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成長從學會說“不”開始
作者:周漢民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的兩大開創者之一
“ 我們一手帶大的孩子,一直都很聽話的,突然從某一天起,就露出了“真面目”,有了自己的小主意,開始了與父母“對著幹”的歷程。
從乖寶寶變身叛逆淘氣包,是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嗎?這個過程中寶寶的心理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呢?”
乖寶寶為什麼變得不聽話了?
育齡段:1-2歲
1、 聽話是因為需要
寶寶從聽話變得不聽話,這表明他在成長,不管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孩子一歲以前,獨立能力有限,生活各方面都依賴于大人幫他們解決,生活經驗也很缺乏,所以大多時候只能聽從父母的想法。在孩子眼裡,父母相當於一種“工具”,很多他們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都可以利用工具來完成,所以必須與工具之間保持緊密的關係,這就體現為父母眼中的“聽話”。
2、不聽話是因為成長
孩子滿了2歲以後,生理上獲得了很大解放,也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自我意識越來越突出,並開始進入叛逆期,也就是父母所說的“不聽話”。實際上,這種不聽話的本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覺醒,不再事事聽從父母的意思,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為了證明自己的獨立性,孩子開始探索獨立的邊界。而最讓他感受到自己的獨立的,就是面對權威說“不”。孩子不聽話還有另一種原因,他們渴望獲得父母的平等對待,擺脫以前躲在父母懷抱裡的狀態,保持自己的意見。
3、認可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本身是好事,但是往往父母對孩子的依賴習以為常,覺得孩子需要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一旦孩子開始追求自我了,父母內心反倒落寞了,希望繼續被孩子所需要,形成了對孩子的依賴。在不少家長的心目中,“聽話”意味著孩子要完全遵循家長制定的規則,隨時聽從家長的要求。這種期望,很可能導致家庭教育過程中矛盾的激化。家長習慣為孩子安排一切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而且,不尊重孩子的發展需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只會讓孩子缺乏主見,養成過度的依賴心理,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主動調整心態,為孩子的成長感到驕傲,給與他應有的尊重和選擇權。
5、放手讓孩子前行
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必須在制定和實施規則時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密切親子關係,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以自我為中心的對孩子的“愛”,表現在教育行為上就是“嚴管”,其結果就是難以使親子之間產生情感共鳴,難免成為“怨恨”的根源,有時候適度放手,反而是最好的管教。 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養育孩子不是為了把孩子拴在身邊,而是為了讓孩子獨立,不管哪一天離開我們都能夠擁有自己個人的天地和生活,這便是父母的人生價值所在。當父母能夠理解到這一點,即使心裡對孩子很牽念,也不會在行為上做出影響孩子獨立發展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