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給老師送禮有沒有用?家長的答案竟是……

每年一開學,快過節,或者是考試前,90%的家長一定都會有這樣一個困惑:“是否應該給孩子老師問候下,是否要讓老師多'關照'下自己的孩子?”甚至會有家長焦慮:“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團長今天正好看到重慶青年報曾經做過的一份問卷調查,專門討論家長是否應該給老師送禮。對於這個問題,家長雖然摸不清送禮的實質性作用有多大,但普遍的看法卻是“至少沒壞處”……

到底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過半家長表示自己“送過”

這個在以前根本不是問題的話題,現在卻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最近,一位家長在自家的社區群內,就這個問題討論開了。有家長抱怨:“孩子還在讀幼稚園,家長給老師送的禮一年都要兩三千。”

沒想到一頓吐槽,卻引起了鄰居們的共鳴,有不少家長表示自己只能無奈跟風,有發誓堅決不送的,也有表示要看情況,“一點點小心意還是可以表示的。”

看來,“要不要給老師送禮”的確是如今的家長繞不開的話題。

重慶青年報曾經就這個問題做過一個網路問卷調查,從這1000多份調查樣本中,其實還是能窺見大多數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80.5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家曾經給孩子的老師送過禮物,而對於家長給老師送禮這種現象,79.53%的受訪者表示很普遍,身邊很少有家庭沒有給老師送過禮物。

而這個小心意、小禮物,也從一束鮮花、一點土特產……逐漸升級為購物卡、化妝品,甚至是“與時俱進”的微信轉帳。

在調查中,27.88%的受訪者給老師送禮選的是購物卡等儲值消費卡類,26.43%的受訪者選用的是較為傳統的煙酒類產品,甚至有8.74%的受訪者選擇直接送現金紅包……

給老師送禮真的有用麼?

儘管在這次調查中,多數家長認為自己曾經給老師送過禮,然而另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現象卻是:52.93%的受訪者坦言,根本就不知道是否起到了作用,但是,至少不會有壞處。

另外,有13.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送禮的作用能夠得到一些體現;其餘33.26%的受訪者則表示自己贈送出的禮品根本沒有體現出作用。

至於為何要給老師送禮物,家長們的心思也各有不同。有人是“迫於無奈”,有人是希望老師能給孩子更多的關照,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只是單純地想向老師表達謝意。

而成都在這個問題上也做了調查,其中33.3%的受訪家長認為送禮是尊師重教,理所應當。

總體而言,家長們的想法大致分為這樣幾大類:

“無奈跟風”型

“其實真的不曉得要不要送,只是看到別個送,怕自己不送老師會不理自家娃兒。”

“大家都送你不送,娃兒自己都要覺得不安逸。”

“我覺得送禮現在都已經成了潛規則,老師收了禮物,多少會對孩子更上心吧。”

“單純表達謝意”型

“其實我們送老師禮物也不是說為了討好老師,只是覺得老師確實辛苦,經常週末、過節還要在群裡解答問題,只是想表達下自己的心意。”

“孩子以前上課經常不專心,現在換了老師以後成績好多了,所以還是想感謝老師,也是想教會孩子感恩。”

“逼到家長送禮的老師應該是少數吧,多數還是家長自願的。我就送過老家的土特產,只是一點心意。”

“不能縱容這種風氣”型

“堅決不送,這種風氣就是應該杜絕,甚至強制禁止!”

“我們家的條件是送不起,而且孩子知道家長送禮也會有樣學樣,以後還咋辦?”

“現在很多請老師吃飯的,送禮的,一開始可能是心意,但是久了就成風氣了,要不得!”

高情商的家長

是如何和老師溝通的?

其實從家長的觀點分析,大部分家長送禮,是出於無奈,更是出於焦慮。焦慮自己的孩子在校得到的關注不夠,焦慮老師會不會不夠負責,焦慮老師是否精力不足以仔細對待每一個孩子……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和家長的關係便變得越來越微妙,甚至越來越緊張。這讓老師們對於這個問題也很無奈。

團長當然不是要宣導大家送禮,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衛道士”。畢竟,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送不送禮很大程度上或許是因學校的風氣而決定的。

但是,如果非要送禮,這依然是一件無比考驗家長情商的事情。

有位老師說: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家長,是送了一批書給孩子所在的班級,為班集體建了一個“閱讀角”,讓孩子輪流管理這個角落。這種禮物不僅老師不會反感,孩子也會因此更有責任感和自信心。當然,贈送書籍,並非是沖著孩子“被優待”的目的去的。

團長也曾經問過不少老師對此的看法,得到的回答大抵是: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老師,會因為家長沒送禮而懷恨在心,設計陷害孩子,也很少有老師會因為你送了禮而對你感恩戴德,令你的孩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除了個別極品教師啊。”

“平時多多配合老師的工作,日常溝通時多對老師說聲謝謝,發生矛盾時多多體諒老師的辛苦和不易……”

“有個家長費時費心費錢的給老師送了禮,最後卻沒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回報。然後心有怨氣,繼而把這種怨氣,表現在與孩子、老師的溝通中,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果。”

畢竟,送得了一時,送不了一世。與其將心思過度放在送禮這樣風險高、結果不可控的問題上,不如多花心思教好孩子。這或許才是給老師和孩子共同的禮物吧。

最後,團長要送上一份從成都的一些校長與經驗豐富的班主任老師那得來的家校溝通“秘笈”。

• 家長要為孩子的校園生活留一些私人空間

過度的關心不利於孩子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

因此,在溝通頻率上,家長私下與老師聯繫得太多也未見得是好事,而應該多留一些私人空間給孩子,尊重孩子的隱私。即便偶爾放學歸來,孩子可能悶悶不樂,家長也不要急於去干涉,孩子可能正在消化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自己找解決的辦法,一些自主處理問題的歷練是孩子的成長需要,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多加觀察。

• 支持理解老師的家長,孩子一般發展得更好

家長和老師之間都該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做到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家長和老師才會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這也是為什麼支持理解老師的家長,孩子一般會發展得比較好。

•不要只看表面,家長更要瞭解老師的意圖

作為家長,無論是接到了老師佈置的親子作業,還是需要配合老師完成的工作,都不要只看到這個“任務”,而更應該去瞭解這個“任務”背後,老師的教育意圖,瞭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什麼收穫了什麼,這樣家校之間的溝通才是更高效的。

不過,家長與老師之間如何做到有效溝通,減少誤會,也在考驗班主任的智慧,是否能夠想到一些有效的策略來與家長更好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