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五年就玩完?液晶至少還能稱霸十年
自2015年開始OLED面板技術逐漸成熟,有業內人士曾經稱液晶技術或將在幾年內被OLED技術完全淘汰,也有非常多頭腦冷靜的同行,對此觀點不削一顧。誠然,隨著OLED技術的大熱,液晶技術確實會顯得有一些“過時”但真的如上述所說,液晶技術真的會在很短時間內就被取締麼?筆者對此持有相當大的懷疑態度。
液晶五年之內玩完?有理有據還能火十年
我們都知道,十幾年前,液晶顯示技術開始憑藉著當時的諸多領先於CRT電視的技術迅速侵襲市場,因為其體積小,能耗低,顏值高等各方面優勢的緣故,消費者群體對液晶產品喜愛有加,最終成就了液晶技術產品成為市場中十數年來的唯一霸主。
液晶電視輻射各個尺寸市場
似乎了暗合了“盛極必衰”的道理,液晶技術在霸佔市場十數年之後,最終也在產品形態上被OLED量子點等新興技術完全打敗,液晶技術還能有多少年好活,現階段誰都沒有辦法下這個定論,但筆者認為至少10年還是比較穩的,OLED技術更加先進,但是大家也不得不承認,更新更高的技術就代表著更高的成本,這也是目前液晶產品在市場中的最大競爭力。
OLED顯示技術剖析圖
有價格競爭力是一方面,但液晶始終無法擺脫它的諸多缺點,價格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令人減少對技術短板的重視,但技術的瓶頸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始終是無法忽視的,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的回顧一下液晶技術的兩大致命短板。
液晶技術“致命傷”大起底
● 物理特性造成硬傷拖影始終無法改善
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不同,顯示器更多的是靜態場景,比如文字工作、圖片處理和排版印刷等,只有遊戲體驗對回應時間要求較高。相比之下,電視觀看視頻的屬性意味著時時刻刻處於動態場景之下,因此液晶技術嚴重的回應時間原則上並不適合動態場景,所謂術業有專攻,液晶面板的種類也是這樣,市售流行的IPS面板動態相應時間不是非常理想,TN面板的產品在色准又有不同程度失真,就算是回應速度最有優勢的TN面板螢幕,也無法完全擺脫回應時間的問題帶來的拖影問題。
液晶電視回應時間弊端
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使用者抱怨液晶電視的畫面不夠流暢,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的電視產品尤為如此。說的深入一點,對於電視技術製造經驗匱乏的新型互聯網品牌而言,回應時間的問題更為突出一些。那麼?液晶技術為何會存在回應時間偏慢的問題呢?
液晶屏物理結構註定回應時間問題無法根除
液晶技術無論通過何種手段或技術,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畫面殘影現象,因為液晶分子偏轉排列需要時間,液晶分子偏轉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方式,液晶分子從接受驅動晶片指令到改變狀態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響應時間”,通俗一點說,無論多麼高級的驅動技術都無法改變液晶分子需要偏轉工作的事實,回應時間或快或慢,但不可能為零,因此液晶屏的殘影註定無法根除。
● 技術不論多成熟 漏光依舊存在
液晶材料本身是不發光的,需要借助背光源(LED發光二極體)才能正常顯示,過去採用CCFL背光系統,而近些年則流行LED背光系統,無論是過去的CCFL背光、時下的LED背光還是剛剛展露頭角的QLED量子點背光系統都不可避免的會有漏光。而OLED具有電致自發光的特性,這種硬性優勢要相比液晶的“光致發光優秀太多”因此在黑場下不會出現漏光現象,從而提高對比和畫質表現。
公認畫質絕佳的iPad液晶產品漏光清晰可見
OLED自發光的物理特性是最主要的原因,黑場顯示如同關機(電視LOGO可證明電視開機)效果,畫面的層次感、色彩的通透度、細節呈現等都是LCD無法比擬的。而需要借助背光源工作的LCD,無法實現純黑顯示,畫質表現也就受到了限制。
液晶電視的畫面受到背光源干擾,導致沖淡了色彩表現(左為OLED產品右邊是液晶電視)
OLED已經完全實現了電致發光,無需背光。因此色彩可以“原生”的顯示出來。而液晶因為LED發光二極體的關係,畫面明顯受到背光源的影響,就像畫面表面被蒙上了一層白紗,影響了畫質表現。換句話說,背光燈的存在不僅僅影響液晶產品的暗場表現,而是從頭到尾都對畫面造成了負面影響。回應時間是液晶技術動態流暢性的硬傷,而背光燈則是畫質呈現的硬傷。
敵人已成氣候 但更高清晰度仍需液晶支援
現階段的電視產品市場,已經呈現出了“三足鼎立之勢”,大熱的OLED與量子點技術二者自然不必多說,而鐳射電視也能憑藉超大屏的價格優勢在市場站穩腳跟。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出,最終能夠實現“電致發光”的技術都能對液晶技術造成威脅。而巨屏電視市場則被鐳射電視與投影產品逐步佔據,液晶在當下這個環境中將如何生存?答案就只有一個,更高的清晰度。
8K清晰度解析度示意圖
我們知道採用OLED技術的產品還無法做到80英寸以上的尺寸,解析度同樣如此,OLED目前能夠實現的4K解析度技術目前還沒有普及,而被稱為真正次世代的8K技術,以目前的技術手段在OLED身上根本沒法實現,每個像獨立發光,將圖元密度做的更緊湊,也不像看上去那般簡單,而液晶技術則不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是目前8K產品都以液晶技術為基礎的原因。
8K解析度還是以液晶技術為基礎
量子點技術被稱為是能夠與OLED技術比肩的未來顯示技術,搭載這個技術的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了一定規模,以三星為首的量子點陣營大軍,通過色彩等優勢也將傳統液晶駁的體無完膚,但鮮為人知的是,現階段的量子點技術還無法完全的擺脫液晶技術的結構,儘管顯示性提升非常優秀,拖影與漏光等缺點改善明顯,但從實質上來講,沒有實現“電致發光”的量子點技術,與液晶技術的原理從根本上來講,實屬同源,接著拋出我們前面的觀點:“最終能夠實現電致發光的技術,都能對液晶技術造成威脅”而量子點技術目前還不能實現“電致發光”,所以還不能對液晶技術造成根本的威脅,另一方面量子點產品的價格從目前來看,也不夠親民,畢竟是在體驗上對標OLED的技術。
總結:
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液晶技術在短時間內還無法被更高新的技術所取締,鴻海領頭駐鉅資在大陸的面板市場佈局高世代生產線,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觀點,總有人說OLED、量子點等技術取締液晶技術僅僅是時間問題,這個觀點沒有錯,但更需我們注意的是這個時間跨度究竟有多大,誠然,拋開基於投影技術的鐳射電視不說,OLED與量子點技術終歸是要出現親民產品的,但從他們之間的個體來看,OLED現階段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攻克,而量子點技術實現“電致發光”保守估計還需要3-5年時間,現在就放棄購買液晶產品,顯然是不夠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