故事講好的主旋律意識,成為金知雲講不好故事的首要元兇,在“不好”的層面,它的三宗罪,尤其致命。

第一宗罪:喧賓奪主

時間線上,[密探]早于[暗殺]。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義烈團的反抗運動到了關鍵時期,炸毀日本重要建築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

如此一來,就需要炸彈,炸彈在上海,需要義士們運往韓國京城,一路上有的是艱難險阻,圍追堵截。故而,團中領袖策反日本警察局長官李政洙的行動就此展開。

“密探”一詞,與歐式概念中的“間諜”類似。李政洙的設定很有意思,此人的立場值得玩味——原是韓國人,日占時期當了叛徒,義烈團運送炸彈,需要他的自我覺醒和幫助。

金知雲為電影起名“密探”的意圖顯而易見,希望通過整個故事,深刻塑造一個游走於正邪兩派,性格及心理上都充滿了矛盾的人物。

但實際上直到片尾字幕升起,導演都沒有準確矯正敘事的著力點。

影片礙於渲染主旋律的必要性,在大部分時間裡宣講的是義烈團成員與日軍的明爭暗鬥,重點在於群像的好與壞兩面,而非在大格局的洪流中,苦苦掙扎的個體,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片名的訴求。

第二宗罪:故作高深

近來,[我的戰爭]與[湄公河行動]均以更加商業的手法,為主旋律渡上了一層絢爛的外膜,以致該類題材或多或少掙脫了以往的刻板、冗長,開始變得不同。

但[密探]證明,韓國電影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影片前半段四平八穩的敘事充分解釋了它被選送至明年奧斯卡的原因,“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氛圍無可厚非,可金知雲卻在鏡頭處理上刻意烘托出一種高尚感。

這種不加掩飾的應試思維,使本片幾乎就要染上[為奴十二年]或[林肯]那般表面大義凜然,實則平庸之極的頑疾。

第三宗罪:急功近利

[密探]最好看的段落是,運送炸彈的金禹鎮等人在火車上與日本警官對抗的戲份。繼[釜山行]後,孔侑再一次登上了遠途列車,這一次車上沒有喪屍,卻迎來了某種程度上比喪屍更可怕的日本警官。

這個階段,李政洙已被義烈團成功策反,成為“雙面間諜”,所以在警官橋本的追捕與金禹鎮等人的反追鋪之間,故事被拉出了短暫的張力。

金禹鎮用計找出奸細的橋段,配樂、剪輯、節奏一改之前的頹靡,表現出了懺悔式的出彩,多個環節一起營造出的狹小空間的魅力,為影片加分不少。然而毀掉這個加分項的,依然是金知雲時刻不忘的主旋律意識。

在金禹鎮一行人到達京城,被日本方面大肆圍捕的戲份過後。結局時間就此到來,慢條斯理了大半段的金知雲似乎突然意識到,結尾需要再來次昇華。

於是關於義烈團全員被鋪、被施刑、被審判的情節,皆被幾組平行蒙太奇潦草交代,優雅配樂輔佐慘烈畫面的衝擊感是有,但簡單的一招聲畫對立並不能挽救節奏的失控與線索的混亂。

種種不足,導致影片結尾並未完全收緊,李政洙的密探形象終於是止于表面,烈士們為國捐軀的精神也隨著炸彈的引爆,消散無蹤。

我們當然要敬佩為時代、為家國獻出生命的勇士們。但犧牲背後的信仰是為了讓電影好看,而非一味宣揚自己的可貴,從而置一切法則於不顧。

[密探]的不足,導致戰爭精神並未完全融進每一幀影像中。未及預期的觀感襯托出的,是金知雲可歎,又可悲的創作初衷。

觀影貼士

1.本片是華納以100億韓幣(約6000萬人民幣)投資的首部韓國電影。

2.本片昭示著導演金知雲繼執導好萊塢電影[背水一戰](2013)後,時隔五年重返韓國影壇。

3.此前,孔侑已憑藉[釜山行]榮升“千萬演員”(參演影片票房之和過千萬)之列,為了證明自己戲路之廣,才參演了[密探]。

4.片中,李秉憲飾演的義烈團團長與日本員警有著精彩的對手戲,此次也是他與金知雲的第四次合作(前三次分別是[甜蜜的人生]、[好傢伙、壞傢伙、怪傢伙]、[看見惡魔])。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