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日本的王子在學校都受欺淩,反校園暴力到底怎麼搞?

最近,一中學男生在學校附近死亡事件,又一次把校園欺淩提到風口浪尖。近幾年,由於網路的發達,被曝光的校園欺淩事件案例越來越多,微博上女生被扇耳光,男生遭群毆的視頻頻出。

還有媒體明文報導過的,種種施暴手段令人髮指的校園暴力事件,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初中女孩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留下字條後離家出走;16歲的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四川資陽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齡人扒衣拍裸照……

可以說,校園欺淩已經成為我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沉重的身心健康危害。

而說到校園欺淩,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國的近鄰日本,其校園欺淩問題由來已久,已經從兒童的問題行為演變成危及兒童生命安全的嚴峻社會問題。根據2016年度日本《兒童青年白皮書》統計,2015—2016學年度,日本有60%的小學生曾經受到過校園欺淩。

就連最受日本民眾尊敬的日本皇室,也在遭受著這一問題。

2006年出生的悠仁親王,是日本現任明仁天皇次子文仁親王的第三個孩子,亦是長子,是皇位第三順位的繼承人。

悠仁王子曾經在幼稚園的時光還是很快樂的,幼稚園氛圍比較單純,大家都是小屁孩還不太懂欺淩。

但是自從2013年上小學後,情況就不妙了。從一年級開始,有媒體曝光,在校園裡漸漸沒有小夥伴願意跟悠仁一起玩耍了,無論是課間還是集體活動,悠仁形單影隻的情況居多。還有孩子不和悠仁玩耍的原因,竟然是覺得悠仁的講話方式很奇怪。

跟小學校裡活潑好動的熊孩子不同,悠仁的性格比較安靜。

加之日本皇室對於禮儀十分苛刻,悠仁作為未來天皇的候選人,從小就被教著如何有禮貌地和人交談打招呼。一個5歲的孩子談吐間都是一本正經讓人聽不懂的敬語,也難怪其他同學覺得他很奇怪,就不再和他一起玩耍了。

一年級期末的時候,悠仁的母親紀子王妃就在家長會的時候舉手直接向老師提問,這個班級是不是有欺淩現象,有沒有學生被其他孩子刻意排斥了。結束家長會後,紀子王妃還和班主任約談,嚴肅地讓班主任好好處理這種狀態。

很多人覺得,這也沒有暴力傷害,能算欺淩嗎?日本的欺淩防範對策法案明確表示,被無視、被孤立屬於欺淩行為。

雖然沒有生理上的傷害,但是這種類型的欺淩對心理傷害巨大,而且老師、家長都很難介入。

而這就是現實面對校園欺淩的時候,最為棘手的問題,成因複雜,很難界定校園欺淩,如何把握協力廠商干預的尺度。

我國在2009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及2016年出臺的《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都有明確法律法規規定嚴懲校園欺淩暴力,以及如何界定人身受到傷害。

但是在法律法規的行使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比如受孤立的情況下,很難界定責任方和受害人精神傷害的程度。以及像韓國立法中對未成年受害人的特別保護,會不會導致更進一步的孤立情況發生,以致青少年發展不健全。

校園欺淩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解決這一頻發的“世界性”的社會問題,現在無論是對於國內還是國外,都顯得刻不容緩。

下面,就來看看各國目前是如何著手處理這一問題。

美國從2000年以來,開始立法嚴厲懲處校園欺淩行為。近年來,全美有約45個州頒佈了反欺淩法,主要針對學校欺淩。並且,美國官方還設有專門的反校園欺淩網站,和各類預防欺淩、研究欺淩的機構,很多公益性組織和專家也參與其中。

在英國,所有學校都必須制定完善且強有力的反欺淩政策,來預防和應對一切形式欺淩事件的發生,告知所有的教師、學生和家長,並按計劃在校內開展校園欺淩預防活動,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校園欺淩是不被容許的。

在課堂或活動、會議中,學校讓學生討論他們被欺淩的原因,並主動搜索學生之間存在的隱性衝突,第一時間防止欺淩事件的發生。

1984年,日本官方正式將校園欺淩現象作為社會問題列入統計範疇。在教育改革中,日本政府突出德育的主導地位,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以減少其緊張和壓力,避免由此引發的校園暴力。

此外,日本政府還頒佈了《欺淩防止對策推進法》。以法律形式規定學校、地方政府和警方三方聯手應對校園欺淩,有助於減少學校對欺淩問題漠視不管的現象。

澳大利亞政府與各學校共同發起了“禁止欺辱行為”運動,並建立了互動網站向家長、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對付欺辱、騷擾和暴力可採取的辦法。

政府通過制定《全國安全學校框架》來協助學校積極打擊校園內學生欺辱行為;培養學生具有愛心、同情心、寬容和理解的品質,以消除校園中的騷擾,以大欺小等現象。

而至於如何從根源上避免校園欺淩的產生,不妨借鑒一下德國的辦法。

德國特別重視從根源上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幼稚園和小學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從愛護小動物開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這種以親自動手餵養小動物為載體的“善良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