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那個曾靠發動機稱霸F1的本田怎麼了?

[汽車之家 F1一級方程式] 可以說,今年的F1比賽對於邁凱倫-本田來說仍舊是災難的一年,甚至他們已經做好了在中國站被“血洗”的準備,因為MCL32賽車在需要考驗動力水準的上海賽車場幾乎沒有競爭力。面對如此境地,大家的眾矢之的仍舊是本田“孱弱”的發動機,這不是一個新話題,因為在三年前就是這樣,可是為什麼三年了還是這樣?那個曾經靠發動機稱霸F1賽場的本田怎麼了?

到底怎麼了?恐怕連本田自己也很難說請說。“我們把F1想像的太簡單了,其實這是非常難的新技術,這是我們的失誤”,前不久本田F1項目負責人長谷川佑介,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的單氣缸技術已經達到一個非常出色的水準,但如果我們把完全同規格的單缸技術轉移到V6發動機上就完全不奏效了,我們也對此非常的沮喪。”

是本田輕視F1了麼?如果這話放在2015年本田剛剛重返F1的時候說或許是對的。2015年,總的來說就是動力的不足拖了邁凱倫賽車的後腿,動力、動能回收系統、可靠性這3個方面都不足,阿隆索在日本GP正賽中的TeamRadio:“GP2 engine”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那一刻的本田,不禁讓人想到了他們最初進入F1時遇到的問題(PS:當然,這與當初本田為了生存進入F1,傾盡全力背水一戰的大環境不同):本田初次進入F1時使用的技術人員全部來自此前大獲成功的曼島TT團隊,以製造兩輪車輛的思維製造四輪世界最頂尖的發動機,就會出現此前從未遇到的問題,精心準備和測試的V12發動機,先是由於體積太大裝不到車架上,而後又比賽中遇到“迷の過熱”,前方參賽人員與後方研發人員不同步,以至於根本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當然,這在後期得到了解決。

但與初次進入F1不同的是,如今F1賽車上搭載的1.6L V6 Turbo動力單元(PU)是一套極為複雜的系統,具有內燃機(ICE),電動發電機單元動力(MGU-K),電動發電機組熱(MGU-H),能量存儲(ES),渦輪增壓器控制(TC)和控制電子單元(CE)等多個單元共同協作,面臨的挑戰難度遠遠超過當初遇到問題級別。

再加上邁凱倫BOSS丹尼·羅恩斯強硬的態度和“SIZE ZERO”理念,讓本田製造的發動機是所有F1發動機當中最緊湊的,很多單元被迫做到了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步,讓混動單元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不僅如此,本田內燃機的動力水準也與領先的賓士和法拉利有著30-40馬力的差距。

2015年的時候本田為了縮短與梅賽德斯AMG車隊的差距,制定了一個強化計畫,車體提升1秒,動力單元提升1秒,不僅僅是ICE,而是包含了TC,但是無論是發動機的輸出,還是動能回收系統,還是可靠性,無論是哪個都沒有達到目標。

在2016賽季,本田的PU“RA616H”在動力、動能回收系統、可靠性這3個方面都有了優化,讓車隊不至於在“0分”進賬,但開發的進度依舊遲緩。同時,發動機還出現了油耗過大的問題,導致動力根本不能全功率輸出。甚至從賽季後半段開始,本田就陷入了一個“無論怎麼努力也達不到他們水準的狀態”。是的,本田,或者說長穀川佑介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做。

2017 MCL32賽車動力單元RA617H的研發工作在2016年5月就已經展開了,這是一台全新的發動機,從一張白圖紙到研發製造,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說它基本上就是未完成的形態,包括加入的噴射點火技術,只是基本的先加到動力單元裡,甚至還沒深入研究過。

此外,本田預計在2020年將全面停止傳統發動機的研發,而轉向電動領域,現在本田內部已經有很多傳統發動機的技術研發人員被調至進行電動系統的開發工作。這也使得本田在公司發展層面上更趨於電動領域,這也間接導致了對F1發動機的研發不足。

這樣結果就是在2017賽季冬季測試時,各家車隊都在寬輪胎和新空力套件的幫助下狂刷圈速,只有本田依舊用最短的測試里程讓眾多記者大跌眼鏡,因為他們還在為動力不足的問題困擾。長穀川佑介甚至說出了“對不起兩位車手”的話,而“頭哥”阿隆索的一句:“所有彎我們都是全油門”聽著讓人心酸。

本田能做出優秀的發動機麼?能!在1983-1992年作為發動機供應商重返F1賽場的時候,為威廉姆斯F1賽車提供的本田RA164E、RA165E、RA167E發動機,讓威廉姆斯從從短短三年間從低迷走向了世界冠軍(1986、87年)。而後的幾年中,本田發動機成為了神話。路特斯、邁凱倫和特魯利先後使用本田發動機參賽。

而那幾年也是邁凱倫和本田合作最為甜蜜的階段,1988年在“車神”塞納的駕馭下,邁凱倫-本田車隊創造了賽季16站15勝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本田曾經依靠強勁的發動機連續6年登頂F1冠軍王位,堪稱傳奇!

但是,曾經輝煌無比的本田現在為什麼落到如此地步?全是本田的錯?不,邁凱倫也有同樣的責任,羅恩鄧尼斯的離開似乎也再說明著這點,邁凱倫集團對於邁凱倫賽車的支持也是一直不溫不火。不過這都不重要了,邁凱倫迎來了新的BOSS人布利爾,本田也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現在就看他們能否一起走到“正確的方向”上,重拾過去的輝煌。

本田或者說是日本,從不缺少打造精密發動機的能力,但或許他們缺少一些當初“挑戰”的精神和一些F1的思維。在世界最頂級汽車運動的賽場上,無論如何,我都盼望能夠看到這一亞洲車企的身影,只是希望他們能再好一點。(圖/文 汽車之家 郭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