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的美,不應就此斷代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西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 其實這種情況是源自明末清初,滿清入關時,實行極其嚴酷的剃髮易服的政策
因此造成漢服的斷代,可是漢服的魅力不因就此被埋沒於歷史之中
曲裾,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
不論是下擺寬敞的曲裾,還是楚風濃郁的漢代魚尾式“三繞膝”,都最能體現女子婀娜優雅。
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至東漢至魏晉南北朝,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曲裾
直裾,直裾深衣不繞襟,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
直裾指漢服剪裁中前後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襜褕是典型的直裾袍。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
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襦裙從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從戰國到明朝的兩千多年間,它的長短寬窄有些變化,但是其基本形制並沒有變化
到了明朝,襖裙女子著裝的基本款式 ,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襦裙,襖裙最後甚至取代了其他的襦裙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對比,漢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爭辯的優異性。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