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想必大家都見過這樣的鏡頭,古裝劇裡,炎炎夏日,皇帝的房間裡竟然擺上了冰塊,這並不是什麼腦洞大開的神鏡頭,事實上,在古代,不僅皇帝能在夏天用冰,一些王公大臣也能在夏天搞到些冰塊之類的消暑用品。

他們的冰塊是從哪兒來的?用冰塊怎樣消暑?製冷效果如何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用具: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即開始用冰消暑,那時,他們用的工具叫冰鑒。是用木制或青銅製造的箱子,大口小底,底部有直徑很小的排水口,可在冰融化後直接排出冷水,以供使用。

如何存冰?

從周朝開始,有專門負責管理冰的官職

“淩人”,每年 12 月、1 月都要帶領下屬到江面、湖面上采冰,封存在陰涼處的冰窖裡,配備樹葉等隔熱材料,以備夏季使用。由於保存環境、方法的限制,這些窖冰的三分之二都會在使用前自行融化,因此儲冰者需打好提前量,採集遠遠多於需求量的冰塊,才能滿足宮廷需求。

如何製造?

在采冰、藏冰、用冰等方面,清代都有其獨特的管理流程。

每年北京水道結冰前,要先放水

“涮河”,去掉水中的雜草。約到冬至時開始采第一批冰,待水面再次結凍之後再采第二批。如此反復,每年冬天大概能采到五批冰。

如何搬運?

為保證冰的品質,防止冰塊從窖口掉落到窖底時摔得不成樣子,窖內會設置專門搬運冰塊的冰板,待冰到了窖口,便將冰板一頭支在窖口,一頭支在窖底,形成一個斜面,讓冰塊滑下去,再由窖裡的工作人員碼放整齊。

早期的冰十分珍貴,更多時候只能選擇吹風消暑。

漢朝末年坐擁

“冰井臺”的儲冰大戶曹操,即常將冰塊作為珍貴物品賞賜給下屬。漢代長樂宮淩室遺址。

到了明清時期,冰製品就更普及了。以儲冰量最大的順治年間為例,官方冰窖的年儲量可達

208621 塊冰,乘以單塊冰的重量(約 100 公斤),總重可達 20000 多噸。即使在藏冰量最少的雍正年間,官方儲量也有一年 9000 噸左右。

清廷儲備的冰塊除皇室成員使用外,還對各級官員設置

“冰票”,憑票供應。不過,能憑冰票領到的冰數量極少,根本不夠使用,官員們往往還會到市面上去買冰。以下圖片為

清末北京各衙門每日應領冰塊數目。

冰的普及

不過,唐宋以前,冰塊過於珍貴,冰塊要真正走向民間,還要等到物質文明豐富的宋朝年間,民間采冰、藏冰乃至出售各種冰制食品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東京夢華路》中就記載了很多冷飲、冷食,如

“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冰雪涼水荔枝膏”、“冰雪細料餶飿兒”等,都以冰為原料或輔料,如“冰雪甘草湯”就是用甘草、砂糖等原料熬成湯後加入冰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