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寶寶情緒失控抓狂?你一定沒有用對方式!

“兩歲兒常抓狂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用哭鬧甚至打人的方式來要求怎麼辦?”

“爸媽跟著抓狂怎麼辦?”

“當孩子胡鬧的時候,你們處罰嗎?”

“該要怎麼教孩子情緒控制?”

“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看著這些問題,我可以想像著當時的緊張狀態,以及爸媽束手無策的無力感,甚至隨之而來的更多情緒和爭執。真的是不容易啊!

其實兩歲兒的鬼吼鬼叫,在我們家當然也是習以為常。只要聽到“No”就眼淚秒掉,也是我兒子很厲害的招。他從小就演技高超,這種戲碼對他來說太容易,倒是沒什麼“戲劇細胞”的我們,得花點時間去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這個八點檔小生這麼激動。兩歲兒的瞬間哭叫更是很難忍受的事。有時如果沒及時處理好,爸媽的火也跟著起來了,那可是得花點時間才能恢復“我的家庭真可愛”的氣氛。這些,都是“兩歲兒家庭”的日常!

別太介意,再平靜的孩子都會有失控的時候!

所以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沒有這些鳥事的家庭~超級稀有!不需要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難搞”,或擔心這樣會有什麼一輩子毀滅性的後果。個性再穩定的孩子,也都會有抓狂的時候;再溫和的爸媽,也都會有“吼叫”的時刻。

如果家人之間找到互動的模式,孩子能學習到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氣氛很快能恢復正常,其實真的不需要太苦惱,一切都會過去的。

但如果這樣的失控狀況發生時,沒能控制好情緒,一把火燒起來竟然變成森林大火,孩子哭鬧的時間不減短反而曾長,甚至到四歲以後都習慣都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甚至家庭的氣氛會因此而變得長期很糟,這就是恐怖的事了!

我現在5歲的大女兒和兩歲的小兒子,其實出生的時候都是屬於十分不好睡又愛大哭的高度敏感孩子,我又常常在家工作,如果每天都在處理小孩的情緒問題,或總在處罰小孩,那真的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我花了一些心思,思考該要怎麼讓這樣的狀況發生的次數變少,強度變輕,時間變短。我不求孩子完全理智不吵鬧(如果真有孩子這樣也有點嚇人),但沒有人希望家裡永遠吵吵鬧鬧,甚至總有一個人在生氣。家中每個人若能把情緒控制好,家庭氣氛就容易融洽,也更能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時光。

千萬別想用“比他大聲”來讓孩子安靜

這大概是第一個守則,也是很難做到的,但如果真希望不要變成森林大火,爸媽們最好常記在心!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孩子用哭鬧表達的時候,我們實在受不了,用大聲的“不要再哭了!”想讓孩子安靜。通常,孩子哭得更大聲!而且常常是“尖叫”的開始。

既然這招如此無效,為什麼我們還要用呢?其實,就是一種情緒的發洩而已。很多時候,甚至是一種“我是老大,你給我閉嘴”式的怒吼!因為我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讓孩子安靜,這樣的無力感讓我們很想要“控制”,所以反而用更強烈的情緒去回應。說真的不只無效,還更糟。所以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身邊的大人~絕對是要先要求自己的。

我與老公有一個默契,只要有一方開始“準備獅吼”了,另一個人見狀就要前來救援,讓瀕臨情緒崩潰的“夥伴”能夠冷靜一下。而且在我們的許多“錯誤”經驗中發現,此時絕對不要“指導”對方該怎麼做!因為人在氣頭上,什麼都聽不進去,還會讓火燒得更猛烈。所以例如“跟你講過了不要吼小孩”或“你這樣要孩子有樣學樣嗎?”之類的話,只會火上加油,千萬不要說。最好的方式:沉默是金!默默把孩子帶開,輕拍一下肩膀讓對方知道“我在”,都是比較容易“滅火”的方式。

先讓自己冷靜,絕對不可用暴力讓孩子就範

爸媽偶而情緒失控,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但絕對不可以變成“肢體暴力”!在情緒之下對孩子的任何管教,都很容易只讓孩子記得我們的情緒,而淹蓋了“知錯能改”的重要,更別說“盛怒之下”的肢體接觸了。

如果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需要幾分鐘時間冷靜,就先“確定孩子不會有危險的狀況下”暫時離開現場。我通常會走到隔壁房間,不關門,但讓自己深呼吸一下再回來處理。如果我無法離開現場,我就會讓自己不講話,安靜等自己的情緒過去。要教孩子任何“道理”之前,先把我們的情緒給冷靜下來,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給孩子幾分鐘時間發洩情緒:我等你

要一個人完全沒有負面情緒,是不可能的,對於小小孩更是。情緒本身沒有什麼不好,而是要“怎麼表達”和“如何處理”。當我們允許孩子“有”情緒,也給他們一點空間發洩出來,對他們來說傳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有情緒是正常的,只是我要知道怎麼表達和處理。

然而,發洩情緒也是有規範的:不能傷害他人,不能傷害自己,也不可以破壞東西。如果家裡有一個這樣的“情緒角落”,安全而且不影響他人,是很好的。只是別把孩子“丟”在那!我通常會蹲下來,認真但沈靜地看著兒子,對他說:“我等你哭完,你再好好跟我說話!”。

孩子會測試看看,他是否能夠用哭鬧得到想要的東西。有時會“加把勁”想要測試我們的極限。“溫柔與堅定”絕對是面對的關鍵!

在範圍內的發洩是可以的,但如果已經影響到他人(例如在公共場合大聲哭鬧或地上打滾)就必須告訴他:“你已經影響到別人”,接著把孩子抱到(帶到)不影響他人的地方,再來處理。

讓孩子分辨“好的方法”和“壞的方法”:情緒是有代價的,而你可以選擇

接著,就是最重要的關鍵:讓孩子“決定”他自己的情緒。從女兒小時我就告訴她:“所有的事情都有‘開心’的方法和‘不開心’的方法,你自己決定要用什麼方法。”

我說的並不是她自己開心或不開心而已,而是當她“選擇”用哭鬧的方式,那她就要承擔“哭鬧的代價”: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且把其他人弄得很不開心。這不只是對小小孩時期很重要,到了她青春期的時候,我一樣會提醒她:妳當然有擺臭臉的權利,但臭臉有臭臉的代價。

在大人世界中也是一樣,不是嗎?所有的溝通都可以選擇愉快的方式,或讓別人不悅的方式。與其因為恐懼和處罰讓孩子停止負面情緒,倒不如用正面的方式,教他們“決定”與“選擇”自己的情緒。這個過程需要一些練習,但一旦熟練了,也就練就了人生很重要的武功,未來受用無窮呢!

結果學習法:不需要懲罰的一種教養方式

有網友就問到我,在家裡怎麼處罰孩子,讓我仔細回想了一下,才發現基本上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處罰”小孩了。兩歲的孩子真的不需要處罰嗎?我也曾經這樣懷疑過。但我發現只要讓孩子明白:“發飆或過度調皮(例如欺負其他人)的結果就是沒得玩!”“哭鬧的方式就是什麼都得不到!”,其實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控制自己。

兒子遇到他不喜歡的狀況,仍然會一秒掉淚,也會哭叫,但只要我們說:“可以好好說話嗎?”,基本上他都可以在五秒鐘之內,擦掉眼淚,用最可愛的聲音說“好~”,然後把自己的情緒慢慢控制下來。有時候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我們就等待,並且持續提醒他:“好好說話!別人才知道你要什麼”。現在有時甚至只要看著我們“嚴肅”的眼神,他就知道“哭鬧無用”,而重新選擇表達的方式。

再開心的孩子,都會有傷心、難過、失望與憤怒的情緒。而且反而越是懂得自己情緒與感受的孩子,更容易同理其他人。當許多人對我們說“你們家的孩子都真開朗”的時候,我們知道~這並不是因為他們都不哭鬧或發怒,而是他們從每天的練習當中,學會怎麼處理自己的負面,如何從負轉正,甚至學著道歉與和好,學習好好表達自己的想要與感受。

這功課不容易,甚至很多大人都還沒學會,但我們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重新學習,也一起成長!這也是身為父母親最棒的部分:我們所有修煉與學習的,都會在孩子們的身上呈現出來。教孩子情緒管理的過程,也是我們成長的絕佳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