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怎麼想,怎麼問,才算有邏輯的人?

【一】

為什麼有些人說話總是不知所云?

在一些場合,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有些人嘮嘮叨叨講了很長的話,聽眾卻如墜雲裡霧裡,正當他們極力想弄清楚發言者什麼意思時,他卻結束了自己的講話:“以上很簡單地發表個人的一點點看法,請各位多多指教。”

這個時候,聽眾席上往往會傳來竊竊私語:

“說了那麼長時間的話,不知道重點是什麼?”

“哼!簡直是浪費別人的時間,說話沒有條理性,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為什麼那個人說話會這麼令人生厭呢?原因之一就是說話缺乏邏輯,沒有歸納出所講內容的重點,讓人實在搞不懂他到底在說什麼。有些人雖然在自己腦子裡時很有條理,但說話時論據時常出現跳躍,語言表達不連貫,這樣聽者往往會不知其所雲。

如果我們在得出一個結論時,能夠把論據和邏輯思維結合,就可以使語言具有說服力,讓對方從內心真正接受我們的提議。

那麼,什麼是邏輯思考呢?

【二】

什麼是邏輯思考?

思考方式可以分為水準思考和垂直思考。

水準思考,就是對事物的整體做淺層次的分析。

垂直思考,就是對特定部分進行有深度的分析。

理工科人士通過學習理工類科目,往往養成了任何事都問“為什麼”的習慣。所以,理工科人士擅長垂直思考,但很多人都有視線狹窄的缺點。

而文科人士在學習時,更側重於宏觀方面的學習。這樣就往往導致文科人士更擅長廣泛淺顯的水準思考方式,而垂直思考方式則偏弱。

而所謂有邏輯的思維方式,是指首先進行整體上淺層次的水準思考,然後再進行有深度的垂直分析。水準思考可以幫我們看到事物的整體,然後找到重要的部分,進行重要性排列。一旦確定了重要的點,就可以運用垂直思考了。

比如:

在商業方面,我們需要用水準思考去分析新項目實施的可能性。然後按照先後順序,排列出幾個費用低,效果高的專案,運用垂直思考找出具體的專案方案。

【三】

邏輯思考有什麼好處?

所謂邏輯思考力,就是指建立邏輯思維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

①有利於明確想法,找到解決方案

如果大腦總是一片混亂,各種想法得不到整理,那麼就不可能進行邏輯思考,事情也就得不到進展。

無法整理出思緒時,就把它們都寫在紙上,這樣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的煩惱。將“目的是什麼”“想幹什麼”“怎樣做”這些問題列出來,進行整理。

一定要首先思考“目的是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只有明確了目的,才可以進而思考“為了達成目的,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接著就可以進行邏輯思考了。

進行邏輯思考後,就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明確化,將備選方案排序並對其進行分析,這樣可以使思維向前邁進一步,也可以擴大解決方案的範圍。

②有利於清晰溝通,說服對方接受

如果說理毫無邏輯,與關係親密的朋友也許能行得通。但如果是和不確定人數的第三者、不熟的人、公司的上司或同事說話時,則必定是行不通的。

在述說自己的主張時,只有受眾願意聽、願意看,才能聽得進去、看得進去。而運用邏輯分析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就更能使對方理解,對方也就能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③有利於提高效率,促進問題解決

請先看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通過邏輯思考發現原因,找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可以從實質上促進問題的解決。相反,如果尚未探清原因,就胡編亂造出方案,即使有多個方案也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邏輯思考呢?作家西村克己提出了以下四個方法。

【方法一】

遵循標準思考程式

①確定目標

首先要確定目標,把“究竟為了什麼”清晰化,以此作為出發點,才可以進一步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根本說不清楚到底在煩惱什麼。

要想把事做成,就要選擇正確、合理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率地把事完成,實現計畫。

②水準思考

確立了目標後,可以先用水準思考的方法進行廣而淺的思考,對事物有一個大體的淺層次認識。

如果不看清整體,就執迷於局部,那麼就無法認清自己身處的情況。

③垂直思考

把握了事物的整體構成要素後,限定了要點,就可以對其進行垂直思考,做深入的分析調查。

同時,在做垂直思考的同時,也不能忘了水準思考,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才最有效。

【方法二】

區分事實和判斷

你是否遇到過以下的情況?

自己把從其他人口中聽來的話不加分析地講給對方聽,當對方問到“是真的嗎”時,自己反而愣住了。如果這是事實,我們就會很有自信地表示肯定,但如果這是沒有根據的判斷,就不能說“是真的”了。

我們都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觀思考,主觀想法越多,判斷就會越來越背離事實。所以我們要能夠分析出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判斷。

事實,就是客觀的、能看見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

判斷,就是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摻雜了自己的主觀判斷,由此所得出的主張。也就是,判斷=事實+經驗+主觀意識。

比如,盒子裡面有三個蘋果,不管誰說,只要是說三個蘋果,就是事實。而“是三個看上去很好吃的蘋果”,這就不是事實了。到底好不好吃,不嘗一嘗是不知道的,而且每個人的味覺也是有差異的。所以,看上去很好吃就是“判斷”了。

【方法三】

用“前後比較法”來思考

問題一旦發生,為了探究原因,要把問題發生前和發生後的狀態進行比較。明確了前後者之間的不同,就可以弄清楚是什麼原因使得其發生變化。

比如,我們試著思考“一直銷量很好的A商品忽然銷售量下滑”的問題。

從上圖可以清晰地看出:正是由於這家新公司的加入和新產品的開發,導致A產品的銷售量大幅下跌。可見,把兩者的比較寫出來,就可以看到整體圖,便於整理我們的思路。

【方法四】

應用5個“為什麼”分析法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舉了一個例子來找出停機的真正原因

Q1:為什麼機器停了?

A1: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Q2: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A2: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Q3: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A3: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Q4: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A4: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Q5: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A5: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這就是知名的“5問分析法”。可見,多問“為什麼”,是提高邏輯思考力的關鍵。只有探究事物內部的原因,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

【拓展閱讀】

如何刷出你的最強大腦,你可以參閱以下書目:

①《學會提問》

該書被評為批判性思維領域“聖經”之作!(豆瓣評分8.5)

②《思考,快與慢》

該書受到著名經濟學專家巴曙松與知名地產商任志強的推薦。(豆瓣評分8.3)

③《你的燈亮著嗎?》

這本書沒有教人如何解決問題,也沒有大談深奧的方法論。相反,書中用了很多精心設計的幽默事例,啟發讀者去思考其中隱含的真實問題或機遇,很容易理解。(豆瓣評分8.2 )

④《金字塔原理》

該書常年名列各國暢銷書排行榜前茅。(豆瓣評分8.1)

⑤別做正常的傻瓜

這本書基於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決策學,又基於作者10餘年的管理教學經驗,幫你揭示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視無睹的決策誤區,並教你如何糾正。(豆瓣評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