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春季登上這些要點需要注意!

 戶外登山運動雖說是親近大自然的好機會,但是也潛伏著一定的危險,以下介紹的登山注意事項還希望大家適當注意,做好防範。

1準確評估量力而行

登山運動並不適宜所有人群。首先,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運動系統、高血壓、冠心病等心功能代償不全或者慢性呼吸功能代償不全的患者不適宜登山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加重心肺負擔。

其次,膝關節骨關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已接受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患有踝關節和足部疾病的患者也不建議進行登山運動,因為登山會增加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的負重載荷,加速關節軟骨的皸裂、剝脫,增加關節滑膜的分泌,致使關節腫脹、疼痛加劇。

另外不經常鍛煉的人是不適適合突然參加這種運動量較大的登山活動,有的中年人因為工作壓力大並長期的缺乏鍛煉,在突然進行爬山運動時,體力負荷加大,容易誘發心肺疾病。

在準備爬山前,最好先進行一些強度不大的運動,給身體一個緩衝和適應的過程。總之不論哪個年齡段的登山者,在登山的過程中都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速度,建議使心率保持在18次左右/10秒。

2使用登山杖避免損傷

登山過程中應穿舒適的軟底防滑鞋,尺碼要合適,足底、足尖或者足跟局部不要承受過多的壓力,避免引起勞損造成局部疼痛。

登山過程中使用登山杖是有益的。首先,使用登山杖上山、下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體力,減輕膝關節和髖關節的負擔,減輕腿部的壓力,緩解腰部和肩部的疲勞感。

另外使用登山杖可以增加行走的穩定性,人體正常行走的時候是雙下肢來支撐著身體的,而使用手杖則變為三點或者四點的支援,可以有效登山過程中防止跌倒。

如果登山路程較長,則可以嘗試使用帶有彈力的綁帶纏繞在小腿上或者穿彈力襪,這樣能夠加快下肢靜脈血回流,防止登山後下肢腫脹。

春季早晚溫差大,登山過程中容易出汗,最好穿透氣性較好的衣服,帶一件保暖外套也是很有必要的。

登山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熱量和水分,要根據自身體能適當補充食物和水分。喝水最好多次少飲,一次進水太多會增加心血管的額外負擔。

3跌傷後儘快消毒止血

登山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損傷,比較常見的有皮膚擦傷、關節扭傷以及跌傷等。若要防止這些損傷發生,首先要集中精力,提高警惕性。

俗話說,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登山時千萬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追逐打鬧。其次,要掌握登山要領,登山速度要適中,不要急於到達目的地,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或者感到疲勞千萬不要勉強,要想方設法到安全的地點休息。

同時為了更好、更及時地處理意外損傷,出發前最好攜帶紗布、繃帶、創可貼和雲南白藥、甲紫溶液等急救用品和藥品。

當發生皮膚擦傷時,可使用清水沖洗,傷口塗擦甲紫溶液,使用創可貼等保護創面。當傷口較深伴有出血時,在用清水沖洗傷口後,可使用雲南白藥進行止血,再用紗布、繃帶等包紮傷口;如果出血較快則要加壓包紮傷口,然後及時下山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處理。

關節損傷中以踝關節扭傷最為常見,多發生於足底踏空或足著落點的土塊或石塊突然鬆動時。發生踝關節扭傷後要及時制動,使用護踝、彈力繃帶固定踝關節,防止損傷加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冰塊冷敷,以減少毛細血管出血,防止關節腫脹加劇;下山後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深入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骨折、韌帶撕裂等嚴重損傷。

跌傷較易發生在下山時的陡坡或身體重心不穩時,且易發生軟組織開放性創傷。應儘快清洗、消毒,並用紗布對傷口做初步包紮、止血。

如果發生開放性骨折,骨折塊暴露於傷口外面的時候,不要輕易將骨塊回納到傷口內,避免加重感染;處理好患者的傷口後,要使用木板、塑膠板或者長木棍、樹枝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如果是下肢骨折,可以將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捆綁在一起,以充分制動、減輕疼痛,避免損傷加重,這樣也便於對患者進行轉運。

懷疑合併脊柱骨折的患者,應該仰臥在硬木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要隨意讓患者活動,也不要翻動患者,避免加重脊髓的損傷,預防截癱的發生。

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到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4早晨登山要注意

要指出的是,很多人都喜歡早上去登山,其實早上並不是適合登山的時間。這是因為,早晨空氣中水分大,污染物都彌散在水氣中,人呼吸後對健康不利。

而經過一夜的休息,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這時登山,鍛煉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果一定要選擇早上,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去登山,但登山的最好時間還是下午三四點鐘。

5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

登山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體重和降血糖,但是也要特別小心預防低血糖。

這類患者在登山前應少吃一些食物或在飯後一小時開始登山。此外,糖尿病患者一旦傷口破潰很容易感染,因此登山必須穿好鞋襪,而且襪子不能太薄。

選擇好走的路,防止摩擦磕碰,回家後也要記得在洗浴時仔細檢查自己身上有沒有細小傷口,如果有要及時消毒處理,老是不癒合的傷口更要及時就醫。

6骨關節病患者最好別登山

以上山為例,人的膝蓋經常保持半屈狀態運動,上山又很費力,這樣對於膝蓋關節的磨損很大。經常有人登山後膝蓋就疼,其實往往就是由於磨損造成的。

但許多人卻認為是沒有活動開而造成的,於是更加拼命活動,結果磨損越來越厲害。這類人可以選擇慢走來健身。

登山技巧

1山上前熱身

開始登山鍛煉時,切記不可馬上加大運動量。要學會循序漸進,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熱身運動重點在腰部、膝部、踝部中進行。

腰部

保持站立姿勢,兩腳間距與間同寬,雙手抱住一側腿,背部打直身體下壓。

膝部

屈膝,雙手放在膝關節上,順時針轉動然後逆時針轉動回來。

踝部

站立,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腳尖著地,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

2登山強度

測試顯示,登山時所消耗的脂肪強於別的運動。體重約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為70度的山坡上登山30分鐘,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

這相當於每分鐘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裡游泳45分鐘,或者相當於在健身房裡連續做50分鐘枯燥的腹肌練習。如果想加強脂肪塑形效果,最好每週能保持登山3-4次為宜。

特別提醒的是,並不是登山強度越大越好,科學的登山對強度的要求是讓心率保持在(220-年齡)×60%至(220-年齡)×80%次/分鐘。所以,登山時如感心臟不舒服或太累,請停下來測一下自己的心率。

3下山後放鬆

登山之後要及時放鬆下肌肉,否則很可能出現小腿、大腿脹痛或全身酸痛等現象。因為運動過後或多或少會在體內產生一些副產品:乳酸,會使肌肉僵硬酸痛。

及時放鬆肌肉,可以讓減脂塑形的效果更好。放鬆可針對容易出現酸痛的部位(腰、臀、大小腿)進行。拉伸、放鬆,每個動作靜止拉伸10-30秒,兩側交替進行。

腰部兩側

雙腳打開大於髖關節,身體向一側傾斜,雙手一上一下在一條直線上,垂直於地面。

臀部

雙腳前後分開站立,前腿膝關節打直,後退膝關節彎曲,重心向後,背部打直身體夾角呈30度。

腿後腱肌群

雙腳前後分開站立,前腿膝關節打直,腳尖勾起,後腿膝關節彎曲,背部打直,以髖關節為中心下壓,雙手觸摸前腳腳尖,儘量讓胸部貼近大腿前側。

大腿前側

單腿支撐,同側手扶住同側腳踝,腳跟儘量貼近臀部,支撐腿彎曲,另一側手臂向外打開,保持平衡。

小腿

雙腳前後分開,前腳找一支撐點,腳尖抬起,腳跟踩在地上,後腳微微離地,身體重心向前,雙手保持平衡。

戶外登山帶什麼裝備?

1.登山包

此款專為登山設計的超大容量的背包,採用CR背負系統,能夠緩解長時間背負帶來的疲勞。舒適加厚的肩帶設計,更能緩解登山時候帶來的衝擊力。防潑水的面料旅途中也會帶來種種便利的哦。背包外部的多懸掛裝備,內部超大空間的設置,用來登山都是在合適不過了。

2.衝鋒衣

好的衝鋒衣都具備靈活應對天氣狀況、高透氣性和穿著舒適這三大特性,以適應各種戶外運動如高山攀登,徒步和遠足等運動的特殊需求,提供最周全的保護。大多數衝鋒衣都有防水塗層,基本上都帶帽子,而且採用防水透氣面料,各接縫處有壓膠。登山款的衝鋒衣選擇三層壓膠的面料,雖然穿著比較硬,不是那麼舒服,但耐磨性更好些,比較適合登山。

3.速幹衣

速幹衣有排汗透氣、保持乾爽的功能。一般採用吸汗快、排汗快的面料,部分高檔產品還具有防輻射功能,在高溫悶熱、出汗多的環境下,都能保持身體舒適性,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很快變幹。一般情況下,背上的汗水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乾燥。即使全部淋濕,速幹衣只用半個小時就可以變幹了。

4.水壺

山上通常比較乾燥,加上活動量大、排汗較多,為保持體力和防止脫水,一天的活動大概需水l公升,因此我們必須推備容量適宜的容器,如1.25公升的保溫瓶,或專用的1公升登山塑膠水壺都是不錯的選擇。

保溫瓶不論在夏天裝冰飲,或在冬天裝熱飲都相當有實用性。鋁制水壺也是一種相當不錯的選擇,不但重量輕、無臭味,而且不論冷熱飲料,甚至油料都可填裝,使用時應避免與燃料罐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