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個印度不夠 小米的目標是征服美國

近日,根據彭博社的報導,國產手機商小米雖然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遭遇連年下滑,但是可喜的是,2016年小米在印度卻實現了10億美元營收,國內接連遭遇滑鐵盧,而在國外市場卻節節生花,這對於小米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而且這背後值得我們去注意的是:這還只是小米進軍印度市場的第二年。儘管僅僅是挺軍進入印度市場的第二年,但是小米就搭上了印度總理莫迪推進“印度製造”計畫的順風車,不可謂站在了印度這個新興市場的智慧機風口。而且,重要的一點是,小米在印度所銷售的手機中有超過70%都是在印度本地生產的,不但將自己賺的盆滿缽滿,還順便解決了印度的勞動力就業問題,也難怪印度總理都對這個來自中國的品牌青睞有加。但是單單一個印度的市場對於小米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雷軍在接受印度《經濟時報》採訪的時候就毫不掩飾的表現出了自己以及小米的野心:小米希望把在印度的成功複製到印尼、俄羅斯、烏克蘭和越南,之後還將進軍美國市場”。

不但如此,雷軍還表示在經歷一些困難之後,小米過去故意放低了發展速度,目前的小米擁有充足的現金,因此不需要任何新融資。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凸顯出了小米現在不差錢的現狀。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所知道的是,小米自2015年初發佈小米Note之後,就開始步入銷量逐年遞減的魔咒,雖然小米挺近高端市場的夢想破滅,想通過千元機來挽回一局,但是2016年的小米似乎沒有走出銷量下跌的魔咒,衝擊高端無望,千元機市場又不斷被國產廠商中的魅藍和360等品牌不斷蠶食,以至於在2016年,小米已經滑落至國產十大智慧手機生產商的末端位置,曾經連年霸佔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冠軍的小米,到最後連自己的銷售份額都不好意思公開,看起來還是很淒涼的。

不過,“轉移矛盾”確實也是個靠譜的辦法,畢竟國內市場已經快到天花板了,沒有溢價能力、高端化屢屢失敗、被性價比套牢的小米在國內市場突破無望,轉而去開發沒有飽和的市場,其實這也是一些其他國產品牌的選擇。但是相比中興、華為這些品牌,小米依舊有一個先天的弱勢,那就是專利。而專利問題在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進軍途中,將會是最大的問題之一。

早在2015年,美國知名“專利流氓公司”Blue Spike向馬歇爾分院起訴小米大量產品侵犯其專利,這是Blue Spike在2015年初最新得到授權的專利。一同被起訴的還有在美國市場銷售小米產品的海淘平臺TOMTOP(深圳通拓科技);而在2014年的印度專利案中,小米最初因侵犯愛立信專利被法院禁售,但小米憑藉高通的專利授權獲得了部分產品的臨時解禁,因此專利訴訟並未扼殺小米的印度市場,這也是小米能在印度市場風生水起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美國市場,小米將面臨的不僅是“專利流氓”的圍追堵截,類似於蘋果這樣的3C巨頭也不會對小米掉以輕心。不是刻意挖苦小米專利儲備少,也不想諷刺小米技術研發實力弱,但小米想要在美國市場活得好,專利問題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簡單的說,小米現在和將來所面臨的專利難題,怕是高通“專利授權”不可能全部解決的,因為智慧手機這種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所涉及到的專利實在太過繁雜,高通一己之力無法全面覆蓋小米的專利困境,所以說,小米如果想要在美國市場一路走下去,專利一是靠買,二是靠保護傘,,三是花錢免災。至於自身研發,估計會太過漫長。當然也可以繼續“抱大腿”,比如說繼續尋求專利巨頭的庇護,像是穀歌,或者是最近跟小米關係很熱乎的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